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点过程质量控制在锅炉安装中的重要性

重点过程质量控制在锅炉安装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中间管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对重点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特别是企业级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必须对本专业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旦这些过程失控,就会严重影响安装质量,甚至留下安全隐患,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所以,锅炉安装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必须紧紧抓住这些重点过程的质量控制。有关操作人员和质量控制责任人员应在这些质量记录文件上签字确认。

重点过程质量控制在锅炉安装中的重要性

上面提到项目质量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不仅仅局限在项目上。项目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有3个层次:经营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和作业层。企业的管理职能也应在这3个层次上进行分配。锅炉安装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在质量管理工程师的主持指挥下,由各职能部门、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项目质量控制责任人员分别承担中间管理层的质量控制任务,企业职能部门和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与项目管理层形成矩阵结构,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连续、有效地运行。其中企业的职能部门和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发挥指导、检查和监督的作用。当然,对于一些在当地承担小型锅炉安装任务的小型企业来说,可以只设一级质量管理机构,其工程项目的重点过程质量控制任务由企业一级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直接负责,这种组织机构设计也是符合要求的。

企业中间管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对重点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特别是企业级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必须对本专业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这些专业控制系统都是锅炉安装质量控制的关键过程,如材料、工艺、胀接、焊接、检验试验(包括无损检测和理化试验)、计量、设备等。一旦这些过程失控,就会严重影响安装质量,甚至留下安全隐患,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所以,锅炉安装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必须紧紧抓住这些重点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是材料、焊接、胀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系统,由于锅炉安装在这几个过程中对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比较严格,管理上会有一定难度。如锅炉零部件和焊接材料的使用必须具有可追溯性,因此从入库验收开始,经过检验、保管、发放,使用、回收等一系列过程,这些材料都必须保持其唯一性标识,所以必须为标识方法及其移植制定详细、可行的程序。例如库场的待检材料、合格材料和不合格材料的分区隔离标识,材料标识及其检验试验状态标识,材料标识的移植规定等。而且由于锅炉组成件品种复杂、材质规格多,实际运作时还应有必要的作业指导文件才能使这个过程落到实处。焊接也是锅炉质量管理的关键过程,施工时必须对焊接工艺评定、焊工、焊接材料、焊接设备、施焊作业、焊缝质量检验和焊后热处理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除了材料及其检验状态标识外,对每一条焊缝的施焊焊工、焊接方法和位置、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结果、返修、扩检以及热处理情况等都必须有唯一性标识。除了要有完善的现场标识程序外,还应有一套用于追溯的记录文件,锅炉安装记录、合格焊工表、焊接记录、无损检测报告、理化检验报告、热处理记录等。有关操作人员和质量控制责任人员应在这些质量记录文件上签字确认。另外,施工现场的计量器具管理也是难点之一,由于锅炉施工人员多,地点分散,施工周期又比较长,现场在用的计量器具多属于各基层施工单位管理,很容易出现失控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保证计量器具的周检率和合格率,防止不合格计量器具的非预期使用,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除了企业设置的专业质量控制系统之外,对锅炉安装质量起关键作用的过程还有合同评审(顾客要求)和分包方管理(资源管理和采购),也应作为重点进行质量控制。锅炉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各专业质量控制系统的质量控制活动内容及要求分述如下。

(一) 材料质量控制系统的设置

建立材料质量控制系统,以明确材料系统质量控制的主管部门和配合部门,落实各级材料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控制程序,实行材料质量责任工程师或材料质控负责人负责制,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监督检查的体制,将材料管理的各个过程均纳入材料质量控制系统,进而实施对材料系统的质量控制。

1.材料质量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

一般设采购订货、验收入库、材料保管、材料代用、材料发放、材料使用等6个控制环节和若干个控制点。各控制环节中控制点的设置大致如下:

(1)采购订货:采购计划审批、合格供方确认。

(2)验收入库:质量证明书审查、实物检查、补项及复验、材料代号编制及标记、材料入库审查。

(3)材料保管:保管质量检查、标记恢复确认。

(4)材料代用:材料代用单审批。

(5)材料发放:实物复核(规格、表面质量材料标志及代号标记)。

(6)材料使用:附加检验、使用前复核、下料时标记移植确认。

2.材料质量控制系统应制定的管理 (程序)制度

制定并实施材料质量管理(程序)制度,是保证材料质量控制系统正常运转从而对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制定内容应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切实可行,满足标准规范对材料的规定要求,并能对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系统管理。一般应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1)材料采购订货管理制度。

(2)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

(3)材料代用管理制度。

(4)材料保管、发放管理制度。

(5)材料使用管理制度。

由于锅炉用材料种类较多,一般来说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指对受压锅炉所用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金属板材、管材、焊材、锻件圆钢及外购外协件等。

(1)材料采购订货管理制度的规定内容。根据采购形式的不同(市场采购或用户带料加工),分别提出材料采购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方法、依据和程序;明确订货合同所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执行合同存在问题的处理及采购订货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何选择合格供方等。

(2)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的规定内容。应包括材料到货后验收程序、验收条件、内容、方法及验收标准,材料检查、补项、复检的规定,不合格材料的处理原则,材料代号的编制、标记及有关验收入库材料的资料管理等。

