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处于织口部位的部分经纱,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开口不清晰,以致有少数经纱或纬纱脱离组织,呈现一根或数根经、纬纱线不规则地起浮在织物表面。根据疵点形态和轻重程度,可划分为跳花、跳纱和星形跳花(简称星跳)三种。
1.跳花
三根及其以上的经纱或纬纱相互脱离组织,并列跳过多根纬纱或经纱而呈“井”字形状,浮于织物表面形成的疵点称跳花。如形成块状,而经、纬浮起又是规则的,一般称“蛛网”疵点。
2.跳纱
一到三根经纱或纬纱跳过五根及其以上的纬纱或经纱,在织物表面呈线状,称为跳纱。跳纱有经向跳纱和纬向跳纱之分。
3.星形跳花
一根经纱或纬纱跳过两到四根纬纱或经纱,形成一直条或分散星点状纬缩,称为星形跳花,简称星跳。
跳花、跳纱、星跳通常称为“三跳”。该类疵点在织物表面分布的部位不一,有的在布的中间,有的在布边或接近布边处,有的在某个特定部位断续发生,有的则很分散。“三跳”是织物中常见的疵点,特别在细号高密织物上,如府绸、卡其以及化纤织物类。它不仅影响织物的外观,而且使织物内在质量下降,影响成品坚牢度。
4.形成原因
“三跳”疵点与原纱、半制品质量,织机开口、投梭、送经机械状态,织造工艺参数,上轴质量、织造挡车操作以及纤维本身的性能等因素有关。现将主要原因简述如下。
(1)原纱及准备半制品质量不良。
①原纱弱捻,细纱接头不良,或经纱上附有竹节、飞花、回丝、小辫子、杂物以及筒经接头不良等。这些有害疵点,在织机开口时往往和邻纱相互缠绕,使部分经纱开口不清,造成跳花、跳纱疵点。
②经纱上附有活络棉球,特别是在化纤纱线上更为突出,使织造时产生“三跳”疵点。活络棉球是在织造时,经纱受停经片、综丝、钢筘开口的磨刮而粘集在一起形成的松软球。
③由于络、整、浆各工序工艺配置不当,运转操作不良以及机械状态不正常等因素,使经纱张力不一、织造开口不清,从而产生跳花或经向跳纱疵点。
④上浆质量不良,上浆率低,纱线承受不起摩擦,毛绒增多,影响开口清晰程度;织轴上并头、绞头、倒断头多,使开口不清,特别是布面张力松弛时更为严重;织轴回潮率过高,织造时停经片间易积飞花,使断经关车失灵,织机继续运转,断经的纱尾绕邻纱,引起开口不清,均会造成“三跳”疵点。
(2)吊综不良。
①吊综不合规格,使下层经纱离走梭板较高,梭子进入梭道时梭尖上跷,穿越上层同根较为松弛的经纱而产生跳花、跳纱疵点。
②吊综过低,上层经纱松弛,开口不清(经纱张力不足也会产生这种情况),易使梭子穿越松弛的经纱而造成全幅性的细小跳花、跳纱疵点。
③吊综不平,在综平时数页综框高低不一,或两端高低不平,使全幅经纱张力不匀,张力松弛部分的经纱易使梭子穿越而产生纬向跳花、跳纱疵点。
④吊综部件松动、磨损,综夹脱落,或综夹间隙过大,造成部分经纱松弛下垂,产生跳花、跳纱疵点。
⑤吊综皮带长短不一,安装歪斜,织造时综框跳动、碰筘,使经纱受较大摩擦力而伸长,开口时经纱下垂,使开口不清,产生跳花、跳纱疵点。
⑥吊综轴安装歪斜,与筘帽不平行,使两侧开口不一,经纱伸长不一,易造成跳花。
⑦综框横杆与综丝杆相互磨灭过多,影响梭口高度,产生跳花、跳纱疵点。
(3)织机开口、投梭、送经部分机构状态不良。
①开口过早,梭子出梭道时,穿越边部上层较松的经纱,产生跳花疵点。
②开口与投梭时间的配合不协调,使梭子在梭口高度不足的情况下进出梭道,产生边部跳花、跳纱疵点。
(4)经位置线失调。
①在制订后梁与停经架工艺时,过于追求布面丰满,将后梁抬得过高,开口时上层经纱松弛,易产生跳花疵点。(www.xing528.com)
②停经架两端位置高低不一,造成边跳花、跳纱疵点。
③停经架中隔板分纱不匀,使经纱挤压在一边,产生间歇性跳纱疵点。
④边撑位置太高,布面中央易产生细小跳花;边撑位置太低,布面两边易产生细小跳花疵点。
(5)纤维性能的影响。
①涤纶中含有硬丝,弹性大,在纺纱过程中硬丝的抗捻性高,头尾露出纱身较长,虽经过上浆处理,仍不能使其与纱身黏附。当织造时易与邻纱缠绕,造成开口不清。
②涤纶是疏水性纤维,单强高,导电性能差,织造时因摩擦产生静电,使纱身表面毛羽耸立,易与邻纱纠缠,造成开口不清,形成跳花、跳纱疵点。
③采用聚乙烯醇或以聚乙烯醇为主体的化学浆作为涤棉混纺纱上浆原料时,由于调浆时未能充分溶解,浆液中带有白星粒子,在上浆时黏附于经纱上,形成小浆斑,在织造中易纠缠邻纱而使开口不清,造成跳花、跳纱疵点。
5.消除方法
(1)从上浆工艺与部件结构上保持浆液渗透。
①采用淀粉浆,浆槽温度宜偏高掌握。细号高密类织物(如府绸类)宜保持在98℃以上。
