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牢度测试
1.拉伸强度 指在一定的试验方法下,织物受外力直接作用拉伸至断裂时所需的力。法定单位为牛(N)。
(1)条样法。使试样宽度的中央部分被夹持在规定尺寸的夹钳中,以规定的速度拉伸试样,直至试样发生断裂的最大拉力。
(2)抓样法。仅使试样宽度的中央部分被夹持在规定尺寸的夹钳中,以规定的速度拉伸试样,直至试样发生断裂的最大拉力。适用于不易拆边纱的高密织物,否则易产生束腰现象。
2.顶破强度 将一定面积织物的周围加以固定,从织物的一面给以垂直的力使其破坏,称为顶破。其特点是织物受到由受力中心向四周放射的扩张外力的作用,织物中发生极限变形的纱线首先断裂,进而应力的集中使织物被撕开。
除纱线强力的影响外,经、纬纱相同,织物的经、纬向密度接近时顶破强度较好;反之,经、纬纱不能均衡发挥作用,使得受力较大的方发生断裂。
(1)弹子顶破法。
指标:顶破强力值。
方法:将圆形试样周围固定,有机械弹子(金属球)垂直顶伸试样至破裂,测定强力值。
(2)弹性膜片胀破法。
原理:将一定面积的试样覆盖在弹性膜片上,用一个规定尺寸的环形夹具上夹住,在膜片下平缓地增加流体压力,利用流体的均向压力使弹性膜弹起,于是贴覆于膜片表面的织物膨胀,直至试样破裂。
指标:胀破强度和胀破扩张度。
胀破强度:指作用到一定的面积试样上,使之膨胀破裂的最大流体压力,单位为kN/m2。
胀破扩张度:指在承受胀破压力下的试样膨胀程度,为试样时试样表面中心的最大高度,单位为mm。
弹性膜片胀破法优点:受力均匀平稳、缓和,结果稳定。国外应用普遍。
3.耐磨性 耐磨性是指织物抵抗磨损的能力,它与摩擦的类型、织物的表面摩擦性能、纤维强度、纱线捻度和织物结构有关。
(1)摩擦的类型。包括以下三种。
①平磨。发生在较大面积的织物平面上,由于应力相对分散,故破坏轻微。
②曲磨。发生弯曲部位,因织物处于绷紧和拉伸状态且应力相对集中,所以破坏性大。
③折边磨。发生于折边处,属于应力最为集中的情况,破坏性最大。
影响耐磨性的因素。手感光滑的织物耐磨性较好。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属于织物耐磨性的内在因素。纤维强度大、伸长率高则耐磨性较好,纤维的强度低,伸长率低则耐磨性差。由于磨损主要表现为纱线的松解,所以,纱线捻度适当增大时有利于提高耐磨性。织物结构以松紧适中为好:结构过松时,纱线相互之间的束缚、保护作用就会降低;而紧度过大则会造成摩擦外力作用的集中,成为“硬摩擦”。
(2)耐磨性的测试方法。
①马丁旦尔耐磨测试法。利用马丁旦尔耐磨测长仪将圆形试样在一定压力下与标准磨料按一定的曲线(李莎茹图形)的运动轨迹进行相互摩擦,导致试样破损。此时磨损次数即表明耐磨性,或用磨损前后进行对比。
②圆盘式耐磨测试法。将圆形织物试样固定在工作圆盘上,工作圆盘匀速固转,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砂轮对试样产生摩擦作用。
4.耐压性 具有一定空间体积的织物,受到正压力时,会发生压缩变形。
织物的压缩变形是以一定的结构特征为前提的,其中决定性的要素是蓬松度。它可以由多种织物类型来体现。如采用膨体纱或变形丝的织物、粗纺羊毛织物、松结构织物、毛圈和毛绒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织物等。
织物的压缩变形是以一定的结构特征为前提的,其中决定性的要素是蓬松度。它可以由多种织物类型来体现。如采用膨体纱或变形丝的织物、粗纺羊毛织物、松结构织物、毛圈和毛绒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织物等。
织物的压缩性能会明显地反映在手感上,一定程度的压缩性在触感上往往产生良好的印象,并且会引起心理上的轻松和温暖的感觉。
(1)耐久压缩性。
①恒定压力法。压脚以一定的速度相继对参考板上的试样施加轻、重压力,保持规定时间后,记录两种压力下的厚度值;然后卸除压力,试样回复,规定时间后再次测定轻压下的厚度,计算压缩率等指标。
②恒定变形法。压脚以一定速度压缩试样至规定压缩变形时停止压缩。记录此时及保持此变形一定时间后的压力,可得应力松弛率指标。如分别测定恒定压缩变形前后的轻压厚度,可得厚度损失率等指标。(www.xing528.com)
③蓬松度。规定轻压下单位质量试样的体积。
(2)连续压缩性。压脚以一定速度连续对参考板上的试样试压,当压力增至最大,压脚以相同速度返回。测定厚度、压缩功及回复功等。
(3)绒织物的压缩性。将绒织物表面绒毛竖直,测定面积为1cm2,承受147kPa的压力,10min后消除压力,自由回复5min,测绒毛回复竖直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二)稳定性测试