(3)材料代用管理制度的规定内容。应包括材料代用原则以及材料代用审批程序。

(4)材料保管、发放管理制度的规定内容。应包括对库内或露天仓库存放的材料按其类别及特性的不同,分别提出存放、保管条件及对材料的保管要求;明确提出材料发放的依据、凭证及要求;规定需随料提供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5)材料使用管理制度的规定内容。应包括提出在材料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为确保材料满足设计图样及标准规范要求所应采取的管理办法、措施及程序。如对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规格、表面质量的检查,切割下料前的标记移植及确认,材料加工时的注意事项,对不合格品材料的处理及材料质量反馈等。

3.锅炉安装用材料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1)在对锅炉设计图样审核中,应注意审核设计所选用的材料,其牌号、规格及应用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技术条件的规定要求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2)受压零件材料检验入库,应有材料生产厂提供的并经厂家质量检验部门盖章确认的质量证明书(复印件应有经销单位的红章并有经手人签字)。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及实物标志应符合相应材料产品标准。

(二) 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的设置

建立焊接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明确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的主管部门和配合部门,落实各级责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控制程序,实行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监督、检查的体制,把锅炉安装焊接全过程纳入焊接质量控制系统,进而实施对焊接系统的质量控制。

1.焊接质量控制环节的设定

根据锅炉安装对焊接质量要求,结合焊接技术及其加工工艺的特点,一般应设置5个焊接控制环节,包括焊工、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施工工艺及焊接设备。

(1)焊工控制环节的控制点的数量、内容。焊工这一控制环节,可设两个控制点,即强调焊工的持证上岗和自觉执行工艺纪律

(2)焊接材料控制环节的控制点的数量、内容。焊接材料这一控制环节可设3个控制点,包括焊材保管、烘干和发放。特别是发给具体产品的施焊焊材时,除了应核查牌号、规格、入厂编号外,还应做到限额、限量和每根焊条头的追溯性。另外,焊材代用,应有合乎要求的代用手续。

(3)焊接工艺评定控制环节的控制点的数量、内容。焊接工艺评定控制环节,可设3个控制点,包括审阅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指导书和批准工艺评定报告。

(4)焊接施工控制环节的控制点的数量、内容。焊接施工控制环节,可设6个控制点,包括:

1)审阅焊接工艺卡,确保所选用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保证该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覆盖率

2)控制二次返修。为确保返修合格,应由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批返修方案,必要时现场监督指导。

3)控制超次返修。焊接责任工程师必须制订或审核返修方案和返修工艺,必要时必须进行返修工艺评定,并经单位总技术负责人批准。

4)焊工钢印。在进行安装工程最终检验,焊接接头施焊结束时,根据施焊记录对照焊工钢印(标记),核查上岗焊工资格。

5)对需要焊后热处理的焊缝,则应审阅热处理工艺。

6)产品焊接试板(需要时)。有产品试板要求的,产品焊接试板应严格按国家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只有试验报告结论为合格后,产品方可组装。

(5)焊接设备控制环节的控制点的数量、内容。

焊接设备控制环节可设1个控制点,保证焊接设备运转正常,设备所有仪表 (电流表、电压表)的周期检定在有效期内。

2.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管理制度一般应有:

(1)焊接工艺评定管理规定。

(2)焊接施工管理制度。

(3)焊接接头返修管理制度。

(4)焊接试板管理规定(需要时)。

(5)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规定。

(6)焊接试验室管理制度等。

(7)焊工培训与资格评定及考核成绩档案管理制度。

(三)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的设置

建立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明确无损检测的主管部门和配合部门,落实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控制程序,实行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或无损检测负责人负责制,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以建立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进而实施对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

1.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及控制点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一般设4个控制环节(接受任务、无损检测前的准备、无损检测实施和报告签发)。其中:

(1)接受任务环节设1个控制点——接受委托。

(2)无损检测前准备环节设3个控制点——人员资格、仪器检验及无损检测工艺编制。

(3)无损检测实施环节设2个控制点——施探表面复查、复验扩探。

(4)报告签发环节设1个控制点——报告签发。此控制点又是停止点。

2.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的有关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制订一套完整的无损检测管理制度十分重要。一般应编制无损检测管理办法、委托制度,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无损检测仪器的使用、维护及周检制度,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通用工艺守则 (规程),无损检测档案资料管理办法,底片质量控制办法,无损检测安全操作规程等。

(1)无损检测管理办法的内容。管理体制系统所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对象,委托手续,无损检测工艺守则,无损检测程序,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返修复探和扩探,检测校验方法,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等内容。

(2)无损检测委托制度的内容。无损检测委托制度主要应包括:手续、范围、委托件的预处理及委托单的正确填写等。

无损检测委托单既是无损检测人员施探的依据,也是向无损检测人员送达的任务书,必须严肃认真地填写,无损检测人员一旦发现委托有误,应及时向委托人反馈信息。重点放在核对产品编号、设备名称、委托检测方法、检测比例、合格级别是否正确。产品的无损检测委托是否正确,责任在委托人,无损检测人员也有责任协助委托人把好这一关。

