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供水形势和方案分析:21世纪初期的情况

北京供水形势和方案分析:21世纪初期的情况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北京城乡供水形势之严峻由此可见。为进一步明确21世纪初期的北京供水形势,仍不妨对近些年来提出的各项供水方案进行必要的比较分析。因此,21世纪初北京水源缺口包括20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水源供求矛盾的解决,不宜寄托于南水北调工程是显而易见的。既然21世纪初期北京水源供需矛盾如此尖锐,供水缺口如此巨大,而各项增加供水、缓解供需矛盾的方案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使21世纪初期解决北京水源问题事实上

北京供水形势和方案分析:21世纪初期的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一直呈上升趋势。从目前看,90年代北京水源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中的三个并未得到缓解:一是水源供需平衡尚无保障,平水年供需平衡一般还可保持,但枯水年份市域缺水量即达10亿立方米以上。在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的北京地区,枯水年份的高频率无疑更增强了北京缺水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城乡实际用水的年增长率大大超过规划指标,近年来北京城乡实际用水量已提前数年达到或超过2000年的规划需水量。北京城乡水资源供需矛盾愈来愈尖锐,已是明显事实。三是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导致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由此形成的漏斗区东至顺义城区,南至南苑,面积达1600余平方千米,中心部位地下水位深达40余米,地下水亏损异常严重。四是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虽进度慢,废污水排放量大,但河湖水系在近两年开始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治理。据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年废污水总量达11.5亿立方米,市域监测河流的56%以上、郊区监测河道的90%以上受到污染,尤以郊区下游河道污染严重,导致水环境和地下水质明显下降。因此,严格保护原有水源,以制止或缓解这些老问题发展的同时,密切关注北京水资源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拓新水源,更是迫在眉睫。

首先是根据市水利部门关于《北京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预测,市域尤其是市区缺水自2000年至2010年乃至2030年带有明显的增长势头。其中,2000年,在现有供水设施和节约用水与污水回用1.5亿立方米的前提下,在保证率50%、75%和95%时,市区缺水分别为3.1亿立方米、9.5亿立方米和12.4亿立方米。

2010年,在南水北调供水12亿立方米和张坊水库建成运转供水并实现污水回用6.4亿立方米的前提下,在50%、75%和95%保证率时,市区分别缺水2.5亿立方米、5.1亿立方米和7.8亿立方米。

2030年,根据目前及2010年供需水源预测进行宏观展望,在50%、75%和95%保证率下,市域分别缺水达9亿立方米、16亿立方米和20亿立方米以上[1]

其次是在诸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某些有效水源的供给不断发生萎缩。其中最典型的是官厅水库。官厅水库兴筑于1954年,库容达22.7亿立方米,四十余年来淤积库容大约已达到8亿立方米,近十年来每年淤积泥沙仍在226万立方米。同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和流域内年平均降水减少(减少至约390mm),平均每年入库水量由50年代的18.7亿立方米减少为3.28亿立方米,加之上游污染企业的大量存在使水质恶化,直接影响了对北京城市的供水。尽管官厅水库仍存在技术改造的前景,但上游争水和污染问题有增无减,目前供水萎缩的趋势很难逆转,从而使北京新时期的供水形势益发严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的供水缺口是在南水北调和张坊水库建成运转、对北京有效供水十几亿立方米的前提之下做出的预测,如果这两项相连带的工程不能实现的话,供水缺口实际上应在16亿立方米、18亿立方米和21亿立方米左右。事实上,从目前进展情况来看,南水北调和张坊水库届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工程。2010年北京城乡供水形势之严峻由此可见。

为进一步明确21世纪初期的北京供水形势,仍不妨对近些年来提出的各项供水方案进行必要的比较分析。首先来看炙手可热的南水北调方案,其本身又分作西线、中线、东线,其中以中线呼声最高。据水利部门的专家学者论证,中线引水工程自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河南、河北,到达北京和天津,干渠长达1240千米,解决五省市缺水[2]。北京受益12亿立方米,可谓幸甚。但分析认为,该论证仅仅局限于北调水源数据计算上是远远不够的,论者有意无意地掩盖了工程的地理环境、生态问题、社会行为和经济实力等重要制约甚或决定因素的作用,至少是不全面的。

首先是长距离引水,干渠长达1240千米,沿线地形复杂,“需兴建大量河渠交叉工程,其中最大的为黄河干流。同时,还需建众多的桥涵以及渠道上的控制工程[3]安全系数有多高,渠道沿线的生态环境后果又如何补偿?

其次是长距离引水,途经我国人口稠密且又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沿线社会行为和利益分配造成的各种矛盾冲突,包括最终供水的水质和水量,是否有保障?水价高昂如何承受?

再次,长距离引水,工程浩繁,技术难度大,投资额甚高,中央和地方能否承受?那种仅仅根据上述三种引水方案的简单比较就以为中线可行,经济合理,“有关方面都能接受是最佳比选方案”的结论,那种“至于调蓄运用方案等工作深度尚不够的问题,可在初步设计及以后的建设过程中补充完善,不影响主体工程开工兴建”的思路,那种未经深入扎实的多方论证即匆忙地“请国家尽早决策,批准立项”“早日兴建”,或美其名曰“分期开发”的建议[4],均是值得社会各界尤其决策者深思的大问题。 (www.xing528.com)

总之,南水北调“是一个十分大胆而又现实的设想”,诱惑力甚大,但引水线路过长、工程难度大、耗资甚巨、水价昂贵的客观事实本身,就决定了这应该是一个慎之又慎的国家工程,必须进行综合考察,科学决策,慎重实施。那种短期之内即可将江汉水源引入北京的设想显然是不现实的。希望有关部门和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不要再引导政府搞那种数次核定、数次追加经费、浪费严重的工程了。因此,21世纪初北京水源缺口包括20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水源供求矛盾的解决,不宜寄托于南水北调工程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引黄济京同样是一个前景不容乐观的方案。其理由是,黄河水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失衡的矛盾日益加剧。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连年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达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千米足资说明。同时,黄河泥沙含量高,供给不稳定,供求双方枯水期同步等也都是对北京实行有效供水的重要制约因素。

至于引拒马河济京,因其设计与南水北调方案相表里,且亦涉及与下游河北市县水资源利益分配及水源相对有限等因素,同样是一个不能在近期见效的方案。

既然21世纪初期北京水源供需矛盾如此尖锐,供水缺口如此巨大,而各项增加供水、缓解供需矛盾的方案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使21世纪初期解决北京水源问题事实上还是一个不确定的设想。对此应该提出新的具有可行性的应急方案,这就是引滦济京的方案。

[1]北京市水利局. 北京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1996—2000—2010 年)[R]. 1996.

[2]文伏波,俞澄生. 南水北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J]. 大自然探索,1998(3) .

[3]文伏波,俞澄生. 南水北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J]. 大自然探索,1998(3) .

[4]文伏波,俞澄生. 南水北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J]. 大自然探索,199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