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智能电网的概念尚未有统一认识,但是一致认为智能电网的技术特征包括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当前电力系统中电压控制和无功优化方面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调整无功补偿装置与容量,发挥现有设备的调压潜力,进一步提高电压质量的同时,增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减少电网的有功损耗,达到最经济、合理、有效的调压效果。要满足智能电网下的电压自动智能控制,必须要认识到智能AVC和传统AVC在控制目标、控制对象、控制范围、控制方式方面的不同。
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是智能电网的技术特征,也是智能AVC的技术特征,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上具体可通过结构系统化、分析精细化、控制智能化及互动和谐化来体现。信息化是智能AVC的实施基础,对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进行高度集成,作为智能AVC系统的精细分析、智能控制等功能的数据来源。数字化是智能AVC的主要实现形式,通过精确描述电网运行状态,实现各类分析及控制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共享利用。自动化是智能AVC的重要实现手段,依靠先进的自动控制策略,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自动调整,保证电网经济、高效和安全运行。互动化是智能AVC的内在要求,以电压控制作为串联起发电、供电及用户的桥梁纽带,是实现三者的友好互动和相互协调。
智能AVC的提出,是智能电网建设迈出的又一个坚定有力的步伐,但是目前智能AVC的建设尚属于理念的阶段,具体的实施还要面临巨大的困难。首先,“智能”不是“傻瓜”,智能AVC不是简单、直接的功能组织和集成。其次,按照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和谐化要求,其主要建设难点包括技术条件尚不完善,配网自动化建设任务重,统一数据平台建设阻力大,高水平技术多在输电侧。而且,智能电网中体现的自愈、互动、兼容、优化、集成五大优点的实现技术难度大。
智能AVC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通信平台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厂家在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等技术领域开发出了自己的系统。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如系统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功能重复等。
2)灵活的电网拓扑。电网运行状态变化频繁,相应的电网拓扑变化大,对建设智能AVC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以及面对拓扑变化快的现状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3)系统模型的建立。如果采用精确的系统模型计算时间长,简单的系统模型计算准确度不够,如何权衡计算时间和计算准确度是智能AVC的技术难点之一。
4)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的一体化。系统一体化建设,要求各个单元能够协调控制,如何解决控制系统间的协调以及面对电网的快速变化,如何做到集中控制与分布控制的协调和自适应是智能AVC的技术难点之一。
智能AVC是智能电网中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发电、供电、用户三方以及学术界与工程界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AVC在我国将会实现,也将给我们的电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可估计的效益。
1.预防电网事故(www.xing528.com)
智能AVC系统能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消除故障隐患,在尽量少的人工参与下,避免由电压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即具有电网自愈能力。
2.优化电网运行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产使用、降低电网损耗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优化无功潮流流动,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即优化能力。
3.分布式电源友好接入
支持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电源友好接入,促进电力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即解决新能源出现的问题。
4.降低电网成本
提升电网输电效率、减少运行维护和建设成本,降低电网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即少花钱多办事。
5.增加供电可靠性
增加电网供电可靠性,实现用户与电网企业的互动,提升用户参与电能调节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