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和卤盐类岩石)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解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这种作用叫作岩溶作用,这种现象叫作岩溶现象。常见的岩溶形态有溶痕、溶沟、溶槽、石芽、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峰林、干谷、溶洞及暗河。
岩溶的发育主要是水对可溶性岩体化学溶蚀的结果。Sokolove(1962)提出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四个:可溶性岩石、岩石的裂隙性、水的溶解能力、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水在岩石中不断运动、循环交替的条件是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可溶性岩石与溶解水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溶水的溶蚀力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而水在岩体中循环交替的条件则是控制岩溶发育程度的根本条件。
岩溶发育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岩溶发育随深度而减小。鉴于岩石的裂隙与透水性随深度而减小,水循环交替的强度与水的侵蚀强度也随之减弱,一般情况下,岩溶发育愈往深处愈弱。因此,岩溶发育呈现垂直分带现象。(www.xing528.com)
②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所谓不均匀性,系指岩溶发育的速度、程度及空间分布的不一致性。这主要是由于控制岩溶发育的岩性、地质构造和岩溶水循环交替等的不均匀。
③岩溶的成层性。因地壳运动在上升—稳定—再上升交替变化,这促使河流相应地下蚀—旁蚀—再下蚀和岩溶水的垂直—水平—再垂直变化,从而形成多层溶洞,并与河流阶地年代有着对应关系,因此岩溶的成层性可用以确定岩溶形成年代。
④岩溶发育的阶段性与地带性。岩溶发育有其产生、发展、消亡3个阶段。一般要经历幼、青、中、老年期,完成一个岩溶的旋回,而岩溶发育往往又是多旋回的,因而产生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岩溶叠置与叠加现象。在不同气候带内,岩溶发育都具有自己的形态与特征,从而产生了岩溶发育的地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