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引起混淆,本节将要阐述的既不是对流层顶部的射流,也不是低空高速的下坡风暴。低空急流是由地表冷却引起的湍流摩擦减小导致的结果。
图11-23 夜晚低空急流出现时观测的垂直风切变轮廓线
第一个例子是夜晚的低空急流。想象一个有漂亮的垂直风切变曲线的混合良好的边界层。风是压力梯度力、地转偏力和摩擦力平衡的结果。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边界层内的摩擦主要是由于湍流动量的向下(向地面)的通量引起的。该通量白天高,因此湍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傍晚太阳落山后,地表开始冷却,紧贴地表的表面层大气稳定度提高,湍流随之减弱。突然气团所受的合力不再为零,风便开始加速。这种加速作用在力最不平衡的地方最强,也就是接近地表处。一个新的最大值便出现在了风垂直切变轮廓线上了。
低空急流的风速峰值一般出现在距离地面约数百米的高度,如图11-23所示。如果地表温度很低,表面层大气十分稳定且存在较强的逆温时,高风速可能非常接近地面。2m高处的气温比50m测风高度低10℃的情况也很常见。这时边界层非常低,甚至不存在事实上的边界层,因为地表附近不存在湍流,而湍流的存在通常是边界层的定义。如此的明显,甚至在距离地面几十米的高度就开始是自由大气层了。此时的垂直风切变非常大。这种情况在气候寒冷的陆上非常普遍,比如我国的三北地区和加拿大。
(www.xing528.com)
图11-24 一天内不同高度风况和温度的时间序列曲线,反映夜晚低空急流
图11-25 出现夜间低空急流时的不同测风高度的日平均风速变化曲线
图11-24为一天内不同高度的风况和温度时间序列曲线图,为典型的夜晚低空急流例子。夜晚的时候,80m高度的平均风速显著增强,与白天形成鲜明对比。温度时间序列也表明夜晚的温度下降非常显著。在分析我国东北测风数据时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对应的日平均风速变化如图11-25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低空急流的高度可能在风力发电机扫风面范围之内。而此时显然已经不能对平均风速进行很好地垂直外推,而扫风面内的垂直风切变也再不遵从指数或对数函数关系[4]。这些都给风力发电机发电量评估增加了额外的不确定性。另外和其他射流一样,夜晚低空急流内的湍流也可能非常大,尤其是极端湍流,威胁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