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熔析与熔蚀的分析介绍及产生原因

熔析与熔蚀的分析介绍及产生原因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熔析的现象主要在应用亚共晶钎料时容易发生。图1-19 熔析和熔蚀的解释 Fig.1-19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quation and erosion综上所述,因为熔蚀过程只涉及钎料体系的液相线,所以上述分析也适用于判断三元或多元钎料对母材的熔蚀。图1-20 600℃钎焊铝时钎料的组成对钎缝的影响 [由左至右钎料w依次为4%、6%、9%、11%、12.5%、14%、15%] Fig.1-20 Effect of composition of Al-Si filler metal on the fillet during aluminum brazing at 600℃ from left to right:content of Si being 4,6,9,11,12.5,14,15 wt%respectively

熔析与熔蚀的分析介绍及产生原因

钎焊时钎缝往往并不光滑,有时在钎料的流入端留下一个剩余的钎料瘤,有时又会产生一个凹坑,前者称为熔析,后者称为熔蚀。两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钎料的组成和钎焊温度搭配不当。

熔析的现象主要在应用亚共晶钎料时容易发生。图1-19所示为熔析和熔蚀现象的解释。钎料主要成分和母材具有相同的组元B,钎料的第二组元为F,如果钎料的成分为a,工作温度为T1,此时钎料状态为a″,实际存在的是组成为S的固相和组成为c′的液相。杠杆原则指出:S-a″的长度相当于液相c′的量,而a″-c′的长度相当于固相S的量,可见此时液相的量多于固相的量。钎焊进行时,液相c′顺着钎缝流走,剩下的是组成为S的固相,而S只有相当于S′的温度时才有可能熔化,它已接近母材B的熔点TB,因此注定它将成为一个赘瘤留下,只能用随后的机加工将其除掉。如果一开始工件的温度是T2或高于T2的温度,钎料熔化后其中便不存在固相,钎料流走后则不会有任何高熔点的残余留下。钎料成分越靠近B,上述熔析现象就会越严重。通常钎焊温度总是高于钎料的液相线,即成分为a的亚共晶钎料,其钎焊温度至少要高出T2许多,产生熔析的原因似乎根本不存在,但问题在于工件的升温速度如果较缓慢,当升到TeT2区间而钎料低熔点部分很快流走,这种熔析就会发生。因此使用亚共晶钎料的关键是要快速升温。

熔蚀的发生主要由于钎料成分选择不当、钎焊温度过高以及钎焊停留时间过长。图1-19中a、c为亚共晶钎料,e、b分别为共晶及过共晶钎料。如果钎焊温度为T2,此时c、e、b钎料将产生熔蚀。这是由于钎料主要成分B与母材相同,所以钎焊时母材不断熔入液态钎料,液态钎料组成将沿T2→a′线向富B方向移动;组成达到a′后,熔蚀即停止。在T2温度下,只有组成为a的亚共晶钎料才完全不产生熔蚀。其中组成为b的过共晶钎料溶入的母材最多(熔入量由b→a),因此熔蚀也最剧烈。如果温度降到T1,则熔蚀现象会大大减轻,此时亚共晶钎料c即不产生熔蚀。

实际上钎焊温度高出钎料液相线许多,严格意义上的熔蚀(母材的熔入)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比较严重的熔蚀才会给工件带来伤害,例如:已发生较严重熔蚀的液态钎料顺着钎缝流走,则会在放置钎料处留下麻面或凹坑。如果不流走,长时间停留原处,则会在此处与母材互熔,改变焊点母材的成分,使母材变形,甚至熔穿。

978-7-111-57708-9-Chapter01-23.jpg

图1-19 熔析和熔蚀的解释 Fig.1-19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quation and erosion(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因为熔蚀过程只涉及钎料体系的液相线,所以上述分析也适用于判断三元或多元钎料对母材的熔蚀。这可由钎料的组成点与纯B(母材)点间作一多温断面,根据断面的液相线进行类似的推论。

总之,熔蚀的产生在于钎料合金中的第二相(即与母材不同种的另一组元)与母材的互溶度太大、温度太高和钎料在原地停留时间过长所致。

前述也可以看出,亚共晶钎料的熔蚀较小,而过共晶钎料则有较大的熔蚀。因此除在特殊的情况下,一般较少使用过共晶钎料。图1-20所示为600℃钎焊铝时钎料(Al-Si)的组成对钎缝的影响。由于第二相Si的含量不同,在同一温度下(600℃)钎焊,钎缝产生从熔析到熔蚀的不同结果。

978-7-111-57708-9-Chapter01-24.jpg

图1-20 600℃钎焊铝时钎料(Al-Si)的组成对钎缝的影响 [由左至右钎料w(Si)依次为4%、6%、9%、11%、12.5%、14%、15%] Fig.1-20 Effect of composition of Al-Si filler metal on the fillet during aluminum brazing at 600℃ from left to right:content of Si being 4,6,9,11,12.5,14,15 wt%respectivel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