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西农业在前代基础上不断发展。随着大量闽广流民进入江西,江西山区、湖泽地带的开发进程不断加快。这些流民“携家逃来,投为佃户……种伊田土”,大量涌入山区开垦土地,从事水稻种植业和经济作物的栽培。这一阶段的水利修筑,数量越来越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据光绪时《江西通志》卷六记载,南昌圩堤自明代已增至一百三十余所,富有圩和大有圩为其中规模最大的;据同治时《鄱阳县志》卷四《水利》记载,鄱阳县在明代亦有南湖圩、道汊湖圩等十余所圩堤;余干县在万历以前有圩堤24条,“绵亘二百余里,以除水患”。清朝时期,鄱阳县境内圩田在明代21条的基础上,新筑51条,再围田146083亩。圩堤的修筑,不仅可以防御洪水,而且可以围垦草滩洲地,扩大种植面积。明代的大有圩有田数千亩,其他大小圩的堤田数也不少,清代围田数额动辄上千万亩,圩堤的大量修筑是防洪与开拓耕地的共同要求。
而水稻品种增多,粮食产量又得到提高。据许怀林先生依地方志统计,江西农民栽培的水稻品种,计有早稻28个、中稻26个、糯稻28个、晚稻5个、旱谷3个,合计90个品种。这么多的水稻品种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在清朝,江西仍有大量粮食外运,汀州“山多田少,产谷不敷民食,江右人肩挑背负以米易盐,汀民赖以接济”。由此说明,至清朝,江西依然是重要的粮产供应地,粮食产量稳居高位。
明代江西的茶叶生产也有了进步,宣德、正德年间(公元1426—1521年),铅山精制出小种河红、玉绿、特贡、贡毫、贡玉、花香等优质名茶。婺源茶农还生产出炒青绿茶,这种茶一出现,便受到大家的欢迎,广为流传并发展至今。清朝,茶叶方面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制作红茶。铅山县的河红,颇受大家喜爱,人们争相购买。铅山县河口镇盛时有茶行四十余家,是江西茶叶市场兴盛的表现。此外,江西的河红、婺绿还大量出口,深受好评。(www.xing528.com)
明清以来,棉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九江府是棉花的主产地,赣南的一些县里也有棉花,但规模不如九江,据乾隆时《赣州府志》载:“棉布各邑都有,而龙南、定南尤多。织木棉布或被袄巾带之类,贸于四方。棉花本地所产,不甚广。”
由于江西夏布的兴盛,明清江西苎麻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加上大量闽人迁入江西山区“赁山种麻”,大大提高苎麻产量。宁都州“风俗不论贫富,无不缉麻之妇女。乃山居虽亦种苎,而出产尤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