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典型的边界层案例中,湍流的能量来源于由机械做功和浮力做功两方面。前者是在有风向风速切变时,湍流切应力对空气微团做功。后者是指在不稳定大气中,浮力对垂直运动的空气微团做功,使湍流增强;在稳定大气中,随机上下运动的空气微团要反抗重力做功而失去动能,使湍流减弱。
按照这种能量学的观点,大气湍流的存在和维持有三大类型[81],如图10-6所示:
图10-6 大气湍流的存在和维持[81]
(1)风切变产生的湍流
在接近地面的大气中,地面边界起着阻滞空气运动的不滑动底避作用。因为这里的风速剪切很大,涡度因而也大,流动是不稳定的,有利于湍流的形成,如图10-6a所示。湍流一旦形成即通过湍流切应力做功,源源不断地将平均运动的动能转化为湍流运动的动能,使湍流持续下去。因而在最靠近地面的气层中,无论日夜都有湍流运动。
在地形有起伏的地方,例如森林、建筑物或山地和丘陵河谷的地方,不滑动底避是三维的。由于这些障碍物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和切应力的作用,产生流动脱体和涡旋,具备触发湍流和能量补充的条件,因此流动始终是湍流的,而且往往很强。(www.xing528.com)
(2)对流产生湍流
白天地面强烈加热,大气边界层中会产生对流泡或羽流,如图10-6b所示。对于特定的对流泡或羽流,表面上它的流动是有组织的,实际上各个单体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却几乎是完全随机的,表现为湍流状态的流动。由于流动的不稳定性和卷夹作用,对流泡也会部分地破碎为小尺度湍流。对流湍流的能量来源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浮力做功取得的。除此之外,积云、积雨云以及密卷云中的湍流也是对流湍流的一种,它的出现还和云中的水汽相变过程有关。
(3)波产生湍流
稳定层结的大气中,湍流通常较弱或消失。但稳定层结的大气流动经常存在上下层较强的风切变,会产生切变重力波[2]。当风切变足够大时,由于密度被倒置,波运动并不稳定,随着波动振幅增大而破碎,破碎波的叠加变构成湍流。湍流一旦形成,上下层混合加强,风的切变随之减弱,流动又恢复到无湍流状态,如此往复不已。
波动产生的湍流往往在空间上是离散的,在时间上是间歇的。这种密度界面上产生的波称为开尔文-赫姆霍兹波,如图10-6c所示。它常常出现在夜晚的稳定边界层中和白天的对流混合层顶。对流层晴空湍流的出现也常常和切变重力波相联系。这类湍流的动能最初来自于波动的能量(势能),湍流出现以后也可通过湍流切变应力做功直接由平均运动动能得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