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通过保持数据采集系统不变来保持再分析数据一致性。数据采集系统是把各种气象数据输入模型的方法,并进行纠错、网格化和与其他观测数据协调。再分析系统应用的全球数据采集系统(Glo。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缩写GDAS)与NCEP的天气预报系统相似,但是再分析系统从1995年开始就已经冻结,不再变化。
虽然数据采集系统保持不变,但是观测数据的类型、质量和数量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观测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气探测数据,即测量的从地表附近到大气层顶部的气象参数。在再分析数据覆盖的历史阶段,这些探测数据经过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62]:
1)1948~1957年,上层大气的主要数据来源是无线电探空测风仪和测风气球。观测数据的数量和密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南半球。
2)1958~1978年,现代的无线电探空测风仪网络在国际地球物理学年(1957~1958年)建立。观测数据的数量和密度稳步增长,网络覆盖度增加,且在很多区域得到加强。(www.xing528.com)
3)1979年至今,全球卫星观测系统开始运行,并合并到再分析系统中。从此,卫星的数量稳步增长,同时一些新型的卫星和传感器开始得到应用,旧的传感器类型得到升级和改进。
除了这些大的阶段外,观测系统还发生了区域性的和局部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各种观测数据的密度和数量、数据采集质量的总体改进,以及新的数据记录和传感技术的应用和旧技术的淘汰。
这些观测系统的变化无疑会对再分析数据的一致性产生影响,因此在MCP分析中使用再分析数据时需要格外小心。与应用传统的地面观测气象站数据进行MCP分析相同,需要确保数据变化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于观察系统改变所导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