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任务主要练习猪肉分割中最常见的三段锯分法。各部位的进一步细分,还需要根据市场要求做相应调整。
【岗前准备】
猪胴体;
圆盘锯、刀、档刀棍、砧板、托盘、案板桌、推车、周转盘、煮制锅、不锈钢桶或盆、冷库、热封袋、真空包装机、分割肉商标或标签等。
【岗位操作】
1.岗位操作流程
设备、器具的消毒→分割。
2.岗位操作细节
(1)设备、器具的消毒 圆盘锯、刀、案板桌、推车、周转盘等均须在使用前后仔细清洗,将可拆卸浸烫部位进行浸烫消毒,不能烫的物品可进行有效氯溶液或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浸泡消毒之前应去除油污,以防油污影响杀菌效果。当用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等含氯药品稀释液作消毒剂时,必须防止被碱液沾污,否则影响消毒效果。根据所用药品的有效氯含量配制溶液,漂白粉5%的溶液用于工器具等的消毒,有效氯含量250mg/kg的溶液用于手的消毒,600mg/kg浓度的溶液用于胶靴的消毒。若用过氧乙酸,常以2%溶液用于空气的喷雾消毒,过氧乙酸供手浸洗消毒时,只能用0.5%以下的溶液。
分割室温度应低于15℃。分割前制定或领取分割计划,合理安排数量和次序,与负责解冻人员做好协调,合理安排分割时间,并办好交接手续。
磨刀时先将刀面上的油污擦洗干净,再把磨刀石放平稳,以前面放置略低、后面略高为宜。磨刀石旁放一盆清水,磨刀时,右手持刀,左手按住刀面的前端,刀口向外放在磨刀石上,两手要按稳,以防脱手造成事故。然后在刀面和磨刀石上淋些水,将刀刃紧贴石面,后部略翘起,将刀前推后拉,注意用力均匀。磨至石面起砂浆时再淋水继续磨,刀的两面及前、后、中部都轮流均匀磨到,两面磨的次数基本相同,保持刀刃平直、锋利。刀磨完后要用清水洗净、擦干,然后将刀刃朝上,用双目观察,若刀刃上看不见白色的亮光,则已锋利,否则需继续磨。
(2)分割(NY/T 1759—2009)
工艺为:原料肉预冷→三段锯分→小块分割与修整→快速冷却→冻结→包装、储藏。
①原料肉:一般采用白条肉(片猪肉)。
②前处理: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将宰后为38℃左右的热鲜肉立即进行分割加工(称为热剔骨,其优点在于容易进行肥膘的剥离、剔骨和修整,肌膜较完整),但是由于肉温较高,微生物易生长,易致肉卫生质量降低;大量热鲜肉进入分割车间,使分割车间负荷增大,温度不易控制;这种分割肉在冻结时易产生血冰。因此不提倡采用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将热鲜肉冷却到0~7℃,再进行分割加工,称为冷剔骨。其优点是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减少污染,肉的卫生质量较好,分割车间热负荷减小。不足之处是肥膘的剥离、剔骨和修整等操作不易进行,易伤肌膜,出肉率较低。
第三种方式是将宰后的热鲜肉送至0℃的预冷间,在3h内将肉的中心温度降至20℃左右,肉平均温度10℃左右,再进行分割加工。这种方法有诸多优点: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肌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肉的成熟及其他生化反应过程减慢,肉的保水性稳定,冻结时不易产生血冰,肌红蛋白的氧化受到抑制,保证了肉色泽艳丽;肉温在8℃以下,并在15℃以下的分割间加工,可保证操作方便,易于剔骨、去肥膘和修整,劳动效率高。
