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诱饵剂燃烧时产生的红外辐射,即“红外光”。“光”这个词习惯上是指人眼看得见的那种辐射(可见光),为了保留这个习惯,“红外光”取名为“红外辐射”。红外辐射与可见光是同样的东西,可见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红外辐射也都具有。因此,红外诱饵剂燃烧产生的红外辐射是按直线前进的,它服从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也有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下面将对红外诱饵剂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辐射强度和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等光学性质进行简单讨论。
7.4.2.1 红外诱饵剂红外辐射光谱特性
与照明剂、信号剂和曳光剂一样,红外诱饵剂通常也是由氧化剂、可燃物和黏结剂所组成,燃烧时,在红外区产生强烈辐射。含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的发射光谱如图7.14所示,它表明红外诱饵剂红外辐射是一种连续的光谱。图中的吸收带是由于水汽及O3、CH4、N4O、CO等对红外的吸收作用结果。因为含有金属粉(Mg),它表现为选择性辐射,所以各波段辐射强度峰值有强弱之分。
图7.14 红外诱饵剂的发射光谱
7.4.2.2 红外诱饵剂的辐射强度
为了描述红外诱饵源发射的辐射功率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分布特性,需要用辐射强度或辐射亮度的概念,前者用于点源,后者用于扩展源。
同一个辐射源,在不同的场合,既可以是点源,也可以是扩展源,关键是取决于辐射源相对于观测者的距离或张角。一般来讲,只要在比源本身的最大尺寸大的距离上观测,且观测装置是不带光学系统的简单探测器时,就可将该辐射源当作点源处理。若带光学系统,则充满光学系统视场的源可看作扩展源,未充满光学系统视场的源可看作点源。
红外诱饵在战术使用中对远处的探测器来说通常是点源,只有当诱饵炬燃烧火焰辐射面很大,且充满了带有光学系统探测器的整个视场时,才可看作点源。
点源的辐射强度,是点源在某一指定方向上发射的辐射功率Δp与在该指定方向的立体角ΔΩ之比的极限:(www.xing528.com)
所以作为点源的红外诱饵剂辐射强度与方向有关,但与源面积无关,因为它是一个几何点。
如果红外诱饵剂燃烧火焰已构成扩展源,则所发射的辐射功率与源面积有关,它的辐射强度是一个面辐射强度,用辐亮度L或面源辐射功率表征。
在某方向的辐亮度L就是扩展源在该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ΔA0向单位立体角ΔΩ发射的辐射功率:
7.4.2.3 红外诱饵剂的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红外诱饵剂的红外辐射除掉几何的发散之外,在大气中传输时会有很大的衰减,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对辐射的吸收和雾、雨、云及尘埃的微粒对辐射的散射。
大气中主要气体是N2(占78%)和O2(占20.9%),它们对相当宽的红外辐射没有吸收作用。大气中的次要成分H2O(气)、CO2和O3能严重地衰减红外辐射。大气中的H2O(气)含量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在地表层为0%~4%,它在红外波段有很多吸收带。CO2在大气中的分布比较均匀,体积比总是在3×10-4~4×10-4,在2.7μm、4.3μm和14.5μm处各有一个相当强的吸收带。O3在近地面大气中含量很低,要到30 km的上空体积比才为10-5,它在9.6μm处有一个吸收带。至于大气中的CH4、N2O、CO等,虽然也对红外吸收,但是因含量很少,不起主导作用。
大气中的雾、雨、云及尘埃等悬浮微粒对红外的吸收和散射与微粒的大小、形状、性质及红外辐射波长相关。悬浮微粒一般分布在地表层,在高空它们吸收和散射都比较小。
所以,红外诱饵剂用于地面战场时,在大气中传输应考虑到能量衰减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