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相供电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同相供电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8-41所示为同相供电样机与变压器并联带载实验波形。在图8-41中,is1与is2分流之比为1∶2,等于LG1/LG2的倒数,符合理论分析,同相供电并联系统具有按线路阻抗分流能力,实现了就近供电的节能控制目标。在并联动态实验中,同相供电并联系统由分别供电切换为并联供电,主要验证两台同相供电装置在并联瞬间是否存在电压、电流冲击。图8-42所示为同相供电并联动态实验波形。

同相供电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本系统设计整机额定容量20MW,输入三相变压器一次电压110kV,整机输出电压27.5kV,额定输出电流730A。24个功率单元分为A、B、C三相,每相包含8个单元(其中1个为冗余单元),单个功率单元额定容量为956kW。为满足电气化铁路牵引系统的大功率输出,开关器件采用IGCT。

1)功率单元实验

所用IGCT额定电压为4500V,额定电流为4000A,开关频率为500Hz。

功率单元额定参数为:

•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Ud:1900V

•单元输入电压有效值UN:950V

•额定输入电流有效值IN:1002A

•单元额定功率:952kW

•调相电感及等效内阻:1.35mH,0.3mΩ

•直流母线电容C1:6000μF

•直流母线二次滤波电路L2C2:0.422mH,6000μF

•开关频率:500Hz

•直流母线电压纹波:<10%

•直流母线电压短时波动范围:<30%(1min内)

整流侧开关频率:500Hz

•响应速度:<10ms

•输入功率因数:>0.98

•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15%

图8-31所示为功率单元工业样机实物。

图8-32所示为功率单元空载实验波形。

在图8-32中,功率单元运行稳定,实验系统状态良好。直流母线电压ud稳定在1900V。输入电流iN中基波幅值为0,主要成分为开关动作所造成的电流纹波。

如图8-33所示为功率单元额定条件下的整流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55.jpg

图8-31 功率单元工业样机实物图

在图8-33中,功率单元运行稳定,实验系统状态良好。ud平均值为1900V,出现低频纹波,纹波峰-峰值为150V,符合10%的设计要求。iN为单位功率因数且正弦度良好,经测量,输入功率因数为0.998,THD=4.3%。

图8-34所示为功率单元额定条件下的回馈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56.jpg

图8-32 功率单元空载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57.jpg

图8-33 功率单元额定整流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58.jpg

图8-34 功率单元额定回馈实验波形

在图8-34中,功率单元运行稳定,实验系统状态良好。ud平均值为1900V,纹波峰-峰值为150V,与整流实验相同,符合10%的设计要求。iN为单位功率因数且正弦度良好,经测量,输入功率因数为0.999,THD=4.3%。

图8-35所示为功率单元无全前馈空载-带载实验波形,图8-36所示为功率单元有全前馈空载-带载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59.jpg

图8-35 功率单元无全前馈空载-带载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60.jpg(www.xing528.com)

图8-36 功率单元有全前馈空载-带载实验波形

由图8-35和图8-36可见,加入全前馈后,空载切换带载工况时,ud跌落峰值由600V降低至320V,iN过流峰值由400A降低至300A,调节时间由1s以上缩短至0.15s。因此,全前馈控制的加入,有效地增强了系统对负载情况突变的动态响应能力。同时,加入全前馈后,系统可满足动态响应中ud波动峰值不超过30%(570V)的设计要求。

图8-37所示为功率单元无全前馈带载-空载实验波形,图8-38所示为功率单元有全前馈带载-空载实验波形。

由图8-37和图8-38可见,加入全前馈后,带载切换空载工况时,ud泵升峰值由350V降低至300V,调节时间由1s以上缩短至0.3s,并消除了工况切换过程中的ud振荡现象。因此,全前馈的加入,有效地增强了系统对负载情况突变的动态响应能力。同时,系统可满足动态响应中ud波动峰值不超过30%(570V)的设计要求。

978-7-111-43661-4-Chapter08-61.jpg

图8-37 功率单元无全前馈带载-空载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62.jpg

图8-38 功率单元无全前馈带载-空载实验波形

2)同相供电并联实验

为验证无牵引变压器同相供电装置逆变侧控制策略,搭建一台3单元15kW同相供电装置样机,对逆变侧并联控制策略进行验证,拓扑结构如图8-39所示。

978-7-111-43661-4-Chapter08-63.jpg

图8-39 三单元同相供电装置样机实验平台拓扑结构图

在图8-39中,同相供电装置由3个功率单元构成,输入侧通过隔离变压器接入380V三相公共电网,输出侧串联电抗器LG1,输出电压为uO1,输出电流为is1,负载为RL。同时,为模拟同相供电装置并联实验,在负载另一侧并联一台单相隔离变压器,由单相380V公共电网供电,加入LG2模拟输出电抗及线路阻抗。具体实验条件如下:

•系统额定输出功率:15kVA

•系统额定输入功率:15kW

•功率单元输入电压uO1有效值:100V

•功率单元直流母线电压:200V

•功率单元调相电感:2mH

•系统输出电压:380V

•系统输出电抗LG1:10mH

•并联变压器输出电压uO2有效值:380V

•并联变压器输出电抗LG2:20mH

•负载RL:10Ω

图8-40所示为同相供电样机与变压器并联空载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64.jpg

图8-40 同相供电样机与变压器并联空载实验波形

在图8-40中,同相供电样机并联系统的两个输出电压uO1uO2幅值、相位均保持一致。此时输出电流is1为0,说明系统不存在并联环流,与理论分析一致。由于仅3单元级联构成的同相供电样机等效开关频率仍然较低,因此is1中仍含有较明显的PWM调制造成的电流纹波。

图8-41所示为同相供电样机与变压器并联带载实验波形。

在图8-41中,is1is2分流之比为1∶2,等于LG1/LG2的倒数,符合理论分析,同相供电并联系统具有按线路阻抗分流能力,实现了就近供电的节能控制目标。

在并联动态实验中,同相供电并联系统由分别供电切换为并联供电,主要验证两台同相供电装置在并联瞬间是否存在电压、电流冲击。图8-42所示为同相供电并联动态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65.jpg

图8-41 同相供电样机与变压器并联带载实验波形

978-7-111-43661-4-Chapter08-66.jpg

图8-42 同相供电并联动态实验波形

在图8-42中,同相供电并联系统由分别供电切换为并联供电时刻,并联通路上的电流is1出现一个峰值为5A的冲击电流。通过观察示波器所记录的波形原始数据,该冲击电流仅出现了0.6μs,因此判断是由接触器闭合产生的干扰。并且5A的电流峰值远小于系统额定输出电流40A,不考虑该冲击电流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同时,并联时刻前后uO1uO2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不存在电压冲击。因此,系统并联动态响应能力良好,工作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