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12月,德国共有6台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113MW;无在建核电厂。2020年核能发电量为60.9TWh,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1.3%。
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正式宣布停止生产、拥有或使用核武器,核能研发仅出于和平目的。随后,在广泛国际合作基础上,西德陆续建造了数座原型反应堆,并配备给高校研究院及新成立的核研究中心做研究用。
进入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制造商的协助下,西德开始发展商用核电厂。首座核电厂——16MW卡尔实验性核电厂(VAK)在1960年达到临界值,随后建设了15MW球床高温反应堆。1965年至1970年间则先后建造了250—350MW和600—700MW动力反应堆。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西德核工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从荷兰和阿根廷接到首批国外订单。1972年,西德开始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反应堆——1200MW比布利斯反应堆。
1969年,西门子和德国通用电力公司通过合并各自的核电业务成立了电站联盟公司(KWU)。该公司引进建设了一座1300MW压水堆核电厂Konvoi,3台Konvoi机组于1988年开始运行,这是建于西德时期的最后一座核电厂。
同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也在苏联的协助下开始制定和平利用核能计划。1956年,东德中央核物理研究所在罗森多夫成立。1957年,由苏联供应的研究用反应堆也在罗森多夫开始运行。东德首座70MW莱茵斯堡核电厂采用了苏联压水堆技术,于1966年接入电网。1974年至1979年间,格赖夫斯瓦尔德核电厂1号至4号机组开始运行,全部采用苏联VVER-440/W-230反应堆型。1989年,5号机组(VVER-440/W-213反应堆型)开始服役。
1990年10月德国统一后,对采用苏联技术的核电厂实施综合安全评估。以当时德国的核安全要求,这些核电厂被认为存在安全缺陷。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特别是许可证签发程序的不确定性和电力消费量的下降,德国决定关闭这些核电厂。在建核电厂的有关工作也被停止,包括格赖夫斯瓦尔德6、7、8号机组(VVER-440/W-213反应堆)和施滕达尔附近的2座VVER-1000反应堆。(www.xing528.com)
继50年代和60年代核电发展浪潮之后,70年代初德国反核情绪开始增长,越来越多民众对核能风险提出抗议,特别是反对继续扩建核电厂。
2000年,德国政府和能源公司就以结构化方式逐步停止核能利用这一事项达成协议。2002年4月政府相应地对《原子能法》进行了修订。此外,还制定了有关新建核电厂的法律禁令,并为运行各核电厂分配剩余电量,以使各核电厂总发电量与32年的平均寿命相对应。
自2010年以来,德国政府一直专注于能源结构调整,以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常规能源。在过渡时期,核能仍然是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0年12月,政府再次对《原子能法》予以相应修改,同时维持有关新建核电厂的法律禁令。由于17家核电厂的运行寿命取决于获准的发电量,因此政府通过授予继续发电权对核电厂进行延寿,相当于平均增加12年寿期。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德国政府及核电厂所在联邦州首长,与联邦州核监管机构密切合作,由反应堆安全委员会(RSK)对所有德国核电厂开展安全审查。通过安全能源供应道德委员会,他们还就核电使用风险和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可能性开展了讨论。
鉴于RSK和安全能源供应道德委员会的工作结果以及核安全的绝对优先性,德国政府决定在2022年之前终止核能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