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属母材表面氧化膜及其去除机制

金属母材表面氧化膜及其去除机制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熔态钎料要与母材发生润湿,必须要排除这层表面膜。习惯上通称的“氧化膜”,实际上情况很复杂,最好称之为表面膜。母材表面膜的脱落或去除无疑是钎焊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机制常引起许多钎焊研究者的兴趣。这是一个典型的溶解作用去除氧化膜的机制。钎焊时金属表面膜的被破坏,对不同的金属合金其机制是不同的。微量还原性气氛的存在无疑对纯铜表面氧化膜起还原作用。

金属母材表面氧化膜及其去除机制

无论是熔态钎料还是固体母材,其表面总是覆盖一层厚度不等的表面膜。熔态钎料要与母材发生润湿,必须要排除这层表面膜。

习惯上通称的“氧化膜”,实际上情况很复杂,最好称之为表面膜。对于纯金属而言,该金属与周围气氛所产生的结合产物(膜)的稳定性取决于膜的结构和存在的条件。亲氧的金属铝、钛、铍、镁等,它们的表面膜主要是氧化物。另一些金属如铜、铁等,它们除与氧结合外,还与CO2有相当的亲合力,表面层中常发现有碱式碳酸盐存在。两性金属,如锡、锌等表面层常存在Sn(OH)2或Zn(OH)2等。

表面膜的结构决定膜的致密度。一般情况下,结晶度低或者无定形结构的表面膜具有较大的致密度,例如铝表面的γ-Al2O3,铁表面的Fe3O4,铜表面的Cu2O都具有低的结晶度和高的致密度,能够完善地保护金属免于进一步氧化。在一般的条件下,加热将促进表面膜的增厚。

用酸或碱总能有效地溶去这层表面膜。问题是干净表面与周围气氛反应速度如果很大,新的表面膜又会立即生成,例如铝、镁、钛等活泼金属。铜的氧化反应速度较低,清洗后则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赤裸表面。因此从钎焊角度来说,用酸或碱清洗金属表面,主要是为了除去因长时储存留下的厚氧化皮。过度的清洗将使表面出现微观的凹坑。

金属面上的表面膜分布并不均匀,沿晶界处膜较厚,晶粒中心则较薄。尽管如此,但沿晶界处却又是膜与基底金属结合的薄弱环节,活性钎料或钎剂与母材作用时,常可看到由此处开始破膜渗入[8]

合金的表面膜情况更为复杂。合金中有利于降低表面能的组元以及亲表面气氛的组元,即使在固体状态也不停地向表面扩散,加热时更是明显,形成结构复杂的表面膜。例如:含微量Al的GH37镍基合金加热时表面膜几乎全为Al2O3;含微量Ti的铁镍合金表面膜是TiN+-TiO2+[9],而表面膜的成分中却往往并未有基体金属参加;含Mg的铝合金尽管Mg含量很少,在表面膜中也明显出现MgAlO4相;含痕量的Ga的Sn-Pb合金的表面膜中,Ga的含量是体相的35000倍[10]。由于这种扩散,使得合金的某些组元和表面膜形成纵深的结合,合金表面膜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往往比纯金属的结合要牢固得多。

母材表面膜的脱落或去除无疑是钎焊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机制常引起许多钎焊研究者的兴趣。在钎剂的作用下,表面膜脱除的机制有溶解、剥落、松动或被流动的钎料推开等过程。对于不同的母材,上述的机制会有所侧重,有的是两种并重,有的甚至四种作用兼而有之,使钎焊过程最终得以完成。

在较高温度下钎焊铜合金铁合金时,其钎剂的主成分是B2O3,又称硼酸酐。熔融态硼酸酐对过渡金属(除了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以外的大部分金属)的氧化物有很大的溶解度,并且溶后呈现不同的颜色。分析化学中常用小的铂丝圈蘸B2O3(或H3BO3)和未知的氧化物一同在火焰上灼烧至熔化,观察透明小硼砂珠的颜色以鉴定氧化物的成分。这时Cu2+是蓝色的,Cr2+是绿色的,Ni2+是棕黄色的,Co2+是深蓝色的等。在钎焊铜合金时,表面膜与硼酸酐或硼砂产生下列反应:

CuO+2H3BO3=Cu(BO2)2+3H2O或CuO+B2O3=Cu(BO2)2

CuO+Na2B4O7=Cu(BO2)2+Na2B2O4并溶于过量的硼酸酐之中。这是一个典型的溶解作用去除氧化膜的机制。黄铜表面膜中的ZnO、铁合金表面的Fe2O3均以类似的方式生成Zn(BO2)2和2Fe2O3·3B2O3,并溶于过量的B2O3而被除去。(www.xing528.com)

多数合金表面膜的脱除不是一个简单的溶解机制,在一些含铬、钛、钨、钼的合金钢或耐热钢钎焊时,尽管在B2O3中加入氟化物增强钎剂的活性也不足以脱除表面膜。在钎焊高铬合金时,甚至在钎剂中加入Al-Cu-Mg合金以增强活性,在高温850~1150℃下靠置换反应使铬氧化膜破坏脱除[11]:

Cr2O3+2Al=Al2O3+2Cr

Cr2O3+3Mg=3MgO+2Cr

铝及铝合金表面膜在以氯化物为主的钎剂中的去除,基本上是一个松动、破碎,最后为流布的钎料所推开的综合过程。较高温下γ-Al2O3在氟化物熔盐中有一定的溶解度[12],但以氯化物为主的铝钎剂中氟化物含量很低,因此铝氧化膜在氯化物钎剂中的溶解作用并非主要的。但一项研究表明:在熔融的全氟化物钎剂(K3AlF6—KAlF4共晶)中,铝氧化膜主要是被溶解去掉的[13]

在钎剂的作用下,一旦钎焊过程开始,往往在几秒至十几秒钟内便完成。除非表面膜在钎剂中以极快的速度溶解(例如高温下CuO在B2O3中的溶解),表面氧化膜在钎剂中的去除机制通常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溶解作用,因此对实际钎剂钎焊中的去膜作用,宁可认为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一些不另加钎剂而能在空气中进行钎焊的过程,往往靠钎料中的挥发组元在加热时与表面膜反应,将其还原破坏或从母材表面膜的破隙渗入膜下,再由它和母材的互溶与润湿以及钎料的流布来推开氧化膜。例如用Cu-P钎料钎焊铜,锌基钎料钎焊铝合金等。

真空钎焊的去膜机制也使许多研究者感兴趣。钎焊时金属表面膜的被破坏,对不同的金属合金其机制是不同的。微量还原性气氛的存在无疑对纯铜表面氧化膜起还原作用。在真空条件下,钛的氧化膜在温度高于700℃时强烈地溶入钛中形成α-Ti,一种Ti和O的固溶体[14]1793,是氧化膜溶于母材而被去除的一个例子。另一些情况是:金属表面膜在真空中加热时发生破裂,熔态钎料由裂缝渗入而润湿母材[15]。真空钎焊不锈钢时,温度超过900℃,其本身所含的碳即足以使氧化膜被还原而破坏[16];而真空钎焊铝时,是微量Mg蒸气对铝氧化膜的置换与破坏[17,18]

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钎焊方法和对象,其表面膜的脱除机制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去膜过程。另外,钎焊实际上是破膜—溶解—渗透—润湿—铺展—凝固,是一个相当复杂交错的过程,并不一定能明确地划分出各个阶段来,尤其不应将“去膜”看成是一个独立的阶段,看成是“只有母材表面膜先去光了才会开始下一个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