家具覆饰类纺织品的稳定性,在织造和工艺方法上的要求包括抗起球、抗勾丝、抗接缝滑脱、防裂性等。耐摩擦沾色、耐摩擦褪色、耐光、耐环境等色牢度也至关重要。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条格图案的织物,必须大小恰当,不致在使用中出现纬变或纬斜。
1.外观稳定性
(1)抗起球。摩擦使纱线中的纤维一部分脱离纱线体束缚而浮于织物的表面,形成局部毛羽外观的现象称为“起毛”,随着起毛程度不断加重,毛羽增多、加长。进而在揉搓作用下相互纠缠、集聚而形成微小的毛球,术语称为起球。
使用短纤维原料的织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起毛现象。如果纤维强度低,毛羽会很快断裂、脱落,在外观上并不显著;如果纤维强度高或伸长性好,毛羽就难以脱落并极易发展为毛球。实际上,除毛织物外的天然纤维织物和人造纤维织物极少发生起球的问题;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均有较明显的起球现象,其中尼龙、涤纶和丙纶最为严重。
抗起球性测试方法如下。
①圆形轨迹起球法。利用尼龙刷和磨料对试样进行摩擦起球,在规定的条件下,将试样与标准样照对比。评定起球等级。
②马丁旦尔起球法。
③滚箱起球法。多用于针织物,将织物试样套在聚氨酯塑料管上,放进能转动的内衬橡胶软木垫的方形木箱内,按规定进行滚动。结束后,将试样与标准样照对比,评定起球等级。
(2)抗勾丝。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接触到尖硬的物体,就有可能将织物中的纱线拉出或勾断,被拉出的纱线显露于织物表面。同时,纱线的抽动会使布面抽紧、皱缩,这一现象称为勾丝。
勾丝是一种突发性且比较明显的破坏,往往产生无法补救的后果,甚至于使织物丧失使用价值。织物抵御这种破坏的能力即为织物的抗勾丝性。
织物的抗勾丝性主要取决于织物结构和纱线的形态。机织物优于针织物;结构紧密的织物优于结构松弛的织物;短纤维织物优于长丝织物;股线织物优于单纱织物;平滑织物优于表面起皱、凹凸的织物。
抗勾丝性的测定方法如下。
①钉锤法。把一个用链条悬挂的钉锤绕过导杆放在套于转筒的试样上,当转筒以恒速转动时,钉锤在试样表面随机翻转、跳动,使试样表面勾丝。
②针筒法。将一条状试样一端固定在转筒上而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当转筒以恒速转动时,试样周期性地擦过具有一定转动阻力的针筒,使试样表面勾丝。
(3)抗接缝滑脱。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反复外力或摩擦作用,出现在缝纫处纱线滑动脱落形成“脱缝”。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除织物的有关性能外,还有缝纫线、车缝工艺等因素。
①缝合法。将织物沿某一方向以标准缝合形式缝纫结合在一起,然后在垂直方向施以拉伸作用,测定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
②模拟缝合法。将一针排插入试样纵向距头端规定距离处,测定使其端部横向纱线滑脱出试样所施加的最大拉伸负荷,即滑脱阻力。
③摩擦法。用一对摩擦辊以规定压力相对夹持试样,两者以一定速率相对摩擦,织物中纱线均匀状态下发生滑移,测定摩擦规定次数后的滑移量。
2.耐光性 耐光性是指织物受光线照射后保持其原来光学性能(如颜色、光泽等)的能力。
织物的耐光性随纤维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中,羊毛和麻的耐光性是较好的;棉和黏胶纤维的耐光性较差;蚕丝的耐光性最差。在合成纤维中,腈纶的耐光性最好;涤纶的耐光性较好,接近羊毛,维纶的耐光性较差,与棉接近;锦纶的耐光性差,和蚕丝相近;而丙纶和氯纶的耐光性最差。
3.耐摩擦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表示试样的沾色或变色情况,特征为耐干、湿摩擦。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是纺织品染色牢度的重要考核指标。其目的是测定纺织品的颜色对摩擦的耐抗力及对其他材料的沾色,通过沾色色差评级来反映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质量的优劣。
(三)摩擦性测试
摩擦性的测定有两种方法。
1.风格仪测定法 把两块试样叠合,将下面的试样固定,在一定正压力和速度下测定上面试样水平一定的摩擦力变化。
2.斜面移动法 试样分别放置在负荷与斜面上,调节斜面角度,读取负荷开始下滑时斜面的角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