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面氧化膜。如上所述,不锈钢除含主要合金元素铬外,往往还含镍、锰、钛、钼、铌、铝等元素。在它表面上形成的主要氧化物有Me2O3(Me=Fe、Ni、Cr、Mn、Ti)和Me′O·Me″2O3(Me′=Fe、Ni、Mn;Me″=Cr、Fe、Ni、Mn、Ti)两大类。其中Cr2O3和TiO2相当稳定,比较难以去除。在空气中钎焊时必须采用活性强的钎剂以清除这些氧化物;在保护气氛中钎焊时,只有在低露点的高纯气氛和足够高的温度下氧化膜才能被还原;真空钎焊时,要求良好的真空度(10-2Pa以上)和足够高的温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钎焊加热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来说,只要钎焊加热温度不使其晶粒发生猛烈长大,即可认为合适。
对马氏体不锈钢来说,钎焊加热温度对性能的影响极大,因为马氏体不锈钢是在淬火回火状态下使用的。马氏体不锈钢的钎焊加热温度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钎焊加热温度与淬火温度相匹配。例如对12Cr13和20Cr13不锈钢来说,选择1000~1050℃的钎焊加热温度,钎焊完毕后快速冷却,达到母材淬火的目的,然后再进行回火,这样可以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另一种是将钎焊温度选择在低于钢的回火温度,例如对12Cr13不锈钢来说低于700℃。这样,已淬火回火的母材在钎焊过程中也不会发生软化现象,母材仍保持原有的综合性能。
对奥氏体不锈钢来说钎焊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当钎焊温度高于1150℃时,晶粒开始猛烈长大。奥氏体不锈钢晶粒一旦长大,就不能再用热处理方法使其晶粒细化。所以在选择钎料和钎焊参数时,应避免在115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含稳定元素钛或铌而含碳量又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如12Cr18Ni9、17Cr18Ni9等,当停留在500~750℃范围内时,碳化铬将沿晶界析出,造成晶界贫铬,在腐蚀介质中使用极易产生晶间腐蚀。因此这类钢应避免在此温度区间内钎焊。
表6-1 不锈钢热轧钢板的化学成分Table 6-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wrought stainless steel
(续)
(续)
表6-2 美国标准不锈钢的化学成分Table 6-2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tainless steel(USA)
(续)(www.xing528.com)
(续)
注:1.除非另有指明,单个数值为最大值。
2.“0.6Mo”为不规定数值。
表6-3 典型不锈钢的物理性能Table 6-3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ypical stainless steel
表6-4 典型不锈钢的热处理制度和力学性能Table 6-4 Heat treatment regim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ypical stainless steels
奥氏体-铁素体钢的钎焊加热温度同样不宜过高,以免晶粒长大。
沉淀硬化不锈钢的钎焊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与马氏体不锈钢相同,即钎焊加热温度必须与钢的热处理制度相匹配,以获得最佳力学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