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滦济京开拓北京水源虽然具有很大优势,但仍存在不少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认真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1)目前引滦济京增加北京水源的最大障碍是关于京津供水关系的传统认识,如前所述。事实上,今天提出的引滦济京的着眼点在于白白流淌而未得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弃水,即滦河流注潘家口与大黑汀水库之后未能被拦蓄的那部分宝贵水资源——年均达10亿立方米以上的弃水。完成这一工程,不仅仅是为了有效补给北京水源,而且还可作为天津与唐山二市的后备水源,故而引滦济京不是与天津、唐山等市争水,而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弃水。对此,必须统一认识,认清优势,积极为开发导引滦河水源做好思想准备。
(2)增加研究与考察经费的投入,抓紧组织调研评价和综合考察,进行深入科学论证和全面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规定[1],建议根据本项研究的工作基础进行。科学考察必须是多学科综合性考察,必须坚决杜绝那种水利建设由单一部门或一种意见说了算的传统做法。多学科综合考察必须包括地理、地质、环境、经济、社会及水利部门的专家学者,而其中的水利部门则应侧重在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上,其他方面的论证则应更多地听取其他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反对意见。除期望通过这一考察,确定本项研究提出的修筑特大蓄水工程及与之相配套的引水工程的位置、路线、投入规模,明确上下游供水与需水各方的职责、权益、义务及利益分配,为长期有效供水铺平道路之外,还要努力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一贯重工程轻移民给国家带来一大堆社会问题和沉重负担的弊端,并为大型水利工程的选址与施工及解决相关问题等进行多学科综合论证提供经验和思路。
(3)正确处理流域之间及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努力增加开发和保护上游水源的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关于“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植被,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法规[2],滦河与潮河流域上游已普遍展开了生态建设、保护水资源的工作,并已取得了前述积极成效。
近年来,滦、潮河流域干群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确立了“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人民拓财源”的战略目标和工作使命。但事实上,滦河包括潮河流域的建设仍面临着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上述目标仍需上、下游广大干群共同付出巨大的努力[3]。
首先,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强度干预和人畜超载,滦、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仍很脆弱,土地质量逐渐恶化,突出表现在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土地污染、水土资源组合不协调等方面。据有关统计,截至1998年初,滦、潮河上中游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1237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57%,年平均流失表土达2522万吨。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庙宫水库自蓄洪以来已淤积泥沙近1亿立方米,占总库容的54%。滦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145.78 平方千米,侵蚀总量达3900万吨,形成对潘家口水库的极大危害。风蚀沙化土地面积为12.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坝上地区。据丰宁和围场沙化监测点测定,风蚀沙化速度每年前进8—28.8米,两县拥有沙丘260个,在围场坝下已形成四条大沙带,流沙的侵袭严重威胁着流域内外包括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废水年排放七千多万吨,处理率仅23.4%;化肥、农药与农膜的大量施用,不仅使耕地质量下降,而且造成了土地尤其耕地和水源的污染。水土资源组合具有坝上土地资源丰富而水资源贫乏,坝下山区水资源丰富但集中在河川滩地,50%以上的山区、丘陵、坡岗耕地难于利用的特点。这种不协调直接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其次,要改变这种局面,任务显然十分艰巨。据有关统计,1996年,滦、潮河流域所在承德市域总计已达到102.49万户,347.58万人,平均每平方千米88人;耕地人口密度更高达1026人/平方千米以上;若仅以农村人口计,耕地人口密度亦高达850人/平方千米。已超过华北平原人口密度。区域可利用草场达179.9万公顷,根据产草水平,理论载畜量为532.54万个羊单位,平均载畜能力为每亩5.97羊单位。1996年牛羊饲养量已达到713万个羊单位。由此可见,该区域内人畜超载相当严重,故而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过程。仅沙化退化草场面积累计已达到91.6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50.9%。因此,流域内不仅存在进一步严格控制人口增殖的任务,而且还存在保护、改造、建设草场,提高草场质量、扩大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的严峻任务。
再次,为实现人地关系的良性循环和前述战略目标,滦、潮河流域的干群根据该区距下游京津两市空间距离近,资源、物产与京津互补性强的特点,制定了至2010年的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和一系列建设项目[4]。
在林业生态工程方面,结合本流域系滦、潮河源头、密云与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上游及内蒙古沙漠边缘的特殊地理区位的特点,拟定了继续加强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滦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经济林和滩地、沟谷、川地防护林及窗口地带和环城镇周围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项目,使得2010年有林地面积达到220.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5.8%,林木总蓄积达到5555万立方。
在种植业生态工程方面,注重将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改造250万亩中低产田,建设京、津等特大城市温室菜、时差菜、特色菜、无公害蔬菜基地,以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 (www.xing528.com)
在草原与畜牧业生态工程方面,根据本区林草资源特点,在走草场与秸秆相结合发展畜牧业新途径,大力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轻草场压力,使退化草场得以恢复和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森林资源、实验开发“林间草场”,实现农林牧资源互补,扩大载畜能力100万个羊单位。
在水利生态工程方面,针对流域水资源丰富、地表水总量达36亿余立方米而80%未得充分利用及1.5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地带急需治理的问题,拟定了在大规模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完成诸灌区维修配套工程的同时,结合中德生态造林工程,加大滦河上游和潮河上游水土保持与“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工程的力度,使至2010年两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达到8680平方千米和2380平方千米,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提高到56%。
实现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预算总投资为48.77亿元,其中除地方与农民自筹23.45亿元外,尚需国家和省投资25.32亿元。但从近两年执行情况来看,因建设资金的制约,实际进展较规划进度滞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原则,及北京城乡供水已长期受益的事实,考虑到北京城乡供水的长远利益,建议北京市在保护和治理滦、潮河上游生态环境,开发和利用滦、潮河上游水资源方面,加强与河北省及承德市的联系与交往,建议:第一,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在涉及上述诸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给予科技力量的积极支持;第二,努力协调好兄弟省市关系,树立流域一体的思想,增加上游补偿性治理与开发投资;第三,加强经济互补诸领域的联系与合作,提供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带动滦、潮河上游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以保护并进一步调动两流域干群治理上游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上游水源的积极性与劳动热忱,推动并加速滦、潮河流域水源涵养与开发的进程,为实施新时期引滦济京工程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不失时机地将21世纪初期解决北京以及津、唐城乡水资源紧缺、缓解供求矛盾的视野首先转向滦河流域,并采取有效措施,是目前最为明智的战略选择。这一选择将优于其他各方案,有效地保障新时期北京及津、唐水源的供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N]. 人民日报,1988-01-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N]. 人民日报,1988-01-23.
[3]承德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承德市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则(1997—2010)[R]. 1998.
[4]承德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承德市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则(1997—2010)[R]. 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