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和城镇发展不相匹配,加之长期以来水源工程建设滞后,供水增长速度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全国区域性缺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之一些地区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用水浪费和水污染,使缺水矛盾进一步加剧。
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城市工业缺水约80多亿m3。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尤其是京、津等特大城市,在连续遭枯水年时将会发生严重的水危机。2000年北方大部分和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旱灾波及20多个省级行政区,干旱使北方一些城市出现了严峻的缺水局面,全国620座县级以上城镇缺水,影响2635万人。干旱造成的农村生活用水问题也很突出,旱情严重期间有2770万农村人口和1700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6座城市已经发生水危机或出现供水极度紧张状况。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人均的水资源量将进一步减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用水需求将不断增加,对供水量和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剧。因此,大力发展供水事业,确保安全供水,满足城乡用水需求。《水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条件”。(www.xing528.com)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经济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基本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用水,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用水,逐步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和安全供水体系。根据《全国水利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规划》,“十五”期间,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m3,总供水能力达到6200亿m3,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20亿m3,新增乡镇供水能力120亿m3。基本解决2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初步解决部分重点缺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到2010年,全国供水能力达到6600亿~6700亿m3,城市及工农业抗御干旱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北方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华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初步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生态用水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加快城市供水建设,通过建立有利于城镇供水工程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开源节流,兴建引英入连、引额济乌、引黄济烟等城市供水工程,逐步建设稳定可靠的城市供水水源。大中城市要重点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改革单一水源供水,城镇要进一步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加强净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减少管网漏失率。要逐步建立城市中水管道系统、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力度。要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和监管体系建设,保障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同时,要采取多种渠道,加大对乡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力度,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修建各类中小型水利工程,用5年时间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全国4万多个小城镇都用上自来水,争取到2015年使74万个乡村做到村村通自来水,让绝大多数农民饮用方便、清洁的自来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