3.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通用工艺守则应含的内容

(1)焊缝X射线与γ射线检测工艺守则应含裁片、装片、拍片、暗室处理,焊缝的质量评定与原始记录、报告等内容。

(2)超声波检测工艺守则应含对被检测工件要求、操作方法及判废条件、操作、验收标准、记录与报告等内容。

(3)磁粉检测工艺守则应含检测表面处理、仪器与磁粉、磁悬液配制、灵敏度、操作技术、质量评定、原始记录与报告等内容。

(4)渗透检测工艺守则应含检测表面处理、预清洗、渗透、清洗、显像、检查和记录、报告等内容。

4.对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的要求

锅炉安装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持有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印制、由各级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才可从事相应检测方法、相应技术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例如射线检测的拍片工作应由已取得射线检测Ⅰ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而评片、签发和审核报告(不得为同一个人)必须由射线检测Ⅱ级或Ⅲ级人员承担。无证人员不得独立从事无损检测工作。

(四) 工艺质量控制系统

锅炉安装单位应规定锅炉安装过程的工艺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能,明确各类工艺质量控制人员及职责,制订必要的工艺质量管理制度及检查要求,提出各质量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质量见证,实施工艺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以建立工艺质量控制系统,进而保证锅炉安装质量在安装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1.工艺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

工艺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置工艺准备、工装设计2个控制环节。

(1)工艺准备控制环节中共设置5个控制点。

1)图纸会审(停止点)。

2)施工方案。

3)施工工艺文件。

4)施工工艺规程。

5)施工工艺更改。

(2)工装设计。

1)工装设计任务书

2)工装图绘制。

3)工装验证。

2.简述工艺管理制度的内容

由于行业性质、生产规模、企业特点各异,各企业的工艺管理机构的设置与工艺管理制度也不可能雷同一致,但对于锅炉安装单位一般应设置:

(1)锅炉图纸会审制度。

(2)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管理制度。

(3)标记移植制度。

(4)外购、外协件及锅炉零、部件管理制度。

(5)施工工艺文件的编制及审核制度。

(6)施工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7)施工工艺信息反馈制度。

(8)施工工艺装备管理制度。

3.锅炉图纸会审制度的编制原则

图样审核包括对来自锅炉厂的图样和设计院设计的图样的审核,制度应规定图样的有效性和对产品设计图样的工艺性审核的要求,其目的是控制不合格的图纸不安装,不出现重大技术问题。通过图样审核,为编写制造工艺,预见关键设备和特殊工装,提出材料代用,设计变更,焊接工艺评定等做好工艺技术准备工作。

4.锅炉图纸会审应包含的内容

锅炉产品的设计图样审查,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的有效性审查;二是工艺性审查。

(1)设计图样的有效性审查。

1)主要审查设计单位是否具备法定设计资格。

2)产品图样(通常在总图)上是否盖有设计资格印章,设计资格印章中应注明设计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姓名,证书编号及批准日期。设计总图上按规定应有设计、校核、审核、审定人员的签字。非法定部门批准的设计单位和无设计资格印章的图样,不得安排施工。

(2)图纸会检的重点。

1)施工图纸与设备、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2)施工的主要技术方案与设计是否相适应。

3)图纸表达深度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4)构件划分和加工要求是否符合施工能力。

5)扩建工程的新老厂及新老系统之间的衔接是否吻合,施工过渡是否可能。除按图面检查外,还应按现场实际情况校核。

6)各专业之间设计是否协调。如设备外形尺寸与基础设计尺寸、土建和锅炉压力管道对建(构)筑物预留孔洞及埋件的设计是否吻合,设备与系统连接部位、管线之间、电气、热控和锅炉压力管道之间相关设计等是否吻合。

7)设计采用的四新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

8)施工图之间和总分图之间、总分尺寸之间有无矛盾。

9)能否满足生产运行对安全、经济的要求和检修作业的合理需要。

10)设备布置及构件尺寸能否满足其运输及吊装要求。

11)设计能否满足设备和系统的启动调试要求。

12)材料表中给出的数量和材质以及尺寸与图面表示是否相符。

5.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管理制度编制 (参考)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是在一定的技术装备条件下,施工单位在锅炉安装过程中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是供应计划编制的基础,也是限额发料,余料退库,成本核算及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制度应对领料、发料、余料退库、废品补料的程序定额的编制要求及审批权限等作出相应规定。

6.标记移植制度的编制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去除标记前或材料下料分离前,对锅炉安装工程所需材料的制造编号、材料标记等,应进行标记的移植。制度应对标记移植的确认、核对、记录的要求及程序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各种标记的可追溯性。

7.外购、外协件管理制度的编制

锅炉安装过程中的外购件、外协件是指受本单位加工能力限制的工艺性协作件和由定型批量生产厂家提供的零部件。制度应对厂家选择认证、零部件进厂验收或复验等提出要求,以保证锅炉安装的质量。

8.工艺文件的编制及校核制度的编制

制度应对施工方案、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施工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施工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程序作出规定,以保证工艺文件符合图纸、标准、法规的要求和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与统一性。

9.工艺文件管理制度的编制

应包括:

