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荚膜染色技术实验实训七

细菌荚膜染色技术实验实训七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荚膜与染料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含水量在90%以上,所以染色时一般不通过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六、复习思考题1.荚膜染色为什么要用负染色法?

细菌荚膜染色技术实验实训七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荚膜染色的原理。

2.掌握荚膜染色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荚膜是包绕在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其化学成分为多糖、多肽或糖蛋白。由于荚膜与染料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含水量在90%以上,所以染色时一般不通过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三、材料与仪器

(1)菌种 胶质芽孢杆菌斜面培养物(培养3~5d),该菌在甘露醇作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产生丰厚的荚膜。

(2)染色液和试剂 石炭酸复红染色液、黑素溶液、6%葡萄糖水溶液、甲醇、1%甲基紫水溶液、用滤纸过滤后的墨水、香柏油、二甲苯蒸馏水

(3)仪器和用具 普通光学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负染色法

1.制片

取洁净的载玻片1块,加1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方法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少许菌种,在水滴中涂成均匀的薄膜,涂抹直径约为1cm。

2.干燥

将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3.染色

将石炭酸复红染色液1~2滴加在涂面上,以染液刚好覆盖涂面为宜,染色2~3min。

4.水洗

倾去染液,斜置玻片,用细小的水流从载玻片上端缓缓流下,直至流下的水无色为止。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以免涂面薄膜脱落。

5.干燥

将染色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6.涂黑素

在染色涂面左边加1小滴黑素溶液,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让载玻片的边缘轻轻接触黑素溶液左边,使黑素溶液沿玻片接触处散开,然后向右一拖,使黑素溶液在染色涂面上成为一薄层,并迅速风干。注意:此操作的关键是涂抹黑素要薄。

7.镜检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再用高倍物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红色,荚膜无色透明。

(二)湿墨水法

1.制菌液

在一洁净的载玻片上加1滴墨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这滴墨水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

用镊子夹一洁净无油污的盖玻片,先使其一边接触菌液,然后慢慢地放下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否则影响观察结果。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去多余的菌液。(www.xing528.com)

3.镜检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再用高倍物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为荚膜。

(三)干墨水法

1.制菌液

取1滴6%葡萄糖水溶液于洁净载玻片的一端,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其充分混合,再加入1滴墨水充分混匀。

2.制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让载玻片的一边与菌液接触,使菌液沿玻片接触处散开,然后以30°角迅速而均匀地将菌液拉向玻片的另一端,将菌液铺成一薄膜(图12-13)。

图12-13 荚膜干墨水染色的涂片方法

(刘慧.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2006)

3.干燥

将涂片放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4.固定

在涂面上滴加甲醇,以浸没涂面为宜,固定1min,然后立即倾去甲醇。

5.干燥

将涂片放在酒精灯上方(火焰较高处)用文火干燥,勿使玻片发热。

6.染色

将1%甲基紫水溶液1~2滴加在涂面上,以染液刚好覆盖涂面为宜,染色1~2min。

7.水洗

倾去染液,斜置玻片,用细小的水流从载玻片上端缓缓流下,直至流下的水无色为止。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以免涂面薄膜脱落。

8.干燥

将涂片放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9.镜检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再用高倍物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紫色,菌体周围的清晰透明圈即为荚膜。

五、结果报告

绘出你所观察到的胶质芽孢杆菌的形态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六、复习思考题

1.荚膜染色为什么要用负染色法?

2.干墨水法与湿墨水法有何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