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式(5.2)可确定最大切应力的大小及所在的位置。
1.解析法
令,则可求得切应力极值所在平面的方位角α1的计算公式为
该截面上的切应力(极值)为
如果已知主应力,则切应力极值的另一形式计算公式为
比较式(5.4)和式(5.6)得
即α1=α0+45°,说明切应力的极值平面和主平面成45°角。
2.图解法
应力圆上最高点E1及最低点E2显然是τmax、τmin对应的位置[图5.11(b)],因此两点的纵标分别等于τmax、τmin的值;其方位角由D1E1弧和D1E2弧所对的圆心角之半(或该弧所对的圆周角)量得。
由应力圆还可以看出,主平面与最大切应力平面的夹角等于45°。
【例5.5】 试用图解法确定[例5.3]单元体上最大切应力平面位置及其上的应力,并用解析法验证所求的值。
解:由已知条件画出应力圆(图5.14),过圆心C作σ轴的垂线,与圆周交于E1、E2,量得τE1=τmax=45MPa,τE2=τmin=-45MPa,σE1=σE2=10MPa
∠D1CE1≈63°
即τmax所在平面方位是α≈-31°30'(由x轴顺时针量取)。
用解析法验证:(www.xing528.com)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说明用应力圆所求的值均正确。
【例5.6】 如图5.15(a)所示一矩形截面简支梁,矩形尺寸:b=80mm,h=160mm,跨中作用集中荷载F=20k N。试计算距离左端支座x=0.3m的D处截面中性层以上y=20mm某点K的主应力、最大切应力及其方位。
图5.15
FQD=RA=10k N MD=RA×0.3=3(k N·m)
(2)计算D处截面中性层以上20mm处K点正应力及切应力。
(3)计算主应力及其方位。取K点单元体如图5.15(b)所示,σx=σK=-2.2 MPa,因梁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故σy=0;τx=τD=1.1MPa。
主方向
α0=22°30'
因σx<σy,所以α0是σ3所在截面的方位。标到单元体上,如图5.15(b)所示。
4.计算最大切应力及其方位
α1=-22°30'
标到单元体上,如图4.15(c)所示。(建议读者用图解法进行验证以上各计算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