(1)本制度对工艺文件应发放的部门、数量及工艺规程的流转程序作出具体规定。

(2)对工艺文件的变更、修改、回收的签署审核提出要求。

(3)对工艺文件在加工流转过程中损坏、丢失问题规定处理方法。

(4)对于锅炉安装质量记录,在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收集、整理、存档。

对存档的工艺技术文件及安装质量记录的分类、编号及归档的程序也应作出具体规定。

10.工艺质量反馈制度的编制

应包括:

(1)制度应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质量检验计划、工艺装备及各种定额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规定出反馈的流程及要求。

(2)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处理的办法,以保证锅炉安装质量及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

(3)应对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理,材料代用等生产信息处理,规定技术管理部门应负担的工作内容及审批要求。

11.工艺装备管理制度的编制

制度应对工艺装备的设计、方案审批、加工制造、检验和验收的方法、内容、程序以及在生产中的使用、维修作出规定;对外购工艺装备的选型、审批、订货、验收、入库及现场验收提出管理办法;同时对工装的出入库、保管、定期检验作出具体要求。

12.编制施工工艺规程的重要性

施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是施工工艺准备的基本内容。施工工艺规程就是根据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编制原则,结合施工条件,将施工过程和操作方法,通过文件或附图的形式具体地表现出来。施工工艺规程不仅是直接指导现场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也是安排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检验、劳动组织、材料供应、工具管理、经济核算的技术依据。

工艺规程的制订是否先进合理,工艺参数的选取是否科学,设备及工艺装备选用是否恰当,工艺专用术语是否符合标准,书写是否工整,语言是否简练,工艺简图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到锅炉安装的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到工艺文件的严肃性,影响工艺纪律的贯彻执行。

13.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

(1)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先进工艺,所采用的技术要保证先进、可行。

(2)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不断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3)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符合劳动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要求。

(4)工艺规程的编写要正确、统一、完整、清晰。

(5)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相近的部件安装尽量采用通用工艺规程。

(6)工艺规程的幅面、格式、填写方法与编号应符合有关规定。

(7)工艺规程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8)工艺规程中所使用术语、符号和代号要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14.通用作业指导书 (工艺规程)

通用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是某一专业工种(或分项工程)共同遵守的通用操作规程,是主要工艺规程之一。通用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主要用于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工序的施工。某些重要的关键工序,不可能规定得十分详尽,通用作业指导书 (工艺规程)则可补充相应工艺规程的不足,同时也可简化编制内容。在安装中,按操作方法编制的有锅炉钢结构安装、胀接、锅炉本体安装、焊接、无损检测、砌筑、水压试验、烘、煮炉、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等通用作业指导书。如焊接工艺,胀接工艺,无损检测工艺,校正、组合工艺,吊装工艺,水压试验工艺,筑炉工艺,烘、煮炉工艺,水处理设备安装调试工艺,炉排及辅机安装调试工艺,试运行工艺及典型工艺,暖管工艺等工艺文件。

(1)胀接工艺通用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内容包括:胀接前的准备、试胀及胀接工艺规程,胀接的技术要求,胀接的质量及检验、胀口补胀及胀管率的控制,受热面管胀接记录。

(2)焊接通用作业指导书。焊接通用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焊接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保证等。

(3)无损检测通用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适用范围 (对象、材质、厚度)、表面要求、射线源胶片、增感屏、透照方式、几何条件、象质计、标记、曝光条件,暗室处理、底片质量要求、验收标准、记录报告等。

(4)水压试验通用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试验的目的,试验前的准备与试验压力值、试验要求、试验步骤、合格标准、试验后的工作。

(5)砌筑通用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锅炉砌筑的砌砖规则和方法,不定形耐火材料的施工、耐火纤维的施工等。

(6)烘炉、煮炉通用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烘炉的目的和意义、烘炉的方法、烘炉前的准备、烘炉时间、温度要求、烘炉注意事项、烘炉合格标准;煮炉的目的、煮炉的时机煮炉时的加药量、煮炉注意事项。

(7)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内容包括:严密性试验的目的严密性试验的要求;试运行的目的、试运行的分工、试运行时间等。

在上述各项施工工艺文件中,还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及工艺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三检要求、工艺表卡的流转要求等。

企业可根据锅炉安装的具体情况增加或删减通用作业指导书项目。

15.工艺规程的编审

一般工艺规程,由编制者自己校核后,交工艺责任工程师审核。工艺规程是企业组织生产的法规,因此,工艺规程的审核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对工艺规程应逐项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提出并交编制者进行修改,对有争议的问题应充分听取编制人员的意见后决定,如意见不能统一时,呈请质量管理工程师或总工程师裁决。

工艺规程审核的内容:

(1)工艺规程中的内容是否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方案的要求,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2)工艺路线、工序顺序、工序内容及技术要求、所使用的设备工装等是否正确合理。

(3)规程中所填写的工艺参数,以及术语、符号、代号、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4)编制人员的签署是否完整。

工艺规程的会签:

工艺规程经审核签署后,应按企业会签制度由有关项目和部门进行会签。会签的主要内容为:

(1)工艺规程中所定内容能否实现。

(2)工艺规程中所用设备、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是否具备条件,自制或改装有无可能。

经会签后的工艺规程可复制发放,投入安装运行,对重要的工艺规程,要按企业工艺文件审批制度要求,由企业总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复制发放。

