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与建筑轴线平行

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与建筑轴线平行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建筑基线1.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建筑基线的布设应尽可能靠近拟建的主要建筑物,并与其主要轴线平行,以便使用比较简单的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在城市建设中,由城市规划所属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边界线,称为建筑红线。则A、B、C即为建筑基线点。

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与建筑轴线平行

建筑基线是指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者几条轴线,作为施工控制基准线。它适用于建筑设计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面积不大和场地相对平整的场地。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常用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字形、“T”字形和“十”字形等,如图7-1所示。

图7-1 建筑基线

1.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建筑基线的布设应尽可能靠近拟建的主要建筑物,并与其主要轴线平行,以便使用比较简单的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为了进行相互检核,建筑基线上的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且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为能长期保存,还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也应尽可能与施工场地的建筑红线相联系。

2.建筑基线的测设依据

根据建筑施工场地的已知条件,建筑基线的测设依据一般有:

(1)根据建筑红线(或既有建筑物)测设。

在城市建设中,由城市规划所属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边界线,称为建筑红线。若拟建的建筑物主要轴线与建筑红线平行,则根据建筑红线平行推移法测定建筑基线,再利用建筑基线控制建筑物主要轴线,故建筑红线可以作为建筑基线测设的依据。

如图7-2所示,PG、PH为建筑红线,A、B、C为建筑基线点,利用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的步骤如下:

图7-2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

首先,从P点沿PG方向量取D1定出A1点,沿PH方向量取D2定出A2点。然后,过G点作GP的垂线,沿垂线量取D2定出B点,作出标志;过H点作HP的垂线,沿垂线量取D1定出C点,作出标志;连线直线A2B和A1C相交于A点,作出标志。则A、B、C即为建筑基线点。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于A点,精确观测∠BAC,若∠BAC与90°之差超过容许值,应检查推平行线时的测设数据,并对点位作相应调整。如果建筑红线完全符合作为建筑基线的条件时,直接将建筑红线作为建筑基线使用。(www.xing528.com)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若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建筑控制点的坐标为同一坐标系,根据坐标反算,计算出放样数据,利用极坐标法测设建筑基线。若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建筑控制点的坐标不为同一坐标系,需要将基线点的设计坐标转化为测量坐标,转换计算方法见本书第4章相关内容。如图7-3所示,G001和G002为附近的已有建筑控制点,A、B、C为选定的建筑基线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β1、D1、β2、D2、β3、D3,然后利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也可用其他方法)测设A、B、C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7-4中的A′、B′、C′点,应在B′点安置全站仪,精确地测出∠A′B′C′,若此角值与180°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时,应将A′、B′、C′点沿与基线垂直的方向各移动相等的调整值d。d按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d ——各点的调整值(m);

   a、b——AB、BC的长度(m);

   ρ——常数,其值为206 265″;

   β——∠A′B′C′角值(″)。

图7-3 极坐标法测设建筑基线

图7-4 建筑基线点的调整

角度调整合格后,调整A、B、C之间的距离,先用全站仪检查直线AB与BC的距离,若丈量长度与设计长度之差的相对误差大于1∶20 000,则以B点为准,按设计长度调整A、C两点。以上调整应反复进行,直到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为止。

对于图7-1中的(b)、(c)、(d)等形式的建筑基线,在确定出一条基线边后,可在B点安置经纬仪,按直角坐标法精确测设出另一条垂直的基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