按《GB/T 17236—200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预冷操作的方法为,将片猪肉送入冷却间进行预冷,可采用一段式预冷或二段式预冷工艺。一段式预冷方法为调节相对湿度75%~95%,温度-1~4℃,胴体间距3~5cm,时间16~24h。二段式预冷工艺为先进行快速冷却,将片猪肉在-15℃快速冷却间进行冷却,时间1.5~2h,再进入预冷车间-1~4℃,胴体间距3~5cm,时间14~20h。很明显该标准方法适用于上述第二种剔骨方法(冷剔骨)。
③分割:分割操作应保证肉温不超过8℃。
a.分割前准备工作:磨刀,摆放好周转盘,要求摆放整齐、有序,周转盘使用前要求清洁、无杂质,磨后的刀具一定要清洗,每人只允许一把刀,每张台板只允许一把档刀棍。
盛放原料肉的周转盘不得直接触地,可使用红色周转盘垫底,接触地面的周转盘使用前需清洗干净后方可使用,以免带入杂质,破损的周转盘不得使用。
检查原料肉解冻后的温度及解冻情况(正常中心带微冻),安排分割。
b.三段锯分:片猪肉可采用卧式或立式分段,并分别使用卧式分段锯和立式分段锯。一般将预冷后的白条肉(即半胴体)传送至电锯处,胴体前部从第5、6肋骨中间直线锯下,胴体后部从腰荐椎联接处直线锯下,从而将胴体锯分为前腿、中段和后腿三部分。
c.小块分割与修整:本工序可生产出不同品种和不同质量规格的分割肉。
带皮带骨分割肉的加工:将半胴体锯分为前腿、中段和后腿三段后,再按要求切割修整即可。
带肥膘的分部位分割冻猪肉加工:将中段在脊椎骨下约4~6cm的肋骨处平行斩下,带脊背部位略修割脂肪层为大排;中段去大排后,带肋骨的部位,割去奶脯,为带骨方肉;前腿部分剔骨,并略修割脂肪层,为去骨前腿肉;后腿部位剔骨,略修割脂肪层,得去骨后腿肉。
分割冻猪瘦肉的加工:分割冻猪瘦肉为去皮、去骨、去皮下脂肪的四块肌肉,是目前我国各屠宰厂加工的主要分割肉品种。根据GB/T 9959.2—2008规定,前腿部分从第5、6肋骨中间斩下的颈背部位去骨、去肥膘后的肌肉为颈背肌肉(简称Ⅰ号肉);前腿部分从第5、6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去骨、去肥膘后的肌肉为前腿肌肉(简称Ⅱ号肉);中段部分脊背部位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去骨、去肥膘后的脊背肌肉为大排肌肉(简称Ⅲ号肉);后腿部分从腰椎和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的去骨、去肥膘后的后腿部位肌肉为后腿肌肉(简称Ⅳ号肉)。
一般根据市场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图1-19,图1-20均为经常采用的分割方法。无论哪一种分割方法,在分割修整时都应刀法平直整齐,保证产品美观。尽量修净伤斑、淋巴结、碎骨、出血点、脓包和血污等。要求剔骨和去脂肪的,应把骨和皮下脂肪尽量除尽,但应同时注意保持肌膜完整。
图1-19 中国猪胴体部位分割图
1—肩颈肉 2—背腰肉 3—臀腿肉 4—肋腹肉 5—前颈肉 6—肘子肉
(周光宏.2008.肉品加工学)
图1-20 常见都市超市猪肉分割图