(五) 检验质量控制系统的设置

检验质量控制系统在企业质量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起着保证锅炉安装质量十分关键的作用。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受行政干扰,独立行使企业内部的“监督检验”,监督操作者强制性地执行工艺纪律,对整个安装过程实施控制,同时通过检验获得质量信息和数据,从而为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管理的依据,并起到“预防”的作用。

1.锅炉安装单位如何建立检验质量控制系统

锅炉安装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质量检验机构,由经理直接(或委托技术副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领导,规定该机构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权及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见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工序进行检查,对规定的控制环节、控制点进行见证;同时实施检验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对施工过程中各环节、工序、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的监督,从而建立一个能正常运行并能保证安装质量得以有效控制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

2.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工作的主要依据及应遵循的工作原则

(1)主要任务。

1)对原材料入厂、保管、发放、使用进行检查。

2)对外协件、外购件、外配套件进行质量检查。

3)对安装过程中各个工序、各环节以及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对各部件、安装几何尺寸、内外质量、安装总体质量进行检查。

5)压力试验综合性能检查。

6)其他检查。

7)安装质量证明文件及工程档案的整理。

(2)主要依据。

1)国家、部、行业颁发的标准。

2)《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

3)企业制订的《锅炉安装质量体系文件》。

4)本单位制订的企业标准。

5)产品设计图样及产品工艺文件等。

6)供货合同。(www.xing528.com)

(3)遵循原则。锅炉安装检验中应遵循的原则是未经检验合格的零部件、材料不安装,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转下道工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对违反工艺纪律的行为不放过,不合格的工程不验收、不交工。

3.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

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置检验准备、过程检验和资料整理3个控制环节。

检验准备环节设置检验文件审核和检具校验2个控制点。

过程检验控制环节的设置应根据锅炉的安装特点,如可设置材料及零部件验收、标记移植、锅炉安装基础的检查及验收、本体安装的检查及验收、水压试验阶段的检查及验收、砌筑阶段的检查及验收、燃烧设备的检查与验收,锅炉设备及管道保温的检查与验收等控制点。其中材料及零部件检查验收、本体安装的检查验收、水压试验阶段的检查及验收及总体验收为停止点。

4.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编制的管理制度

锅炉安装单位的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编制质检人员业务培训考核制度、安装过程检查制度、试板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产品技术文件归档制度、量 (检)具管理制度、接受第三方安全监察及监督检验制度及为用户服务管理制度等。

5.质检人员业务培训考核制度的编制要求

制度对各级质检人员对锅炉安装法规、现行标准的学习,认真执行工作标准,坚持现场检查,提供完善、真实、齐全的工作见证记录作出规定,坚持奖惩条件,达到积极推进检验质量控制的良性循环。

6.锅炉安装过程检查制度的编制要求

对安装过程中的各环节、各工序以及控制环节、控制点的工作内容、检查方法、检查要求应达到的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

7.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编制要求

不符合设计图样、规程、标准的零件或产品,在企业内部一般按回用、返修、报废3种方法进行处理。制度应对处理的程序、职责权限、处理办法及改进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

8.技术文件归档制度

对锅炉安装质量证明文件和档案的整理、装订、存放、保管、借阅等作出规定。

9.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的编制要求

对计量器具的保管、使用、周期检定等作出具体规定。计量器具应有相应的校验工作见证。

10.接受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制度的编制要求

应规定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和监检、安装开工告知和对安全监察和监检中提出的问题,其处理程序、协调方式等须作出规定。

11.为用户服务管理制度的编制要求

应规定服务项目、服务方法、改进措施等。

12.材料检验的主要内容

安装所用的材料,应附有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应有经销单位的红章及经手人签字),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具体应检查如下内容:

(1)核查材料质量证明书应根据GB24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2102 《钢管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等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质量证明书内容齐全、数据应正确。

(2)复核材料标记对要求有标记的材料,材料检查员应将材料质量证明书和实物进行复核。其标记应和材料质量证明书一致。

(3)检查材料的外观质量和几何尺寸应符合标准规定,不允许存在气孔、裂纹、结疤、夹杂等缺陷。钢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其尺寸偏差应符合GB709、GB6645等标准的规定。

(4)对材料的理化项目进行补项和复验。锅炉安装中的理化复验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若理化项目缺项、有怀疑或用户要求等,应进行补项和复验。

(5)外购件的受压锅炉安装必须有材料质量证明书,其要求应与上述相同。

(6)外购的安全附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按相关标准进行检定、校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六) 理化质量控制系统的设置

1.建立理化质量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锅炉安装通过正确的理化试验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理化性能数据,从而为锅炉安装质量提供保证,且理化试验是锅炉安装单位必须具备的测试手段。因此,建立理化质量控制系统是确保理化性能数据完整、正确、有效的保证,进而对保证锅炉安装质量起到重要的质量控制作用。

2.锅炉安装单位建立理化质量控制系统的要求

锅炉安装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理化试验机构,配置能满足本单位所需进行试验项目的手段,明确各岗位职责,健全各项理化试验管理制度,建立理化试验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监督检查的理化试验质量控制体系,使理化试验质量在试验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理化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1)原材料的补项及复验。

