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茶组植物分类定名的种有47个,其中,种44个,变种3个。
根据《走进茶树王国》普查资料分析,普洱市茶树基部径围超过300厘米的分别是:野生型古茶树发现9株,最粗大的是景东县锦屏镇凹路箐大茶树,树高14米,最大丛围7.8米(3个分枝的干围);第二粗大的为宁洱县罗东山古茶树,生长地的海拔为2370米,树的最大基部径围3.40米,树高14.8米,最低分枝高度0.4米”,推测树龄在1800年左右;过渡型古茶树2株,邦崴过渡型茶树树高11.8米、基部径围358厘米,景东县花山镇文岔村过渡型大茶树树高11.5米、基部径围330厘米。
哀牢山大茶树
在普查中栽培型古茶树基部径围300厘米以上的普洱市发现较少,这可能以采摘度大有关。较大的有景东漫湾镇中山村大茶树,树高11.7米,基部径围273厘米;澜沧县安康乡糯波大箐大茶树,树高7.8米,基部径围247厘米;孟连县勐马镇东乃村的红芽茶,树高21米,基部径围240厘米等。(www.xing528.com)
从普查情况分析:普洱市茶树种质资源分布规律,全市范围内都分布有野生型茶树群落,但以无量山、哀牢山更集中,且茶树相对较大。过渡型茶树种植也是以无量山、哀牢山地区相对较多、树大、栽培历史更久。在无量山、哀牢山地区茶树品种比较杂乱,人工种植野生茶和过渡型茶叶品种多,这些杂交品种通称为景东茶种,这类原始品种大茶树多,小茶树少;越往南走的宁洱、澜沧、西双版纳等方向茶树品种越纯。
根据茶界独立评论人李国标采访云南大学高照教授,写了《复兴景东茶,等待千年的轮回?》一文,他以高照教授的观点为基础,认为“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但不是茶文化的原产地。云南的原住民利用茶树虽然非常早,但都是当食物与药物在简单利用,非常原始落后,谈不上有多少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兴起应该是在巴蜀大地。因为在古代,巴蜀一直是整个西南地区文明程度最高的、农耕文化最先进的地区。巴蜀人对茶叶进行大规模栽培,改良茶树品种,不断改进种植、加工与饮用方式,然后再将这种茶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去。为什么在云南各个产茶的地方,甚至包括缅甸与老挝的部分产茶区都流传着“孔明兴茶”的传说,这是因为三国时期,通过诸葛亮七擒孟获,大力治理南中,对云南而言,这是跟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的一次剧烈碰撞与交汇,巴蜀大地的茶种与种茶、制茶技术也首次传到了这个化外之邦,许多云南少数民族的先民感谢诸葛亮开发南中,带来了巴蜀先进的茶文化的贡献,因此把诸葛亮尊为“茶祖”,当成茶神来祭祀。
茶山箐古茶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