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秘迷帝贡茶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

探秘迷帝贡茶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迷帝古茶园位于新抚乡界牌村米地,共300亩左右,保存完好,被当地人称为“皇家古茶园”。米地茶因曾经迷住乾隆皇帝,又被称为“迷帝茶”。米地种茶至少有五六百年历史,因属“皇家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才避免被毁的命运。明末清初时期,“米地茶”就相当有名,“塘上街”也因米地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驿站。并赐旨“瑞贡京师”。古普洱府的文人们就使用谐音称为“迷帝贡茶”流传开来。现在,墨江县将迷帝贡茶作为一张名片来打造。

探秘迷帝贡茶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

迷帝古茶园位于新抚乡界牌村米地,共300亩左右,保存完好,被当地人称为“皇家古茶园”。米地茶因曾经迷住乾隆皇帝,又被称为“迷帝茶”。米地种茶至少有五六百年历史,因属“皇家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才避免被毁的命运。

古茶园相传为界牌大户赵家所建,赵氏家谱载“募人百户,种茶千亩”。赵氏后人赵思伟介绍:“我家在界牌村委会的会佘组,属于赵氏家族之后。迷帝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佘三处。最老的茶园在米地,这里海拔1300米,有500年左右的古茶园300余亩。破木有30亩,会佘有50亩,都是200年左右的茶树。我家所在的会佘到米地直线距离不到300米。我们祖籍江西,先人从景东迁来这里,但好的土地要用来种粮食,米地是个小山凹,最初是赵家用来种植小米的,也就取名字米地,后来改种茶叶。在当地,赵家是大户人家,也才有条件把自家茶叶作为贡茶。由于战乱,赵家被田政追杀,此后米地茶也就衰败了。田政别名田四浪,是滇西南‘红白旗之乱’时的哈尼族著名起义军领袖。”

明末清初时期,“米地茶”就相当有名,“塘上街”也因米地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驿站。时至清乾隆年间,米地茶作为贡茶进贡北京,乾隆皇帝品米地茶后,十分赞赏,说:“朕品茗无数,唯他色香俱佳。”并赐旨“瑞贡京师”。自此,米地茶真正成为清廷贡茶,岁岁进贡,直到咸丰年间。古普洱府的文人们就使用谐音称为“迷帝贡茶”流传开来。现在,墨江县将迷帝贡茶作为一张名片来打造。

这4个乡(镇)从历史上看,都是位于从宁洱到通关,经过墨江前往镇沅与景东的茶马古道上,在久远的过去就被古道的文化与商贸连接在一起。从民俗与文化看,这几个乡(镇)深受南诏文化的影响,与阿墨江以东的几个乡(镇)受临安建水)文化影响明显不同,在民族构成、民俗与茶文化上都差不多;从山川地理气候来看,哀牢山从景东、镇沅逶迤而来,由北至南穿过这几个乡(镇),因此这个大茶区都属于哀牢山腹地,海拔、气候、土壤、植被及所产茶叶品质都有极大的相似性

景星是墨江种植茶叶最早、古茶面积最大的地方。这里也是云南现代制茶业的一个发祥地,建于1937年的新华茶厂,被誉为“思普地区第一家规范茶厂”。景星茶因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大面积的古茶园、长期积淀下来的茶叶加工技术而久负盛名,随着古树茶的崛起,景星凤凰茶因尊贵的品质为外界所知。墨江新华茶厂从福建请来制茶师傅加工炭焙红茶,是云南最早生产炭焙红茶的茶厂,景星红茶曾在20世纪40年代风靡昆明和重庆,同时也是宋美龄在重庆期间最喜欢喝的茶叶。(www.xing528.com)

茶最早种于何时?由于墨江的主体民族哈尼族没有文字,历史上的古茶园大都被毁,推测墨江的种茶历史应该有千年之久。墨江县与镇沅县山水相连,但镇沅县部分地方过去属于景东管辖范围的大茶树保留较多,而景东在1914年前一直归属大理府管辖,墨江、宁洱、思茅等由普洱府管辖,特别墨江县距离昆明更近,茶叶走私严重,普洱府对这些地方的茶叶采用“茶树税”来管理,收取沉重的赋税,迫使茶农毁掉茶树,达到“坚壁清野”的效果,而在方便管理的西双版纳等地方进行规模化种植茶叶。

凤凰窝

景星真正有据可查的连片种茶始于19世纪,而到了民国年间,景星茶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民国时期在李子忠的带领下,于1937年在景星的新华村种了30多万株茶,并建立了思普地区第一个规范茶厂——新华茶厂,开启了云南现代制茶业的新篇章。

李子忠(1904—1951年)又名李尽臣,云南墨江人,20世纪30年代先后任过墨江县建设科长,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被选任墨江普益社社长,1937年,他倡议兴办茶叶事业,约得庾恩锡、聂雨南等20余人为股东,筹集股金6万银元,在墨江县景星区班晓开办了茶场,他担任经理,当年边开垦边种粮食,为茶场职工提供口粮,第二年开始种植茶树,1942年茶场职工达40人,他从浙江请来两名制茶技师。庾恩锡(字晋侯)墨江碧溪人,1929年9月任昆明市市长,后辞官开办实业,创办烟厂生产“重九云烟”,把景星茶叶销往昆明、重庆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