(2)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试验(需要时)。

(3)产品试板(或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的试验(需要时)。

4.理化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

理化试验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接受委托、试验准备、试验过程及试验报告4个控制环节。其中:

(1)接受委托环节设核实委托内容和实物、验收试样2个控制点。

(2)试验准备环节设人员资格、仪器设备检定、方法选择3个控制点。

(3)试验过程环节设数据处理1个控制点。

(4)试验报告环节设签发报告1个控制点。

5.理化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的管理制度及主要内容

(1)理化试验委托制度,其内容应包括试验委托范围、委托手续及委托单的填写等。

(2)试验记录与报告制度,其内容应包括记录与报告格式、填写要求、审核或审批程序以及保管等规定。

(3)试样资料的管理制度,其要点为试样保管的责任人员、试样保管的环境条件、保存期等。

(4)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其要点为技术资料的保管范围、环境条件、保管期限、借阅手续等。

(5)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其要点为技术资料的保管范围、环境条件、定期周检与养护、降级与报废等规定。

(6)试验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其内容包括培训考核机构、培训内容、考核办法、考绩档案与奖惩等。

其他管理制度,如安全技术管理、危险品管理、事故分析、报告与处理等制度。

6.理化试验仪器、设备配备与管理的一般要求

(1)试验仪器、设备的配备必须种类、参数、量程、准确度与精度合适,并能满足锅炉安装质量检测的需要。

(2)试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其准确度会发生变化。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应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周检;实行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并保证在用仪器、设备100%完好。

7.对理化试验环境的一般要求

试验环境应达到以下要求:

(1)试验室内应清洁,整齐,仪器设备安置合理,便于操作。

(2)室内采光良好,不影响操作、读数。存放有避光要求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的操作间,应有避光窗帘。

(3)安放精密仪器的操作间,其温度、湿度应控制在仪器要求的范围内,不允许有强烈振动与腐蚀性气性的侵入。

(4)分析操作室内应设通风柜,以便及时排出有毒气体。

(5)试验室应有三废处理设施,防止试验排放液污染环境。

(6)试验室应设置必要的消防器材。

8.理化试验与标准的关系

试验标准是影响试验质量的基础因素,是理化试验操作的准则和科学依据。各理化试验所使用的标准应齐全,现行有效,使用正确。

9.从事理化试验各岗位的专业人员应符合的条件

(1)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试验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规程。

(2)具有熟练的检测技能,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

(3)经岗位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岗位资格。

10.理化试验的委托程序

理化试验委托是从事理化试验、试验评定结果与出具报告的依据。委托人应严肃认真填写委托单,接收人员与专业人员应仔细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

(1)委托单凡是按有关标准要求做理化试验的原材料、焊接材料、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试件等,均应填写试验委托单,携带试件(或试样)到理化室办理委托手续。

(2)委托单内容应写明委托单位、委托时间、试验项目、数量、试验标准、委托人等。各种委托单填写要求如下:

1)原材料(包括焊接材料),委托单应填写材料名称、材料牌号、规格、材料代号、试件编号,必要时还应填写热处理状态,试验项目按需要填写。

2)焊工考试试件(必要时),委托时要求填写名称、试件编号、材料牌号、规格、材料代号、焊工钢印、坡口型式、焊接方法及位置等。试验项目根据要求填写。

3)产品焊接试板(必要时),除填写焊工考试的全部栏目外,还应填写制造编号或代表产品批号(试板以批代台时)、代表部位。产品需热处理时,应填写热处理状态。

(3)接收试样(或试件)时,接收人必须核对委托单与实物是否相符、并考虑试样与试验条件能否满足委托单位的全部要求。

(4)收样人员 (或试验人员)收到委托单后应检查样品数量、尺寸、加工精度、粒度、清洁情况是否合格,不合格试样一律退回。

接收人员将试验委托单位登记、编号,然后交各专业人员进行试验。

(七) 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 (必要时)

1.建立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热处理是锅炉安装消除焊接应力和安装用材、零部件改善力学性能或耐腐蚀的重要手段,亦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基础。建立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并纳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轨道,必将对锅炉安装质量的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

2.锅炉安装单位建立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的要求

锅炉安装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机构和相关的配合部门,制定相应的热处理管理制度,明确机构部门及各级专业人员的职责,建立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监督检查的热处理质量控制体系。

3.锅炉安装单位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

一般应设置热处理工艺编制、热处理准备、热处理过程、热处理报告共4个控制环节。

热处理工艺编制环节中应设置如处理工艺及其修改2个控制点。

热处理准备控制环节中应设置热处理前对检验资料审核、热处理设备和测量仪表、测温点布置3个控制点。

热处理过程控制环节中应设置热处理时间——温度曲线审查,材料、产品试板力学性能报告及不锈钢材料抗晶间腐蚀试验报告,热处理时间——温度记录曲线和热处理报告3个控制点。

4.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编制的管理制度

一般应编制热处理工作管理制度、热处理工艺文件编制与修改管理制度。

5.热处理工艺的编制依据

(1)热处理工艺试验报告。

(2)热处理技术规程、规范。

6.热处理准备环节对热处理设备、测量仪表、测温点的控制要求

(1)热处理设备、测量仪器应完好,所使用的测量和记录仪表的精度、灵敏度、量程均符合规定要求,且经计量检定在有效期内。

(2)测温点的数量和位置符合热处理工艺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7.热处理外协质量控制要点

