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捻回的传递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观察到,纱条加捻时,靠近加捻点的瞬时捻回数较多,远离加捻点的瞬时捻回数较少。如图7-4 所示,A 为纱条喂入点,纱条以速度V 自A 向C 运动,C 为加捻点。加捻时,C 以转速n 绕纱条自身回转,因纱条为非杆件的松散介质,则纱条AC 上各截面的加捻扭矩随离加捻点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因此,加捻过程中,纱条上的瞬时捻回数靠近C 处较多,靠近A 处较少,说明捻回是由C 向A 传递的,这种现象称为捻回的传递。实验证明,捻回的传递方向总是与纱条的运动方向相反,且总是由纱条的加捻点传向纱条的喂入点。
图7-4 纱条加捻瞬时捻度分布
(二)捻陷
若在图7-4 中须条的喂入点A 与加捻点C之间在B 点有一机件与纱条接触,如图7-5 所示,则在捻回沿着C 点向A 点传递的过程中,由于B 点处存在对纱条的摩擦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捻回自C 向A 的正常传递,结果使T1<T2,B 点的阻力越大,AB 段的捻回越少,这种现象称为捻陷,B 为捻陷点。设ε 为捻陷程度,η 为捻回传递效率,则1-ε。ε 越大,阻止捻回的传递越严重;η 越大,对捻回的传递越有利。
图7-5 捻陷现象
由此,AB 段获得的捻回为由C 加给的nη,输出的捻回为T1V,则nη=T1V,得:
BC 段获得的捻回为由C 加给的n(1-η)和由AB 段经B 带来的T1V 之和,输出的捻回为T2V,则n(1-η)+T1V=T2V,因T1V=nη,则:(www.xing528.com)
因η<1,则比较式(7-2)和式(7-3)可知:T2>T1,即捻陷使进入捻陷点之前的一段纱条上的捻度减少;捻陷对输出的成纱最终捻度无影响。
(三)阻捻
在实际生产中还可发现,纱条上的捻回随纱条输出时将会发生滞留的情况。如图7-6 所示,加捻点C 与输出点D 之间在B 点存在一机件,当纱条自C 向D 运动时,纱条上的捻回没有完全随纱条经B 输出,一定程度上被B 阻止而滞留在BC 段内,即T1 >T2,B 点的阻力越大,BD 段的捻回越少,这种现象称为阻捻,B 为阻捻点。设λ 为阻捻系数,则,λ<1。λ 越大,捻回的滞留越少,即随纱条带出阻捻点的捻回越多。
图7-6 阻捻现象
由此,BC 段的捻回为由C 加给的n,因受B 处阻捻影响,经B 带出的捻回为λT1V,则n=λT1V,得:
BD 段的捻回为由BC 段带来的λT1V,经D 输出的捻回为T2V,则λT1V=T2V,得:
因λ<1,则比较式(7-4)和式(7-5)可知:T1>T2,即阻捻使输出阻捻点之前的一段纱条上的捻度增加;阻捻对输出的成纱最终捻度无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