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资源安全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

全球资源安全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1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外所高度关注的是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目前资源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由政府资助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是国际惯例,在资源安全研究方面体现得最为充分,政府引导下的研究与研究支持下的决策是解决国家资源安全问题的基础。首届“中国资源安全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其中对食物安全及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最早、最广泛和最深入。

国内外所高度关注的是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关于战略资源(又称战略性资源),其实我国古代的“五行说”已有诠释。“五行说”认为自然由 “金、木、水、火、土”构成。“金”者,金属也,可泛指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木”者,草木也,可泛指植物,并进一步引申为生物资源;水者,水也,就是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火者,可引申为能源资源;土者,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以上5种资源,也是现代人们公认的最具战略性意义的资源。

由此,战略或战略性资源,是指关系国计民生、在资源系统中居支配地位,具有常态下市场垄断性和非常态下供给瞬时中断性特点的资源。从国际市场可贸易的角度看,重要矿产资源、石油资源、水资源和食物资源,是最为典型的战略资源;同时,基因资源是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亦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基因资源的争夺并不亚于对石油资源及水资源的争夺。实际上,资源安全问题是以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为核心。国家水资源安全、国家食物安全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耕地资源安全,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国家石油安全,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国家生物资源、特别是基因资源安全,构成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主要内容。

目前资源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美国 《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关于资源安全的表述是:在提供能源保障方面,采取保护措施以及为提高能源效用和寻找替代能源而进行的研究工作,是美国能源保障战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美国还将一如既往地在确保外国石油的来源不能中断这个问题上予以特别的关注;美国必须一如既往地记住保持重要产油区地区稳定和安全的必要性,从而确保美国拥有得到这些资源的机会和这些资源的自由流动。《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中关于资源安全的表述:国家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状况恶化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对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和重要性的意识程度。这种威胁对俄罗斯的危害特别大,因为俄罗斯优先发展燃料动力工业部门,自然保护工作的法律基础不健全,没有使用节约资源的技术或者这种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以及生态技术水平低,存在着把俄罗斯作为对生态有危险的材料和物质埋藏地的趋势。

国际机构对资源安全问题的关注。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进入21世纪的能源地缘政治》共分3部分。它们认为地缘政治对能源供给的影响有4个方面:①主要能源生产国的国内局势继续动荡不安;②全球化;③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与日俱增;④冲突与权力政治。它们还认为能源主要有5个方面影响地缘政治:①能源需求不定;②能源供给波动;③亚洲能源竞争;④能源与地区一体化;⑤能源与环保问题。

国际对资源安全问题的关注有如下特点:

(1)关注的方面是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安全、食物安全、基因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重要矿产资源安全。特别是对前3种资源安全的关注最多,也最持久。

(2)关注的出发点主要立足于保障国家安全或国家利益。

(3)关注主要来自资源需求大国,满足资源需求是最高目标。

(4)研究机构与决策机构密切配合,资源安全无疑是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研究服务于决策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由政府资助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是国际惯例,在资源安全研究方面体现得最为充分,政府引导下的研究与研究支持下的决策是解决国家资源安全问题的基础。

我国资源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众多研究机构开始关注资源安全问题。国土资源部及其下属研究机构(如信息中心、国土经济研究院等)对矿产、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从市场角度对能源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政治经济所)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角度对保障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家资源安全的研究;水利部及其下属研究机构对水资源问题的研究;石油等管理机构对石油等能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家计委及其下属机构对能源等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对资源安全问题的系统研究;中国工程院对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大型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对食物安全及与之相关的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政府对资源安全问题也很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就提出要抓紧解决好粮食、水、石油等战略资源问题,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提出,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西部开发;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届“中国资源安全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高峰的到来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将有多项资源短缺,形势严峻,有关部门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受到极大影响。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石油安全问题——我国石油生产的主要问题、预测前景和对策。(www.xing528.com)

(2)水安全问题——我国可供水量及开发潜力预测以及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3)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问题——我国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前景预测。

(4)土地安全问题——我国土地退化的实际情况对于粮食生产的影响评估以及防治对策等。

目前国内资源安全研究特点是:

(1)研究广度主要集中于石油等能源安全、水问题、主要矿产资源安全、食物(耕地资源)安全等方面,较少涉及生物资源特别是基因资源安全问题。其中对食物安全及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最早、最广泛和最深入。另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对发展的保障能力方面,对资源系统的安全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果的安全性研究较少。

(2)研究深度不够。概念性研究多,可操作性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研究机构自发研究多,与政府决策结合的研究少;单项资源安全研究多,多种资源安全综合研究的少;资源部门研究多,综合部门研究少;国家层面研究多,对地区和全球层面研究少;独立研究多,联合研究少等。

总的来看,国内外关于资源安全研究框架的设想是:资源安全研究,应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1)资源安全的概念、含义与属性的研究。主要包括资源安全概念,资源安全与资源稀缺、短缺,资源安全的基本含义,资源安全分类,资源安全属性等。

(2)资源安全测度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资源安全因素的确认,资源安全指标遴选与指标体系构建,资源安全指标阈限的确认,包括水资源安全指标阈值的确认、土地(耕地等)资源安全指标阈值的确认,能源资源安全指标阈值的确认以及矿产资源安全指标阈值的确认等。

(3)国家资源安全态势的研究。主要包括战略性资源的认识,战略性资源安全态势,如:水资源安全基本态势、能源资源安全基本态势、土地 (耕地)资源安全基本态势、矿产资源安全基本态势、生物资源安全态势、世界资源安全态势、世界资源供需格局中的中国资源安全态势等。

(4)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主要包括资源安全意识、资源系统管理、资源储备战略、资源贸易伙伴战略、资源效率战略、资源替代战略等。

(5)资源安全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资源安全激励机制、资源安全约束机制、资源安全风险机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