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场地平整中的土石方计算:方格网法优化

场地平整中的土石方计算:方格网法优化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将拟建的建筑物场地范围内高低不平的地形整为平地,称为土地平整或称场地平整。方格网的网格大小取决于地形图的比例尺大小、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土(石)方量估算的精度。图2-24方格网法平整土地2.求各方格顶点的高程并计算设计高程为保证填、挖土(石)方量平衡,设计平面的高程应等于拟建场地内原地形的平均高程。表2-5挖方与填方土方计量这种方法计算挖填方量简单,但精度较低。

场地平整中的土石方计算:方格网法优化

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将拟建的建筑物场地范围内高低不平的地形整为平地,称为土地平整或称场地平整。场地平整的基本原则:总挖方与总填方大致相等,使场地内挖填基本平衡。此外,场地平整还要考虑满足总体规则、生产施工工艺交通运输和场地排水等要求。

如图2-24所示,拟在地形图上将原地貌按填、挖土(石)方量平衡的原则,改造成某一设计高程的水平场地,然后估算填、挖土(石)方量。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格网

首先找一张大比例尺地形图,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打方格,如图2-24所示。方格网的网格大小取决于地形图的比例尺大小、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土(石)方量估算的精度。方格的边长一般取为10 m或20 m。本例方格的边长为10 m。对方格进行编号,纵向(南北方向)用A、B、C、D…进行编号,横向(东西方向)用1、2、3、4…进行编号,因此,各边线方格点的编号为C1、C2、C3等等,如图2-24所示。

图2-24 方格网法平整土地

2.求各方格顶点的高程并计算设计高程

为保证填、挖土(石)方量平衡,设计平面的高程应等于拟建场地内原地形的平均高程。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内插求出各方格顶点的高程,并注记在相应方格顶点的左上方,如图2-24所示。然后,将每一方格顶点的高程相加除以4,从而得到每一方格的平均高程,再把每个方格的平均高程相加除以方格总数,就得到拟建场地的设计平面高程H。

所以平整土地总的平均高程H0为5个方格平均高程再取平均,即

分析设计高程H0的公式可以看出:方格网的A1、A4、C1、C3、B4的高程只用了一次,称为角点;A2、A3、B1、C2的高程用了2次,称为边点;B3的高程用了3次,称为拐点;而中间点B2的高程用了4次,称为中点。因此,计算设计高程的一般公式为:

式中:H、H、H、H——角点、边点、拐点、中点的高程;

   n——方格总数。

将图2-24中方格网顶点的高程代入上式,计算出设计高程为25.2 m。

3.计算填、挖高度(施工量)

根据设计高程和方格顶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一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

各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写于相应方格顶点的右上方,正号为挖深,负号为填高。挖、填高度又称施工量,如图2-24方格顶点旁括号内数值。

4.确定填、挖界限

当方格边上一端为填高,另一端为挖深时,中间必存在不填不挖的点,称为零点(零工作点、填挖分界点),如图2-25所示。零点O的位置由下式计算x值来确定:

(www.xing528.com)

式中:l——方格边长;

   |h1|、|h2|——方格边两端点挖深、填高的绝对值;

   x1——填、挖分界点距标有h1方格顶点的距离。

图2-25 确定挖填分界线

本例B2~B3、B2~C2及C1~C2三个方格边两端施工量负号不同,必须有零点。按上式算得结果均为3.3 m。根据求得的x1值,在图上标出,参照地形顺滑连接各零点便得填、挖分界线,如图2-24中的虚线所示。施工前,在实地上撒上白灰以便施工。

5.计算填、挖方量

首先列表格(表2-5),填入所有方格顶点编号、挖深及填高,然后,各点按其性质,即角点、边点、拐点、中点分别进行计算,它们的公式是:

最后,按挖方与填方分别求和,可求得总挖方量。计算过程列于表2-5。

表2-5 挖方与填方土方计量

这种方法计算挖填方量简单,但精度较低。下面介绍另一种方法,精度较高,但计算量大。

该法的特点是逐格计算挖方与填方量,遇到某方格内存在填、挖分界线时,则说明该方格既有挖方,又有填方,此时要求分别计算,最后再计算总挖方量与总填方量。本例第1方格全为挖方,其数值可用下式计算:

第2方格既有挖方,又有填方,因此

第3方格只有填方,可求得:V3T=45m3

第4方格既有挖方,又有填方,可求得:V4W=15.51m3,V4T=2.92m3

第5方格既有挖方,又有填方,可求得:V5W=0.38m3,V5T=30.26m3

因此,

方格法计算简单,精度高,是建筑工程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