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部体型分析和纸样规律

局部体型分析和纸样规律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体型是指人体各部位测量指标均落在某个标准范围内。人的总体外形可能是标准体型,但是不可避免局部体型的异常。为提高针对肩部特殊体制板的速度和准确度,本研究以三维人体测量为基础,将获取的肩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几何图形与函数关系建立人体肩斜度与纸样中落肩量的关系。

局部体型分析和纸样规律

正常体型是指人体各部位测量指标均落在某个标准范围内。如果落在标准范围以外,就定义该部位为特殊部位,因而称为特殊体型。人的总体外形可能是标准体型,但是不可避免局部体型的异常。常见的人体变异部位有肩部、背部、胸部、腰部、腹部、臀部等,本文选取影响上装纸样的几个关键部位,在标准体纸样原型基础上根据局部体型变量调整纸样,并储存为专家系统,以此为基础建立智能化系统的知识库、规则库。

(一)肩部

服装的肩部,连接着前后衣片、衣领和袖子,不仅是服装关键的支撑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视觉中心,服装肩部结构设计关系到上装整体风格的和谐与表现及人体运动功能及舒适度。一般女性标准体型的肩斜度为19°~22°(表7-1),但是很大一部分人群的肩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如图7-2所示。为提高针对肩部特殊体制板的速度和准确度,本研究以三维人体测量为基础,将获取的肩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几何图形与函数关系建立人体肩斜度与纸样中落肩量的关系。

表7-1 肩部体型划分

图7-2 三种肩部体型

结合图7-3,利用三角函数等知识可以得到关系式:

图7-3 肩部几何图

排除肩宽的影响,三等式联立,可得出落肩量与肩斜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ΔX表示落肩变化量,M表示肩线长。以标准体型为例,选择165/88A的号型作为参考,总肩宽为40cm,前片落肩量为S/10+0.5=4.5cm,肩线长度为12.7cm。

tanα=4.5÷12.7≈0.36

查询正切函数表可知,对应的α为20°。由此可推知,原型纸样中,肩斜度每增加1°,落肩量约增加0.25cm。

因此,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以肩斜度增加5°为例,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标准体型上装原型的基础上调整纸样并进行叠加,如图7-4所示。

因此肩斜度改变量为n时,衣身各部位的变化遵循以下规律。

图7-4 肩斜变化5°纸样的叠加图

肩斜减小5°标准体纸样肩斜增加5°

(1)肩斜变化n度时,肩线JH、AB旋转n度,落肩变化量为±0.25ncm。

(2)袖窿深线随之改变,F、E、D点纵向变化量为±0.25ncm,前袖窿符合点C纵向变化±0.125ncm,后袖窿符合点G变化量约±0.08ncm;肩胛省随着肩线旋转,并相应修正前、后领窝弧线。

(二)胸部

人体的胸部是服装外观最明显最突出的部位。女性胸部轮廓窄小,乳腺发达,成圆锥形隆起。女人体胸部的丰满程度和造型影响着女装的结构平衡以及结构线的变化、前后身比例分配、省道的位置及数据等参数。

女性胸部丰满程度可以用乳凸量和胸坡角表示,见表7-2,女性三种胸部形态如图7-5所示。

图7-5 三种胸部形态

表7-2 胸部体型划分(www.xing528.com)

由第二章的研究表明,当乳凸量增加1cm,实际胸围增量约为2.3cm,胸上下围差量也增加2.3cm,并且变量都由前衣片提供,后衣身各围度、宽度规格均不变。因此,乳凸增减量a与胸围B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式中:B——变化后的净胸围;

B0——原净胸围;

a——乳凸变化量。

将此结论应用到上装纸样中,即在标准体的基础上只改变乳凸量,可得: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以乳凸量改变3cm为例,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标准体型上装比例法原型的基础上调整纸样并叠加,如图7-6所示。

图7-6 不同乳凸量纸样的叠加

乳凸增加3cm 标准体纸样 乳凸减小3cm

乳凸的改变量为n时,衣身各部位的变化遵循以下规律。

(1)前衣片胸围(BI)变化±0.58n、前胸宽(BJ)变化±0.38n,后衣片胸围(SO)、后背宽(SQ)不变。

(2)前、后领宽(NA、TU)变化量为±0.2n,前领深(MN)变化±0.2n,后领深(VU)变化±0.09n;前、后袖窿深(TS)按比例改变±0.38n;前袖窿符合点K纵向变化±0.19n,横向变化±0.38n;后袖窿符合点X纵向变化±0.19n;腰节省改变量为±0.58n;肩线、领窝线、袖窿弧线按制图规则修改。并相应修正前、后领窝弧线。

(三)背部

人体背部的起伏是由肩胛骨脊柱决定的。肩胛骨是背部最突出的部位,脊柱自然弯曲形成了人体固有的背部曲线。背部线条曲度超过一定标准,形成特殊体型,常见的有驼背、平背和高肩胛骨等形式。本文选取驼背体作研究,以人体肩胛骨最凸点的变异量为衡量标准。文中使用的“肩胛凸增量”指肩胛骨省尖点处凸量与标准体凸量之差。三种背部形态如图7-7所示,背部体型的划分见表7-3。

图7-7 三种背部形态

表7-3 背部体型划分

驼背体型着装时,上衣出现前长后短,背部绷起,后领起空的弊病。其纸样处理的方法一般是在衣片后中线展开一定的量,加长后中线,使肩部、颈部等部位前移,以适应人体特征。

由第二章研究可知,当肩胛省尖点处背部抬高1cm,该点处围度增加0.88cm,且增量全在背部,背长增加量为0.45cm。本文以肩胛凸增加2.5cm的轻度驼背体和肩胛凸增加5cm的重度驼背体为例,研究后身纸样变化规律并叠加,如图7-8所示。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可知当肩胛凸增加ncm时,后身纸样的变化遵循以下规律。

后中线(EC)增加0.45n,背宽(DK)增加0.44n;一般轻度驼背体从袖窿深线(AD)中点处剪展0.45n,后领窝(EF)、肩线(FI)、肩胛省随之旋转。重度驼背体将袖窿深线三等分,在两个等分点处均匀剪展0.23n;按制图规则修顺袖窿弧线(IJA),后中线(EC)。

图7-8 肩胛凸增加纸样的叠加

标准体纸样 肩胛凸增加2.5cm肩胛凸增加5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