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中国服饰的认识还局限于传统旗袍、中山装、三寸金莲等具有标识意义的品类上,对于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饰认识较少,研究主要以收集,整理史料文物为主,而在挖掘服饰文化寓意,解析服装形制和结构方面研究很少,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高山汉服饰或惠安女服饰的文献资料。
从整体上看,国外学者对我国传统服饰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建树,但是针对性不强,如John E. Vollmer在其著作Ruling from the Dragon throne: Costume of the Qing Dynasty中详细叙述了清朝时期中国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的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介绍了服装面料中各种纹样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步骤等。Ming- Ju Sun在其著作Chinese Fashions中描述了中国唐朝至民国的服装款式及装饰手法等。中国传统袍服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放眼世界也只有少数几位国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袍服,也只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略微提及袍服的相关内容。其余大多是介绍别国袍服的历史、款式、文化为主。美国艺术史学家Anne Hollander的《性别与服饰:现代服装的演变》从一种新的视角阐述了现代服装的演变过程以及服装与性别的联系。日本学者城一夫的《东西方纹样比较》一书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东西方装饰纹样进行了比较探讨。
总之,上述关于中国传统服饰的研究,无论是概述性还是系统性,都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价值。
【注释】
[1]丛叶,陆辉.“高山汉族”多民族聚居地区里的少数民族[J].广西民族研究,1994(1):92-95.
[2]崔荣荣.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3](法)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474.
[4]徐杰舜.族群与族群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71.
[5]Marx Weber.The Ethnic Group,In Parsons and Shils Etal(eds),Theories of Society,Vol,1,The Free Press,1961,P.306.(www.xing528.com)
[6](挪威)弗里德里克·巴斯著,高崇译.族群与边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7.
[7]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24-25.
[8]徐杰舜.雪球 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吴申玲.特殊的文化孤岛——贵州屯堡文化的生成、特点及原因[J].贵州文史丛刊,1999(1):52.
[10]袁少芬.汉族的“孤岛文化现象”[J].寻根,1996(12):34.
[11]徐雯编.贵州安顺屯堡汉族传统服饰[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
[12]崔荣荣.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1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