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反应,是由声音的强度和频率引起的对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感觉。
(1)响度
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受,用符号N表示。
对于同一强度的声波,不同的人听到的效果并不相同,因而对响度的描述有很大的主观性。在客观的度量中,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但是响度与振幅并不完全一致。响度不仅决定于振幅的大小,还决定于频率的高低。振幅越大,说明声压级越大,声音具有的能量也越大,而响度则说明对听觉神经刺激的程度。响度的单位为宋(sone),并将声级为40dB的1000Hz标准音的主观感受规定为1sone。
由于人耳外耳道的共鸣作用,在3000~4000Hz附近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响,随着频率向两端的升高或降低,总的趋势是响度级增长率下降,从而人耳的灵敏度降低。等响度级曲线在音响工程中是很有用的。
(2)音调
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在音频范围内,纯音的频率由小到大逐渐变化,听觉上会产生与此相应的逐渐变化的感觉,通常以声音从“低音”到“高音”逐渐变化进行描述,这就是音调的变化。
音调主要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但不与频率成正比,通常用频率的倍数或对数关系表示音调。频率越高,人耳感觉的音调越高。在音乐上音调称为音高。频率增加1倍。即增加1oct,音乐上称提高了一个八度。音调的单位是美(mel)。其定义为:频率为1000Hz、声压级为40dB的纯音所产生的音调是1000mel,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为
音调还与声音的持续时间、声压级及温度有关。
两个频率相同而声压级不同的纯音,听起来常会觉得音调不同。在低频段,频率不变而声强提高时,音调降低;在1000~5000Hz的频率内,频率不变而声强提高时,音调升高。音调也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即产生声音的温度效应,原因是气温的变化引起声速变化。当温度升高时,声速变快,而声波的波长不变,则声音的频率升高;反之,声音频率降低。
对于频率在50~10000Hz的任何纯音,在声压级超过可听阈值50dB时,人耳大约可分辨1dB的声压级变化。在理想的隔声室中,用耳机提供声音时,在中频范围,人耳可察觉到0.3dB的声压级变化。(www.xing528.com)
当频率约为1000Hz而声压级超过40dB时,人耳能察觉到的频率变化量约为原频率的0.3%;声压级相同,但频率小于1000Hz时,人耳能察觉到3Hz的变化。
(3)音色
人耳不但对音强、音调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还能准确地辨别出音色。
音色主要决定于声音的频谱结构。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复音的。其频率成分含有基波和高次谐波,即基音和泛音。各种乐器所发出声音的谐波分布不同,谐波分量的幅度也不相同,因而音色也就不同。人耳不能把各种频率成分分辨成不同的声音,而只是根据声音的各个频率成分的分布特点得到一个综合印象,这就是音色的感觉。
若两种乐器的基音都是100Hz,即使演奏同一乐曲,且响度也一样,仍然可以分辨出是哪种乐器。这是因为它们演奏同一音符时的基音虽然相同,但它们的谐波成分及其幅值都不相同,即频谱不同。
音色无法定量表示。乐器的音色主要取决于乐器本身的特性和质量,同时还与演奏的方式、听音方位、演奏技巧有关。初学者和专业人员演奏同一件乐器时,前者的演奏不如后者的悦耳,原因主要在于后者善于控制泛音。
一般来说,泛音多,且低次泛音的强度较大,音乐就优美动听,音色就丰富。
在传声过程中,为了使声音逼真,必须尽量保持原来的音色。声音中某些频率成分过分被夸大或缩小都会改变音色,从而造成失真。即使是最优质的扩声系统也会造成失真,这就是很多著名音乐家在厅堂内演出时拒绝采用扩声系统的原因。因此,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厅堂应建立自然演出的条件。
在语言传输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清晰度。适当减少一些低音和增加一些中音成分,特别是鼻音或喉音很重的人,改变低频部分的音色,有利于改善语言的清晰度。在电台、电视台的语言播音系统中,应尽可能提高保真性,以保证广播的音质。
综上所述,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基频决定,音色主要决定于泛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