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北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践:北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10]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瓶颈”。如果北京继续超采有限的 “应急水源”,这些现象还在加剧。“应急水源”还是“常用水源”是决策者应该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实践:北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北京坐落在西山山麓潜水溢出带前沿,这里“平地导源,流结西湖(莲花池)”[1]“平地有泉,滮洒四出(海淀万泉庄)”“泉出石罅间,渚而为池(玉泉山)”“飞泉突出,冬夏不竭(满井)”[2],地下水源丰沛。建城历史已达三千余年的北京,随着城市功能的复杂化和规模的扩大,尤其金元以来,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一方面,金元明清时期在卢沟河及拒马河和潮白河流域上游因宫殿、寺庙建筑木材薪炭采办,森林被砍伐,[3][4][5]造成童山秃岭,加以草场过牧,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辽金由古代清泉、桑乾河演变为卢沟河;元明更出现了浑河、小黄河、无定河等名称,康熙中赐名永定河,造成下游频繁改道、地面淤积、灾害严重。[6]因此,历史上就已出现了上游森林与草地植被破坏与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并开始有效的水源开发。另一方面,国都城市点缀宫苑、漕运粮食和建材及郊区灌溉农业等用水迅速增加,对京郊河湖水系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其中以元代和清代开辟新水源,解决城市用水成就最大,这就是元代从昌平白浮泉远距离引水和开金口河跨流域引水,清代疏掘瓮山泊扩大为昆明湖水库蓄水以解决水资源等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水源问题。

20世纪50年代先后修筑官厅密云怀柔等大中型水库及配套工程,引永定河、潮白河水源保证京津供水已取得明显成效。[7]20世纪80年代潘家口、大黑汀两水库专供津唐二市,密云水库专供北京,进而形成潮白河、滦河上游水源专供京津唐的形势。两水系位于燕山山地,政府和群众在林业和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涵养潮滦河水源、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8]随着改革开放、城市规模扩大和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缺水日益严重,上游各县市井泉[9]不断干涸,有些区县井泉干涸达1/3以上,湿地不断萎缩。在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的京津唐张地区,在水资源供给方面四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水资源共享关系。在这个城市群体中,北京政治和文化中心、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越发凸显,对于供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枯水年份北京市域缺水量达10亿立方以上,即便21世纪初实现中线南水北调,供水北京10亿立方,仅能补偿目前水源缺口。因此,北京继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不仅亟待解决,而且政策性很强,难度甚大。此项研究应结合流域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恢复水质污染严重的饮用水源地功能,监测流域水质,以保障持续利用,同时涉及跨流域远距引水和近距供水的比较研究和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10]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瓶颈”。近年来坚持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三道防线,实施开源与节流并举,促进市域水资源整合与开发,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21世纪以来连续枯水,水资源总量仅约24亿立方,缺水11亿立方以上;密云水库蓄水一直在10亿立方上下徘徊,可利用水量仅有2.9亿立方,官厅水库也只有1.3亿立方,城市缺水主要靠动用多年蓄水和超采地下水来解决。市域地下水可采储量平原区24.55亿立方,山区1.78亿立方,共26.33亿立方。[11]如果是枯水期仅够十年使用,因此地下水美其名曰“应急水源”。在这种供水形势下“经有关方面批准,北京市采取了一种临时超采地下水的应急措施,并已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京市这项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工程,不仅解决了城市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之急需,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地表水、地下水跨区域联合调度的新途径、新设施,意义十分重大,为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事实上,深层地下水超采已有数年,而且还在继续,如果按照上述可使用十年的说法,首都供水安全绝对不容乐观。北京地下水超采形成的漏斗区目前已达2650平方千米,并引起地面沉降,沉降点最大累计幅度已达850毫米,地下水埋深从1990年的10米到2011年已达到24米,水资源透支严重;上游各县因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同样出现了湿地萎缩、河道断流、井泉枯竭、地下水水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北京继续超采有限的 “应急水源”,这些现象还在加剧。“应急水源”还是“常用水源”是决策者应该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1][清]杨守敬. 水经注疏[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卷13:56.

[2][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3] [清]张廷玉等撰. 明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民国]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5]龚胜生. 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燃料供销系统研究[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 (1):141-159.(www.xing528.com)

[6]尹钧科,吴文涛. 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7]于凤兰等. 海滦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8]韩光辉. 开拓北京水源的思考[J]. 自然资源,1994(4).

[9][民国]宋哲元,梁建章. 察哈尔通志[M]. 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10]郝仲勇,刘洪禄.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及对策浅析[J]. 北京水利,2000(5): 17-18.

[11] 水利部,北京市人民政府. 21 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R]. 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