(1)锅炉安装单位对热处理外协时应对外协单位进行评审,并签署定点外协技术合作协议书。

(2)锅炉安装单位应向外协单位提出热处理控制要求和热处理工艺;并对热处理件进行检验,将外协单位提交的热处理时间——温度记录曲线和热处理报告由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确认。

(3)锅炉安装单位自行热处理时主要控制热处理设备的周期检定、热处理报告和进行硬度检查。

(八) 计量控制系统

1.锅炉安装单位建立计量质量控制系统的要求

锅炉安装单位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按照《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应建立专门的计量管理机构,配置能满足本单位需要的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设施,明确各岗位专业人员的职责,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建立计量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的计量质量控制体系,使生产、试验过程在用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

2.计量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1)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降级、报废制度。

(2)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制度。

(3)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4)计量人员培训、考核、使用奖励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3.锅炉安装单位计量质量控制系统结合《计量法》的要求进行运转时,应进行的工作

(1)建立并健全企业内部的计量管理网络,同时纳入计量质量控制系统之中。

(2)必须保证企业自检用标准器具的完好并始终处于周检期内。

(3)实施微机管理,认真贯彻计量器具周检计划,对各类即将到期的计量器具做好送检、自检工作。

(4)承担各项自检项目任务,对进行检定的计量人员应具备相应项目的检定资格。

(5)认真实施对计量器具的A、B、C分级管理,确保量值传递正确,数据、信息、无误。

(6)计量器具检定环境应能满足检定规程的规定条件。

(九) 设备与工装质量控制系统

1.设备与工装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设备与工装是企业为完成生产过程必需的设施,在锅炉安装过程中,保持设备与工装的完好状态,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建立设备质量控制系统并纳入质量保证体系轨道,对保证锅炉安装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2.锅炉安装单位建立设备质量控制系统的要求

锅炉安装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机构和相关的配合部门,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机构、部门及各级专业人员的职责,建立设备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和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监督检查的体制。

3.设备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

设备质量控制系统一般设置设备购置、设备管理、设备使用、设备维修保养4个控制环节。

4.设备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制定的管理制度

设备质量控制系统一般应制定设备采购管理制度,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封存、启用、报废管理制度及设备事故处理制度等。

5.设备质量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

(1)结合企业生产特点配置必要的锅炉安装所必要的设备,并符合《锅炉安装及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做到设备专管达100%。

(2)做好现有设备的挖潜、改造保证生产发展需要。

(3)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保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水平。设备完好率达85%以上。

(4)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制度。

6.对焊接设备的要求

(1)焊接设备及辅助装置应保持完好,定人操作、维护和保养,应装有完好的在周检期的电流表,电压表和压力表。

(2)采购焊接设备及辅助装置时,应会同焊接责任工程师确定型号和生产厂家,以满足生产的要求。

7.对理化设备、仪器管理的要求

(1)理化设备、仪器应满足本单位锅炉安装级别对理化试验项目的要求。

(2)试验装置应由专人负责并保持完好,在周检期内使用。

8.对无检测设备管理要求

(1)无损检测设备和条件应满足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的强制性要求。

(2)各种检测设备、仪器和器材能适应生产需要。

(3)由专人负责保管、维护,保持完好状态并在周检期内。

(十) 安装档案的管理

锅炉安装档案是安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体系文件执行情况的具体反映,是质量管理活动的记录和见证,是产品质量好坏的见证。若安装单位安装资料完整无缺、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内容真实,意味着该单位机构健全、制度严谨、管理严格;若安装单位安装档案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缺项漏项,不言而喻该单位管理水平低下、质量保证体系运转不正常。因此,安装档案又是锅炉安装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缩影”和重要标志。

安装档案具有下列基本属性:

第一,是本单位在锅炉安装和质量控制活动中形成的,是安装质量形成过程和实际质量的真实记录。

第二,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是本单位的质量控制活动和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历史记录。安装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按一定的原则和要求,科学地管理好锅炉安装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更好地为生产、科研等服务。

1.安装档案的作用

安装档案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首先是由于安装档案本身的作用和价值所决定的。众所周知,锅炉安装是一种承受高温高压介质的特种设备,由于使用条件苛刻,极易发生爆炸或出现事故。设备一旦爆炸或出现事故,依据安装档案可以分析事故原因,如果没有产品档案,就很难对事故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安装档案对分析事故原因,摸索事故规律,杜绝事故发生,推广优化设计,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研究安装发展动态、进展等均有重要作用。

其次,利用安装档案的数据,分类汇总、统计安装质量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分析质量事故等,这对深化企业质量管理、强化质保体系运转和持续改进起重要作用。

再者,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抽查安装档案来检查各锅炉安装单位安装质量和管理水平,可以起到督促、检查、促进、提高的作用。为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在安装环节的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

总之,安装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具有“工作考查、科学研究、经验总结、技术交流”等作用。

