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曲线1 和曲线2 叠加构成理想摩擦力界分布。虽然,在工艺参数上进行适当调整,如采用大直径后罗拉、小直径前罗拉,加大前罗拉加压、减小罗拉隔距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简单罗拉摩擦力界分布的缺点,但仍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在牵伸倍数增加时,纤维易向两边扩散,对边纤维的控制更差,因此,必须在两对罗拉之间设置附加摩擦力界,使之能更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图6-15简单罗拉牵伸区摩擦力界分布与理想摩擦力界分布
为了使纤维变速点集中且靠近前钳口,理想摩擦力界应具有如下特点。
(1)将后钳口摩擦力界向前扩展,以适当加强浮游纤维在牵伸区中后部的控制力,使慢速纤维和浮游纤维在未变速前始终受后摩擦力界控制,以减少浮游纤维提前变速的可能。
(2)为使快速纤维能顺利地从慢速纤维中抽出,在距前钳口一定距离处,摩擦力界强度应适当减弱。但由于前钳口附近是纤维变速的主要区域,所以摩擦力界应保持稳定,并具有适当的强度,以防止浮游纤维不规则的运动。
(3)前钳口摩擦力界应具有较高的强度,且要求稳定,作用范围小,使变速点尽量向钳口集中,缩小变速区间X 的值。
如图6-15 所示,曲线1 为简单罗拉牵伸区的摩擦力界分布。由于罗拉钳口的加压不能伸展到牵伸区中部,其摩擦力界完全取决于纱条本身的结构、粗细等,使中后部摩擦力界强度较弱,且波动也较大,使浮游纤维运动不稳定,扩大了变速区间X 值,导致纱条条干恶化。(www.xing528.com)
曲线2 是在曲线1 的基础上,附加一个摩擦力界,加强了中后部的摩擦力界强度,使牵伸区的摩擦力界分布接近理想状态。
曲线1 和曲线2 叠加构成理想摩擦力界分布。可见理想摩擦力界分布是通过附加摩擦力界实现的。
虽然,在工艺参数上进行适当调整,如采用大直径后罗拉、小直径前罗拉,加大前罗拉加压、减小罗拉隔距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简单罗拉摩擦力界分布的缺点,但仍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在牵伸倍数增加时,纤维易向两边扩散,对边纤维的控制更差,因此,必须在两对罗拉之间设置附加摩擦力界,使之能更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
图6-15 简单罗拉牵伸区摩擦力界分布与理想摩擦力界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