(http://www.photophoto.cn/show/13868754. html)
分割车间应装设空调,保证车间的温度不超过15℃,空气流速0.25m/s,相对湿度60%。注意保持地面清洁卫生,及时用刮水板将积水、血水刮干;周转盘摆放整齐,分割挑选好的原料肉应分别放入专用的周转盘中,原料肉之间不得污染,周转盘不得盛装过满,肉温应低于8℃。
④快速冷却:即二次冷却。把修整好的分割肉平摊在铁盘内(注意肌膜面向下,不要挤压),放入冷却间,将肉的中心温度降至7℃以下。快速冷却与热鲜肉的预冷合称为两段冷却。为了保证成品无冰霜和血块,快速冷却应越快越好。为此冷却间的温度应事先控制在-5℃左右,产品入库后温度迅速稳定在0~4℃,在2h以内完成二次冷却过程。
⑤包装、冻结、储藏:冷却好的肉用聚乙烯塑料或玻璃纸包裹两圈半以上。把包裹的分割肉放入铁盒中于-25℃以下的冻结室内冻结,使肉的中心温度降至-15℃以下,一般24h内即完成冻结,然后转入瓦楞纸箱中,每箱净重一般为25kg,入-18℃的冻藏库储藏。
⑥猪肉质量等级评定:胴体分为带皮和去皮两种。根据胴体的规格等级和质量等级可以确定猪胴体的综合等级(详见《NY/T 1759—2009猪肉等级规格农业行业标准》),规格等级和质量等级参照表1-13和表1-14。猪胴体经综合评定质量和规格,可以细分为四个综合等级。一级对应AⅠ,二级对应AⅡ、AⅢ、BⅠ,三级对应BⅡ、BⅢ、CⅠ,四级对应CⅡ、CⅢ。
表1-13 猪胴体规格等级
(NY/T 1759—2009)
表1-14 猪胴体质量等级
(NY/T 1759—2009)
续表
分割猪胴体后主要得到4块分割肉,去骨前腿肉、去骨后腿肉、大排、带骨方肉,每一块肉都可进一步分级。在0~4℃冷藏24h后,测定肉块皮下脂肪最大厚度和肉块重,然后对照等级标准进行判定。共设置3个判定等级,级别A、级别B、级别C,如表1-15至表1-18所示。
表1-15 去骨前腿肉等级
(NY/T 1759—2009)
表1-16 去骨后腿肉等级
(NY/T 1759—2009)
表1-17 大排等级
(NY/T 1759—2009)
表1-18 带骨方肉等级
(NY/T 1759—2009)
⑦原料肉的适用:Ⅲ号肉原料要求:有筋膜的一面脂肪厚度≤3mm,另一面脂肪基本修净,脂肪含量≤4%,保持Ⅲ号肉的原来形状,不得含其它型号的肉,粗细基本均匀,组织致密。
火腿原料:采用Ⅱ、Ⅳ号肉。分割时要求基本剔除脂肪和组织内较粗的筋膜,(不得采用白肌肉及风干肉),切成块状,质量为50~150g,脂肪含量≤1%。
方腿原料:采用Ⅱ、Ⅳ号肉,分割到无筋膜、无粗组织膜、无明显的脂肪块,脂肪含量≤4%。
分割碎肉(猪碎肉):新鲜、卫生、无杂质、无碎骨、无软骨,块形不限,但最大一块重不得超出200g,厚度≤4cm。
肥丁:采用脊膘,解冻至-2~0℃,用人工或机械根据生产需要按照产品的标准进行切片。
猪皮:要求将大猪皮分割成块状,每块≤900cm2,剔除黑、白、猪毛等不合格猪皮。
⑧分割工作结束后处理:分割挑选桌面和周转盘用洗涤剂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要求桌面及桌档无肉屑、油泥,工器具清洗后摆放整齐。地面用洗涤剂刷洗干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刮水板将积水刮干。下水道保持清洁、无异味。
【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猪胴体精细分割时常用术语?
