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是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具有美观的黄色,统称黄铜。铜锌二元合金称普通黄铜或称简单黄铜。三元以上的黄铜称特殊黄铜或称复杂黄铜。黄铜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力学性能和耐蚀性,有的还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黄铜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一种铜合金,Zn在Cu中的最大固溶度可达39%(456℃)。改变黄铜中锌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力学性能的黄铜。黄铜中锌的含量越高,其强度也较高,塑性稍低。黄铜中锌含量不超过45%(质量分数),锌含量再高将会产生脆性,使合金性能变坏。含锌低于36%(质量分数)的黄铜合金由固溶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锌30%(质量分数)的黄铜常用来制作弹壳,俗称弹壳黄铜或七三黄铜。含锌为36%~42%(质量分数)的黄铜由固溶体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含锌40%(质量分数)的六四黄铜。为了改善普通黄铜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铝、镍、锰、锡、硅、铅等。铝能提高黄铜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在黄铜中加1%(质量分数)的锡能显著改善黄铜的抗海水和海洋大气腐蚀的能力,因此称为“海军黄铜”。锡还能改善黄铜的可加工性能。黄铜加铅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可加工性和提高耐磨性,铅对黄铜的强度影响不大。锰黄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蚀性;在锰黄铜中加铝,还可以改善它的性能,得到表面光洁的铸件。
黄铜可分为铸造黄铜和加工黄铜两类产品。普通加工黄铜的代号以“黄”字的汉语拼音字头“H”加数字表示,数字代表铜的质量分数;特殊黄铜的代号以“H”+主加元素符号+铜的质量分数+主加元素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此外,对于铸造生产的黄铜,其代号前需加“铸”字的汉语拼音字头“Z”。其后加基体元素Cu,再后为主要合金元素符号,数字为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
普通加工黄铜是铜锌二元合金。Cu-Zn二元合金相图如图6-23所示。α相是锌溶入铜中形成的固溶体,锌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456℃(溶解度最大为39%Zn)以下降温,溶解度略有下降。β相是以电子化合物CuZn为基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当温度降至456~468℃以下时,发生有序化转变,β相转化为有序固溶体β′相,硬且脆,难以进行冷加工变形。γ相是以电子化合物CuZn3为基的固溶体,具有六方晶格,更脆,强度和塑性极差。工业上使用的黄铜中Zn的含量一般不超过47%(质量分数),否则因性能太差而无使用价值。Zn含量小于36%(质量分数)的合金为单相α黄铜,如图6-25和图6-26所示。Zn含量为36%~46%(质量分数)的合金为双相(α+β)黄铜,其铸态组织如图6-27和图6-28所示。
(www.xing528.com)
图6-23 Cu-Zn三元合金相图
铜中加入少量铝(质量分数为:0.7%~3.5%)可在合金表面形成致密并和基体结合牢固的Al2O3氧化膜,提高对气体、溶液、特别是对海水的耐蚀性。铝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可防止退火时晶粒粗化,还可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铜锌二元黄铜加铝后,由于铝的锌当量较高,所以加铝后,将使α及(α+β)区域间的边界向铜的方向显著移动,也就是含锌量虽少,但加若干铝后已能获得α+β两相组织,甚至是β或β+γ组织。其组织如图6-29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