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机上有许多相互接近的包缠有梳针或锯齿的针面,每两个相邻的针面之间构成一个对纤维的作用区,主要有分梳、起出和剥取三种作用。分梳作用是两个部件都使纤维束由针尖向针根运动,各自带走一部分纤维。起出作用是通过一个部件使另一个部件的纤维原料由针根向针尖方向运动。剥取作用是将纤维从一个部件转移到另一个部件。决定这三个作用的基本条件是针向关系、转向关系与速度关系。前面通过分析纤维集合体受到的梳理力、离心力、工作层的挤压力和弹性反作用力,来分析纤维的分梳、起出和剥取作用。由于纤维束是柔性的,运动随机性强,稳定性差,为便于分析,对刚性的、运动稳定的针齿进行受力分析。
(一)分梳作用
A、B 针面为两个足够靠近的针面,针齿的倾斜方向为平行配置。设纤维束ab 是一个整体,由纤维束a 和纤维束b 两部分组成。当接触纤维束ab 的两个针面拉开距离时,纤维束ab张紧,纤维束a 对纤维束b 产生作用力,纤维束b 对纤维束a 产生反作用力,便产生了纤维束a 对针齿A 的作用力和纤维束b 对针齿B 的作用力。该力称为纤维对锯齿或梳针的梳理力R。要注意,只有使得纤维丛发生张紧作用了,才能判断纤维束对针齿产生了作用力R。如果纤维束没有发生张紧作用,则纤维束不会对针齿产生作用力R。纤维束的张紧与否决定于针齿的转向与速度的关系。
由于两针面的距离足够近,力R 的方向近似为与针齿的底面平行。将力R 分解为平行于针齿方向的力P 和垂直于针齿方向的力Q。平行于针齿方向的力P 如果指向针根方向,将会使得纤维沿着针齿工作面向针根方向移动,使得针齿具有抓取纤维的能力。如果力P 沿着针齿工作面指向针尖方向,将会使得纤维沿着针齿工作面向针尖方向移动,使得针齿具有释放纤维的能力。分力Q 垂直于针齿工作面,使得纤维对针齿工作面有压力,阻止纤维沿着针齿工作面方向的移动。
针齿产生分梳作用的配置,如图4-6 (a)所示。针面A 的速度为V1,针面B 的速度为V2,设α、β 为针面A 和针面B 的工作角,V1>V2,因此,纤维束ab 发生了张紧作用,两针齿受到了梳理力R 的作用。将梳理力R 沿针面A 分解为P1 和Q1,沿针面B 分解为P2 和Q2。
由于P1 和P2 都是指向针根方向,针面A 和针面B 都具有抓取纤维的能力,因此,张紧的纤维束ab 被A、B 两针面均握持。当梳理力大于纤维束的强力时,纤维束被一分为二,A、B 两针面各得纤维束的一部分,这即为分梳作用。这种分梳作用,对于A、B 两针面间的纤维束会随机发生,A 针面会抓取纤维束,受到B 针面的梳理;B 针面也会抓取同样或不同的纤维束受到A 针面的梳理。抓取和梳理作用反复交替进行,实现了对纤维的分梳作用。
图4-6 两针面间的分梳作用
图4-7 两针面间的起出作用(www.xing528.com)
对于图4-6 (b)和(c),分析方法相同,同样会发生分梳作用。因此,产生分梳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平行配置,具有足够小的隔距,两针面具有相对速度,梳理力R 与两针面的夹角都为锐角。
(二)起出作用
针齿产生起出作用的配置,如图4-7 所示。A、B 针面为两个足够靠近的针面,针齿的倾斜方向为平行配置,设V2>V1。纤维束ab 发生张紧作用,将受到的梳理力R 分解为力P 和力Q。可知,P1 和P2 都是指向针尖方向,针面A 和针面B 都具有释放纤维的能力。这种作用会使纤维从针根向针尖方向移动,并处于针尖上。
因此,产生起出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平行配置,具有足够小的隔距,两针面具有相对速度。梳理力R 与两针面的夹角都为钝角。
(三)剥取作用
针齿产生剥取作用的配置,如图4-8 所示。A、B 针面为两个足够靠近的针面,针齿的倾斜方向为交叉配置。同样两针面会对接触的同一纤维束发生张紧作用,产生了作用于针齿的张力R。力R 与针齿的底面基本平行。将梳理力R 分解为平行于针齿方向的力P 和垂直于针齿方向的力Q。
图4-8 两针面间的剥取作用
如图4-8 (a),V1>V2,纤维束ab 发生张紧作用。将力R 沿着针面A 和针面B 分解,P1指向针根方向,P2 指向针尖方向,针面A 具有抓取纤维的能力,针面B 具有释放纤维的能力。因此,针面A 会剥取针面B 的纤维,针面B 的纤维会转移到针面A 上。对于图4-8 (b)和(c),分析方法相同,图4-8 (b)也是针面A 剥取针面B;在图4-8 (c)中,V2 >V1,针面B 剥取针面A 的纤维。
因此,产生剥取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交叉配置,具有足够小的隔距,两针面具有相对速度。与梳理力R 的夹角为锐角的针面会剥取与梳理力R 的夹角为钝角的针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