肩颈肉 俗称前槽、夹心、前臂肩。前端从第1颈椎,后端从第4~5胸椎或第5~6肋骨间,与背线成直角切断。下端如做火腿则从腕关节截断,如做其他制品则从肘关节切断,并剔除椎骨、肩胛骨、臂骨、胸骨和肋骨。如图1-21所示。
臀腿肉:俗称后腿。从最后腰椎与荐椎结合部和背线成直线垂直切断,下端则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分割。如作为分割肉、鲜肉出售,从膝关节切断,剔除腰椎、荐椎骨、股骨、去尾;如做火腿则保留小腿后蹄。
背腰肉:俗称外脊、大排、硬肋、横排。前面去掉肩颈部,后面去掉臀腿部,余下的中段肉体从脊椎骨下4~6cm处平行切开,上部即为背腰部。
图1-21 肩颈肉和带骨猪肩
(gobarto公司产品图)
肋腹肉:俗称软肋、五花。与背腰部分离,切去奶脯即是。
小排:即肋排。
前臂和小腿肉:俗称肘子、蹄膀。前臂上从肘关节、下从腕关节切断,小腿上从膝关节下、从跗关节切断。其中带筋腱的瘦肉又称为猪展、腱子肉、猪踭。如图1-22所示。
图1-22 猪腱肉
(gobarto公司产品图)
前颈肉:从第1~2颈椎处至3~4颈椎处切断。(www.xing528.com)
里脊:猪、牛、羊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做肉食时称里脊肉。通常提到里脊有大里脊和小里脊之分,大里脊就是大排骨相连的瘦肉,外侧有筋覆盖,大排去骨后就是里脊肉,适合炒菜用;小里脊是脊椎骨内侧一条肌肉,比较少,很嫩,适合做汤。猪里脊又分外脊和里脊。外脊处在脊背位置,脊背上面的是外脊,贯穿整个脊背,所以又称为通脊、扁担肉、硬脊,是较嫩的瘦肉(肉店里叫Ⅲ号肉,有的人也把它叫里脊);里脊位于外脊下侧,从腰子到分水骨之间的一条肉,呈长条圆形,一头稍细,是最嫩的肉(也有叫腰柳肉的)。由于里脊分量太少(一扇肉只有一条里脊和外脊),做菜时往往用外脊替代里脊。如图1-23所示。
梅肉:即梅花肉、梅头肉、上肩肉、夹心肉,主要位于肩胛骨中心部位的肉,就是第4、5肋条部位颈背脊肉,属于一号肉。猪梅肉肥瘦相连,肉质细嫩,颜色白,肌纤维长。如图1-24所示。
棒骨:实为腿骨。
扇骨:即肩胛骨。
图1-23 里脊和带脊头肉里脊
(gobarto公司产品图)
图1-24 去骨和带骨梅肉
(gobarto公司产品图)
2.如何使用有效氯溶液?
有效氯溶液常使用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等含氯药品进行稀释配制。当用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等含氯药品稀释液作消毒剂时,必须防止被碱液污染,否则影响消毒效果。消毒液pH达到10时,几乎没有消毒能力。因为次氯酸比次氯酸根杀菌效力大80~100倍,而在碱性条件下,则解离成次氯酸根(OCl-)。浸泡消毒之前应去除油污,以防油污影响杀菌效果。
漂白粉为次氯酸的钙盐[Ca(OC1)2],含有效氯为25%~35%,为白色、灰白色的粉末或颗粒,有显著氯臭,吸湿性强,易受水、光、热等的作用而分解。0.5%~1%的溶液5min可杀死在熟肉制品中的大多数细菌,5%的溶液在1h内可杀死大多数细菌芽孢。常用于工器具等的消毒,有效氯含量250mg/kg的溶液用于手的消毒,600mg/kg浓度的溶液用于胶靴的消毒。
漂粉精又名高度漂白粉,其有效氯含量为60%~75%,它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呈颗粒状,也有制成片剂状的。在室内保存,质量比较稳定,无吸湿性。其用途与漂白粉相同。
各种氯的制剂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一般认为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最主要的杀菌作用。各种氯制剂均可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在酸性条件下时,主要以次氯酸(HOCl)形式存在,其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为分子小,不带电荷,易透过细胞膜与胞内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抑制磷酸脱氢酶活性,使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
【知识拓展】
牛、羊肉的分割
(1)中国牛胴体的分割方法 牛经屠宰,去头、蹄,去尾,剥皮,去内脏,胴体经劈半,并冷藏吊挂成熟后,分割为四分体,再进一步分割成臀腿肉、腹部肉、腰部肉、胸部肉、肋部肉、肩颈肉、前腿肉、后腿肉共八个部分。然后再进一步分割成牛柳、西冷、眼肉、上脑、胸肉、腱子肉、臀腰肉、臀肉、膝圆、大米龙、小米龙、腹肉、嫩肩肉共十三个部位。主要部位如图1-25所示(NY/T 676—2010未规定分割部位,仍参照2003版标准分割部位)。牛肉的等级规格应参照NY/T 676—2010根据肉色、大理石花纹、生理成熟度、脂肪色综合评定。