2.安装档案的内容

安装档案的内容应根据安装建立档案的目的和作用而定,不宜搞得太复杂,否则将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其内容应是安装过程中第一手资料的汇总,而不是安装完成后的“再生品”。企业制订的锅炉安装质量控制表卡,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一式若干份,其中一份使用完毕后归档,锅炉安装完成后,有关的资料也应同时完毕,两者是同步进行的。

安装档案内至少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安装工程竣工图。该图须反映锅炉安装的最终真实情况。竣工图可在原设计蓝图上修改而成,所有修改之处均应有修改人签章,特殊情况也可另行绘制。

(2)原材料资料。包括安装材料质量证明书、材料入厂验收通知单、材料复验报告、材料代用单等。

(3)焊接资料。包括焊接工艺指令卡、焊缝返修焊接工艺卡、施焊及焊缝外观检查记录等。焊接工艺评定资料可单独存放。

(4)施工技术记录、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5)理化检验资料。包括焊接试件试验报告 (必要时)、化学分析试验报告 (必要时)、金相试验报告等。

(6)无损探伤工艺和报告及射线底片(可以和产品资料共同存放,也可单独存放;一般移交建设单位保存)。

(7)其他检验资料。①压力试验报告;②热处理报告;③特殊产品应有产品最终检验或工程验收资料。

(8)其他资料。产品合格证、锅炉安装质量监督检验证书、设计变更单、不良品处理资料等。

为了使档案内容真实、可行,存档资料应使用原件;为了使用和管理方便,安装档案必须逐台建档,部分资料(如果焊接工艺评定资料、材料质量证明书、材料复验报告、材料入厂验收通知单、探伤资料等)可以单独存放,但安装档案应有这些资料的索引号,以便查找。

3.安装资料归档

根据安装档案的内容要求,把在质量控制活动中形成的、已经办理结束或告一段落、并具有保存价值的见证,按照一定的制度和要求收集齐全,系统整理,移交档案室。

各单位应建立安装资料的归档制度。归档制度是安装资料归档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它规定哪些技术资料必须归档、应该归档几份、安装资料在形成后什么时间归档、归档的手续和要求等。

安装资料归档的要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归档范围内的资料,必须收集齐全,保证安装档案完整、准确。

(2)应将需要的归档资料加以系统整理,按照要求组成保管单位(卷、册、袋、盒)。

(3)应按保管期限要求,注明安装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本单位的保密制度注明密别。

(4)永久保存的安装档案,应当字迹线条清楚,纸质优良。

(5)对于归档的技术文件材料,应编制移交目录一式两份。在归档时,按目录点清,交接双方在目录上签字。

4.安装档案的整理

安装档案整理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技术档案进行系统地整理,并通过编目录将其内容与成分提示出来的一种工作。

安装档案的整理和编目,是安装档案整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如果只进行系统整理,不加以编目,那么,整理过的档案仍会紊乱,这就不便于利用;没有经过系统整理、面对数量庞大、眉目不清的一堆技术档案材料,也无法编目,同样也达不到便于利用安装档案的目的。

整理安装档案的基本原则是:

(1)按照规定的顺序,安装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理顺,尽量不要重新抄写,更不能随便更改、涂改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2)便于保管、保密和提供利用,最大限度地延长安装档案寿命是保管工作的重大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各方面着手,整理安装档案时,从保护档案出发,允许做些加工整理工作,使经整理的档案便于长期保管,为了便于提供利用,应编写好页码、目录以及各种编号等。

5.安装档案的保管

(1)安装档案保管的基本原则。

1)贯彻统一集中管理原则。

2)贯彻防重于治,防治兼施的思想。

3)在解决档案设备,保管技术设施等问题时,必须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注意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

(2)安装档案的保管条件。

1)档案室必须清洁卫生,防虫、防灰尘。

2)档案室应调节好温度和防火、防光。

3)档案室设备应力求完整,除有通风、取暖、防火、防潮、防灰尘、防虫等设施外,还应有放置产品档案的框架等。

(3)安装档案的保管方法。

凡归档的安装档案应放在档案框架上保管。安装档案上架排列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流水排架”和 “分类排架”两种。流水排架,就是档案不分类,按安装归档先后依次排列;分类排架,就是根据锅炉的规格或型号分门别类进行排列。

无论采用流水排架还是采用分类排架,均应由上而下,从左到右,先归档者在前,后归档者在后,按顺序排列,既取放方便,又合乎人们的习惯。

(4)安装档案的借阅。

安装档案借阅是档案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供利用档案的基本形式。安装档案要想发挥其作用,必须促使利用者使用它。要使利用者获得安装档案,其提供方法一般采用借阅形式。各单位应建立借阅制度,履行借阅手续。在借阅期间,利用者应精心爱护和妥善保管。不允许在档案上划线条或作其他标记,并防止拆散、涂改和玷污,不经允许不能转借他人或携带公出。对机密档案的借阅、摘录、复制要经有关领导批准。

安装档案归还时,应仔细清点检查,经检查无误后方能签收,把档案放回原处;如发现借出的档案有问题,应查明原因,报告领导处理。

(5)安装档案的保管期限。

应根据GB/T50328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附录A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或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 《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文件执行的规定进行保管。其余未尽事宜均应符合整理规范的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