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他族服饰造型的借鉴与吸收

对他族服饰造型的借鉴与吸收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惠安女族群的形成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心理根源的。福建省是畲族人的重要聚居地[12],居住地的接近,使惠安女的服饰不自觉地向畲族女性服饰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妇以蓝布裹发,或戴冠[13],与惠安女的服饰造型极为相似。而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山汉也在长期的客居生活中吸收了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图6-3戴头巾的壮族女性(笔者摄)图6-4戴头巾的高山汉女性(笔者摄)

对他族服饰造型的借鉴与吸收

惠安女族群的形成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心理根源的。由此而建立的族群传统服饰审美观,亦是在两种文化的交互融合下形成的。一方面,据郭志超《福建惠东长住娘家习俗的历史透视》一文中称:“惠东衣饰特质与疍民妇女衣饰特质相似。”民国时,福建疍民妇女“喜欢穿黑、穿青、穿蓝,衣袖用袖套,妇女衣襟开得特别高,布衫上下两色”,“梳(位于头顶的)田螺髻”,“佩戴大耳环”[11]所记载的疍民的这些服饰风格都与惠安女服饰非常接近。另外,疍民妇女结婚穿“浆子鞋”,“浆子鞋”与惠东的“凤冠鞋”,除后者无后跟外,样式非常相似。

福建省是畲族人的重要聚居地[12],居住地的接近,使惠安女的服饰不自觉地向畲族女性服饰进行了吸收和借鉴。据《畲族简史》记载,畲族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着自织的麻布。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古田畲族竹笠草履……妇以蓝布裹发,或戴冠[13],与惠安女的服饰造型极为相似。

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山汉也在长期的客居生活中吸收了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比如,头帕便是完全取自少数民族的服饰风格,布料也是向当地壮族人购买的,唯一不同的是,高山汉女性的头帕一端有流苏,而壮族的没有(如图6-3,图6-4)。同样背带本是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品[14],在汉族其他地区是不用背带的,高山汉在迁到桂西之后发现背带既美观大方又方便实用,也就开始制作和使用背带。

图6-3 戴头巾的壮族女性(www.xing528.com)

(笔者摄)

图6-4 戴头巾的高山汉女性

(笔者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