【摘要】:实践证明,焊片厚度小于0.15mm时,钎缝强度的可靠性是不够的。焊工首次使用这类钎料时常常被误导,从而造成在液相线以下钎焊,致使钎缝强度低下。一般情况下,缓慢加热工艺优于快速加热。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焊工常常在钎焊过程中错动、转动或扭动刀头,这种手法可以排除焊渣、提高钎着率,但是在冷却到钎料的液相线之下的任何动作都会导致钎缝强度降低。
钎焊工艺过程是除钎料、母材之外的又一个影响钎缝强度的重要因素。在钎焊参数中,钎料添加量、钎剂添加形式、钎焊温度、钎焊保温时间、加热冷却速度及钎焊过程中的刀头错动、转动、扭动是主要的参数。
为降低成本,相当多的金刚石工具制造商将焊片厚度选到0.15mm以下;很多钎焊专业书籍也推荐使用焊片厚度0.10~0.15mm的钎料。实践证明,焊片厚度小于0.15mm时,钎缝强度的可靠性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刀头表面存在大量的毛细管,钎焊时很大比例的钎料迅速被吸到刀头内部,留在钎缝处的钎料就不足以形成完整的钎缝。
市场上购买的钎料的实际熔化温度与其说明书上的温度存在差别,经常是说明书上标明的熔化温度低于实际温度20~50℃。焊工首次使用这类钎料时常常被误导,从而造成在液相线以下钎焊,致使钎缝强度低下。
钎焊保温时间不够,钎焊残渣难以排除;钎焊保温时间过长,锌镉氧化产生焊渣、锌镉蒸发形成气孔。两种极端都会显著降低钎缝强度。(www.xing528.com)
加热冷却速度过快,钎焊残渣难以排除,甚至内部钎料还未熔化;另一方面,过快的加热速度产生热应力或热应变。一般情况下,缓慢加热工艺优于快速加热。
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焊工常常在钎焊过程中错动、转动或扭动刀头,这种手法可以排除焊渣、提高钎着率,但是在冷却到钎料的液相线之下的任何动作都会导致钎缝强度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