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实验目的
(1)测定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2)熟练应用电测的基本方法进行应变测试。
7.2 实验设备
(1)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3)矩形截面梁。
7.3 实验原理
试样采用低碳钢制成的矩形截面梁,加载方式如图7.1所示。在梁AB承受纯弯曲变形的CD的某一截面上,根据梁的高度h,每隔h/4贴上平行于轴线方向电阻应变计。其中R6和R7分别贴在梁的上、下边缘,R8在梁的底部沿垂直轴线方向粘贴,R2、R3分别粘贴在上、下h/4的位置,R1粘贴在h/2的位置上。当梁弯曲时,即可测出各点处的轴向应变(i=1、2、3、4、5、6、7、8)。由于梁的各层纤维之间无挤压,根据单向应力状态的胡克定律,求出各点的实验应力为:
图7.1 矩形截面梁
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为:
实验采用增量法加载。根据钢梁的强度和力传感器的量程估算最大实验荷载Fmax。根据钢梁的强度计算,Fmax应按钢梁最大弯曲正应力与钢梁材料的许用应力进行校核,即;再根据力传感器的量程考虑,一般按力传感器的标称最大承受荷载确定;最后取两者计算结果的较小值确定Fmax。选取适当的初荷载F0,一般为Fmax的10%左右。由F0至Fmax可分成四级或五级加载,每增加等量的载荷ΔF,测得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为,求出的平均值,依次求出各点的应力增量为:
根据公式(6.1)计算各点应力增量的理论值为:
式中:
将的数据与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根据R7和R8应变计测得的数据,计算横向变形系数为:
7.4 实验步骤
(1)根据低碳钢的许用应力和力传感器的量程确定最大实验荷载,并根据该荷载确定每次加载的增量。
(2)分别将各测点的工作应变计、补偿应变计接入电阻应变仪,预调平衡。(www.xing528.com)
(3)请指导教师检查后,开始预加载,检查加载设备和应变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测试时要缓慢加载,记下每次荷载的增量ΔF和相应的应变增量Δε;注意应变是否按比例增长,每个测点加载后卸载,重复三次。重复加载中出现的误差大小,可表明测量的重复性,测试结果可靠程度。测完一点再换另一点,直至全部测完。
(5)小心操作,应特别注意不要超载,最大荷载不得超过5kN。
(6)实验结束后,应将导线从电阻应变仪上拆除,整理好放回原处。
7.5 实验结果的处理
(1)根据实验数据,逐点算出应变增量平均值,代入公式(7.2)求出。
(2)根据公式(7.3)计算各点弯曲正应力的理论值。
(3)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
(4)绘制应变与梁高的分布曲线,验证是否存在中性轴,根据各点的应变数据计算中性轴位置;分析纯弯曲正应变分布是否满足平截面假定,由此推断当材料在线弹性范围时应力分布的情况。
(5)根据公式(7.4)计算钢梁的横向变形系数μ
7.6 思考题
(1)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受弹性模量E的影响,如果材料的拉伸时的E+和压缩时的E﹣不相同时又会怎样?
(3)在增量法测量中,未考虑梁的自重,是不是应该考虑?还是忽略不计?
(4)如果测量钢梁的横向变形系数μ非常接近钢梁的实际横向变形系数0.28,这说明什么?
(5)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实测中性轴的位置,中性轴是否一定过横截面的形心?
(6)若低碳钢的许用应力[σ]=170MPa,则弯曲实验装置中的钢梁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是多少?为什么实验用的弯曲实验装置的最大荷载是5k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