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说明ELCD和PELCD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下面我们通过仿真信号进行验证,考虑式(4.17)所示信号:
其中,x1(t)=(t2+1)cos(2π40t),x2(t)=cos(2π15t);x3(t)是幅值为0.4、频率为200 Hz和幅值为0.2、频率为150 Hz的两段正弦信号组成的高频间歇信号。
分别采用ELCD,CEEMD和PELCD对式(4.17)所示的仿真信号进行分解,结果分别如图4.15,图4.16和图4.17所示。ELCD方法中,添加噪声幅值a和集成次数Ne分别为0.4和120;CEEMD方法中,a和Ne分别为0.2和120;PELCD方法中,a和Ne分别为0.4和120。
图4.15 式(4.17)所示仿真信号的ELCD分解结果
图4.16 式(4.17)所示仿真信号的CEEMD分解结果
图4.17 式(4.17)所示仿真信号的PELCD分解结果
由图4.15,图4.16和图4.17可以发现,ELCD虽然能够抑制分解过程的模态混叠,但出现了较多的伪分量,本质上仍存在模态混叠;CEEMD虽然也实现了高频间歇信号和低频分量的区分,抑制了分解的模态混叠,然而CEEMD分解的分量I2(t)包含了I3(t)成分,使得分量I3(t)与真实值x1(t)吻合较差;PELCD方法则完美地实现了高频间歇信号和低频分量的分解,前两个分量为间歇信号,I3(t)与I4(t)分别对应为仿真信号的x1(t)和x2(t)。经计算,CEEMD两个分量与真实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89 7和0.993 2,而PELCD的分量与真实值的相关性为0.999 5和0.997 9。因此,综上所述,PELCD在抑制模态混叠和伪分量、提高分量的精确性方面要优于ELCD和CEEMD方法。
上述仿真干扰信号为间歇高频信号,再考虑式(4.18)所示的仿真信号:
其中,x1(t)=cos(2π40t),x2(t)=cos(2π15t),x3(t)为幅值0.1的噪声信号。
由于分量频率为常函数,波形简单,这里不再画出。分别采用CEEMD和PELCD对x(t)进行分解,分解结果如图4.18和图4.19所示,其中添加白噪声幅值为0.1,添加白噪声对数为60(即总体平均的次数为120)。
由图4.18和图4.19可以看出,CEEMD虽然分解出了噪声信号和两个低频分量,但I2(t)包含了噪声和I3(t)成分,得到的I3(t)和I4(t)与真实值也有明显的误差。计算发现,二者与真实值的相关性分别为0.976 3和0.991 0。PELCD分解的结果与真实值较为接近,误差较小,得到的分量与对应真实值的相关性分别为0.997 1和0.997 7。
为比较分解分量的瞬时特征,图4.20给出了两种分解方法得到的第三个分量I3(t)的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从中可以看出,CEEMD和PELCD得到的分量瞬时频率与真实频率(40 Hz)的差别都很小,但CEEMD分量的端点效应较为严重;CEEMD第三个分量的瞬时幅值波动较大,而PELCD第三个分量的瞬时幅值误差较小,更接近理论值1。(www.xing528.com)
图4.18 式(4.18)所示仿真信号的CEEMD分解结果
图4.19 式(4.18)所示仿真信号的PELCD分解结果
图4.20 CEEMD和PELCD得到的第三个分量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
上述仿真信号表明,与CEEMD相比,PELCD能够更好地抑制模态混叠,得到的分量精确性更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分解方法。为了说明PELCD对实测信号的有效性,考虑将PELCD方法应用于Wu和Huang在原EEMD文献中分析的日长(length-of-day,LOD)数据的部分(1980年01月01日—1990年01月01日,数据幅值单位:10 000)[63]。分别采用CEEMD和PELCD对其进行分解,添加噪声幅值为0.2,集成次数为200。分解结果分别如图4.21和图4.22所示,为节约篇幅只画出了前五个分量及其剩余项。观察图4.21和图4.22易发现,二者的分解结果是相对应的。各分量的物理意义是,I1(t)平均幅值远小于其他分量,是具有拟正则的周期近似为7天峰值与随机高频波动的叠加。I2(t)平均周期为14天,I3(t)平均周期为28天等。虽然从二者分解的结果中都能得到如上周期规律,但从波形图可以看出,CEEMD分解得到的分量并不是关于横轴对称的(如图中虚线所圈部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IMF,如分量I2(t),I4(t)和I5(t);而PELCD分解得到的分量光滑性更好,关于横轴对称,满足ISC分量的定义,而且计算发现,PELCD各分量的上述周期特征更为明显和精确。
ELCD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模态混叠,但分解会产生很多伪分量。PELCD则对模态混叠有更好的抑制作用。PELCD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要优于ELCD和CEEMD方法:
(1)首先,在计算时间和速度方面。PELCD只有前几个分量采用集成平均,而剩余分量则是LCD分解。因此,理论上PELCD计算时间要少于ELCD方法。
(2)其次,在抑制模态混叠和伪分量方面。ELCD和CEEMD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模态混叠,但是依赖于添加白噪声的幅值和集成次数,如果参数选择不合适,那么分解会产生较多的伪分量,而PELCD分解产生的伪分量相对较少。
(3)第三,在分解得到的分量的精确性方面。CEEMD和ELCD方法并不能保证得到的分量满足IMF和ISC分量的定义,需要后续处理。PELCD得到的分量满足ISC分量定义条件,提高了分量的精确性。
综上,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都表明,PELCD对LCD分解中的模态混叠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
图4.21 LOD数据的CEEMD分解结果
图4.22 LOD数据的PELCD分解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