图1-25 中国牛胴体部位分割图示
1—后腿肉 2—臀腿肉 3—后腰肉
4—肋部肉 5—颈肩肉 6—前腿肉
7—胸部肉 8—腹部肉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①牛柳:又名里脊,实为腰大肌。剥去肾脂肪后,沿耻骨前下方将里脊剔出,由里脊头向里脊尾逐个剥离腰横突,取下完整的里脊。如图1-26所示。
②西冷:又名外脊,主要是背最长肌。先沿最后腰椎切下,再沿眼肌腹侧距离眼肌5~8cm切下,然后在第12、13胸肋处切断胸椎,逐个剥离胸椎、腰椎。如图1-27所示。
③眼肉:包括背阔肌、背最长肌、肋间肌等。其一端与外脊相连,另一端在第5、6胸椎处。可先剥离胸椎,抽出筋腱,再在眼肌腹侧距离为8~10cm处切下。如图1-28所示。
图1-26 牛柳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图1-27 西冷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④上脑:主要为背最长肌、斜方肌等。其一端与眼肉相连,另一端在最后颈椎处。一般先剥离胸椎,去除筋腱,再于眼肌腹侧距离6~8cm处切下。如图1-29所示。
图1-28 眼肉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⑤嫩肩肉:主要为三角肌。一般循眼肉横切面的前端继续向前分割,得到的一块圆锥形的肉块。如图1-30所示。
⑥胸肉:包括胸升肌和胸横肌等。在剑状软骨处,随胸肉的自然走向剥离,修去部分脂肪而得的一块完整胸肉。如图1-31所示。
⑦臀腰肉:主要包括臀中肌、臀深肌、股阔筋膜张肌。在臀肉、大米龙、小米龙、膝圆取出后,剩下的一块肉便是臀腰肉。如图1-32所示。
图1-29 上脑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图1-30 嫩肩肉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图1-31 胸肉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图1-32 臀腰肉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⑧臀肉:包括半膜肌、内收肌、股薄肌等。将大米龙、小米龙剥离后可得到臀肉,也可以沿着被切开的盆骨外缘,再沿着臀肉边缘分割。如图1-33所示。
图1-33 臀肉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⑨膝圆:主要为臀股四头肌。当取下大米龙、小米龙、臀肉后,能见到一块长圆形肉块,沿此肉块边缘(周边自然走向)分割可以得到完整的膝圆肉。如图1-34所示。
⑩大米龙:主要为臀股二头肌。与小米龙紧密相连,当剥离小米龙后大米龙就完全暴露,顺着该肉块自然走向剥离,便可得到一块完整的四方形肉块,称之为大米龙。如图1-35所示。
⑪小米龙:主要为半腱肌。位于臀部,当牛后腱子取下后,小米龙肉块即处于最明显位置。按小米龙肉块的自然走向剥离即可。如图1-36所示。
图1-34 膝圆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图1-35 大米龙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图1-36 小米龙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⑫腹肉:主要为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等。也即是肋排,分为无骨肋排和带骨肋排。一般含4~7根肋骨。如图1-37所示。
图1-37 腹肉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⑬腱子肉:分为前、后两部分,主要是前肢肉和后肢肉。前牛腱从尺骨端下刀,剥离骨头。后牛腱从胫骨上端下刀,剥离骨头后取下。如图1-38所示。
图1-38 腱子肉
(NY/T 676—2003牛肉质量分级)
(2)羊胴体分割方法 我国一般将羊肉分割为九个典型部位肉(如图1-39所示),分别是:①前1 /4胴体、②羊肋脊排、③腰肉、④臀腰肉、⑤带臀腿、⑥后腿腱、⑦胸腹腩、⑧羊颈、⑨羊前腱。
具体操作方法参照《NY/T 1564—2007羊肉分割技术规范》,羊肉质量等级评定参照《GB/T 9961—2008鲜、冻胴体羊肉标准》和《NY/T 2781—2015羊胴体等级规格评定规范》。
图1-39 羊肉分割图
(NY/T 1564—2007羊肉分割技术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