②浆纱采用大直径浸没辊、重压浆辊、橡皮压辊或双浸双压等措施增加浆液渗透。
③正确掌握回潮率。采用淀粉为主浆料的细号高密织物(如府绸类),上浆率高,织造车间相对湿度也较高,浆纱回潮率可控制在6.5%~7.5%(涤棉织物浆纱回潮率不超过3%)。
为了保证回潮均匀,浆纱挡车工在巡回中应经常注意上浆部分、蒸汽压力、排风情况以及经纱电测回潮等的变化,做好必要的调节,保证回潮稳定。
④合理掌握浆纱伸长率。浆纱伸长率必须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目前一般织物控制在1%以下;细号高密织物(如府绸类)控制在0.7%以下为宜;股线可控制为负伸长率。
减少伸长首先应使机械处于正常状态,上浆、干燥及卷绕部分应保证运转灵活;其次应加强拖引辊包布管理,防止拖引辊圆周长发生较大的变动(平车后及拖引辊包布调换时,应密切注意)。
很多工厂在浆槽与轴架之间加装引纱辊,使经纱在接近无张力情况下进入浆槽,既有利用于降低后段经纱所承受的张力,又有利于提高浆液渗透性能。
⑤认真做好经轴放绞线工作。经轴放绞线次数,一般宜根据经密情况而定,经密高的每浆好1~2只浆轴,放一次绞线;经密小的可每浆好3~4只浆轴,放一次绞线。
(2)提高梭口清晰度。
①在不影响断头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经纱张力。布面张力过小,使上层经纱松弛,形成开口不清,特别是对于细号高密织物(如府绸、卡其等)。因此适当加大经纱张力,有助于开口清晰度的提高,但过大的经纱张力,易使经向断头增加,故两者必须兼顾。试验证明,如果原纱的浆纱质量较好,适当增加一些张力,对织机经向断头影响不大。以14.5tex×14.5tex 523.5×283根/10cm(40英寸×40英寸133×72根/英寸)府绸为例,织机采用20~22kg的后梁加压重锤,经纱断头数仍能保持1根以下。
涤/棉纱单强高,与纯棉同品种相比,可适当加大张力,采用中眼或小眼综丝,大开口踏盘以及在不影响布面丰满情况下,降低经位置线,使开口清晰,减少分散性疵点。
为了解决“三跳”疵点,保证经纱张力基本一致,日常生产中,应注意运转三班的量布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巡回检查并及时调节,防止因布面松紧而产生“三跳”疵点。
②增加梭口高度。可使上层经纱与梭子的间隙相应放大,使梭子顺利通过梭口而不致产生边部跳纱等疵点。
(3)合理选择织造工艺参变数。合理的织造工艺参变数是指织机开口时间、投梭时间及投梭力三者在一定的速度和织物幅宽条件下协调配合,使梭子飞行于清晰的梭口中,从而避免产生“三跳”疵点。合理选择织造工艺参变数,必须考虑下述几个因素。
①织机开口与两侧投梭时间的关系。跳纱疵点一般在换梭侧产生的机会较多,因此可采取不同的配置,调整两侧织造参变数,即将开关侧的投梭时间适当提早,换梭侧的投梭时间适当延迟。使换梭侧的梭子进入较清晰的梭道,减少产生跳纱疵点的机会。
②织机开口时间与投梭时间以及织机速度的关系。提高织机速度,相对来讲,梭口开足后的停顿时间短,梭子通过梭道的时间短。因此,投梭时间、开口时间必须按织机速度不同而相应调整。一般在车速提高后,开口时间可适当延长,投梭时间可适当提早,投梭力适当增大,使梭子有足够的时间飞行于清晰的梭道中,减少产生跳纱疵点的机会。
③织机开口时间与投梭时间以及织物幅宽的关系。在织制阔幅织物时,由于布幅阔,梭子通过全幅经纱需要的时间相应增加,因此梭子往往在梭口半满开时就进入梭道,或梭口开始闭合时才出梭道。这时,梭子处于梭道两边,梭口高度相对地减少,就更加容易引起边部跳纱疵点的产生。为此,必须相应调整织造参变数,使投梭时间与开口时间配置适当。一般在布幅增阔的情况下,采取早开口和早投梭的工艺。
④经位置线与星跳疵点的关系。调节经位置线高低,一般只调节停经架和后梁的高低。停经架及后梁抬高,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增大,梭口满开时,下层经纱紧,上层经纱松,在同一筘齿中,上层经纱在打纬时,容易左右游动,使经纱排列均匀,获得较为丰满的布面。如果抬得过高,上层经纱过松,经纱相互粘边,使开口不清,容易产生星跳疵点,故在确定经位置线时,必须密切注意。以府绸织物为例,其经位置线可采用:后梁高低为76~79mm(墙板到后杆托脚的距离),相当于后梁高出胸梁13~19mm;停经架位置为19~22mm(停经架托脚到墙板的距离),相当于停经架中央支持棒高出胸梁5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