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作为一个词组显然属于现代词,而且在我国也多被认为是一个舶来词。因为“包装”一词不仅在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未出现过,而且作为一项造物活动的专用词汇在我国也迟至1983 年才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即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就现代商品包装设计而言,它是为了便于产品运输、储存和销售而对其进行的艺术和技术上的处理。包装的核心是产品,好的“包装”不仅要实现最合理的表现形式,而且还要吸引消费者的视线、打动消费者的心,以赢得市场流通的竞争。同时,在现代社会环境日益恶化的情景下,它还要有最大化的环保意识。可以这样说,包装无论其外观还是内蕴,都应体现出实用和审美,物质与精神,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包装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释。美国《包装用语集》对包装的定义为:“包装是为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所做的准备行为。”英国的《包装用语》对包装的定义是:“包装是为货物的运输和销售所做的艺术、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工作。”加拿大对包装的定义为:“包装是将产品由供应者送至顾客、消费者而能保持产品于完好状态的工具。”日本的《日本包装用语词典》对包装的定义为:包装是使用适当的材料、容器而施以技术使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即产品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能保护其内容物及维护产品之价值。
在这里,“包装”明显地存在着两重含义:一是指盛装产品的容器及其他包装用品,即“包装物”;二是指盛装或包扎产品的活动。按照这两种理解,我们翻检古代历史文献,并未发现有在内涵上完全相同于“包装”的词汇,而仅有“包”与“装”这两字,或是与“包装”这一词组含义相似或相近的诸如“包裹”“包藏”等词组。在我国古汉语中,“包”字的意思主要为包容、包藏、包裹等,“装”字则有裹束、装载、藏入、装饰、装配、装订等几种解释。从上述对“包”“装”二字的释义来看,“包”本义应为“裹”无疑,而“装”字的释义“裹束”“装载”“藏入”,与“包”字本义“裹”组合在一起,可以解释为将物品裹束好放入某器物中。依据这种解释,古汉语中的“包”“装”二字显然与“包装”作为一项人类造物活动的专用术语的内涵相去甚远,但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却不失为我国古汉语中对包装行为的另一类词语表述。因为“包装”这一概念,可以因时代与地域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也可以因领域不同而有不一样的认识。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我国古代并未出现“包装”一词,就认定我国古代缺乏对“包装”的认识和理解,必须以动态的眼光,辩证地去理解各历史时期“包装”的内涵和外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