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署(DARPA)为了发展下一代全球信息栅格需要的关键技术,支持了一系列相应的研究项目。早在1960年,美国空军就提出并完成了一架飞机与地面站相距100 km的光通信。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开展了机载飞行测试系统(AFTS)项目,1980年在白沙基地首次实现了飞机与地面之间的光通信演示试验。试验中KC-135飞机搭载激光终端设备,采用脉冲间隔调制,数据传输速率为20 kb/s,误码率≤10-6,上行及下行激光波长分别为532 nm和1 064 nm,该次试验首次验证了机载通信终端在空间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1983年资助的HAVE LACE项目成功验证了两架飞机之间的光通信,HAVE LACE项目于1984年实现了通信距离160 km、飞行高度20 000~25 000 ft(1 ft=0.304 8 m)的两架飞机之间的光通信试验,获得具体通信指标为:数据速率19.2 kb/s、误码率≤10-6。1995年资助的RICL(Recc Intel Cross Link)项目,成功验证了两架在40 000 ft高度相距50~500 km的飞机之间的光通信,速率大于1.5 Gb/s,误码率10-6。
1995年开始,美国Thermo Trex(TT)公司在AFRL的支持下进行新一代机载光通信设备RILC的研究。RILC终端为球形转塔结构,采用810 nm的信号光以及852 nm的信标光。Thermo Trex公司随后采用RILC光通信载荷,在1.1 km高空开展了传输范围20~30 km的空-地间激光链路演示验证,实现了通信速率1 Gb/s的试验指标;1998年9月,AFRL实现了飞机之间的光通信试验,RILC光通信载荷分别搭载在两架T-39飞机上,链路距离50~500 km、传输速率1 Gb/s、误码率≤10-6。之后在2004年和2005年,RICL项目又相继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两架飞机在40 000 ft高空相距100 km实现了数据速率2.5 Gb/s、误码率≤10-6的试验结果。 (www.xing528.com)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一直致力于光通信终端载荷的研究,研制的第二代OCD(optical communications demonstrator)系统,于2003年进行了空对地光通信链路APT演示验证试验。OCD-2演示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为:高空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18~23 km,跟踪精度18μrad,通信速率拟实现2.5 Gb/s,通信波长1 550 n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