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虽然大家都知道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可未必理解其中真正的奥妙。简单来说,半导体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变杂质含量或者改变光照方式控制其电导率的物质。
在金属元素本身携带的电子中,一部分可以脱离原子自由移动。只要从任意一个方向得到“召唤令”——施加电压——这些自由电子便会瞬间奔向低电压区域,这样就在金属内部形成了电流。
而在硅晶体内的原子对电子的捕捉能力稍强于金属元素,使电子无法自由移动,因此纯硅基本上属于绝缘体。对此,可以在纯硅中混入极少量的其他物质,使硅具有导电性。
例如,在硅晶体内添加带电子数少的硼,由于硼原本处于缺乏电子的状态,会形成“电子空穴”状态。一旦施加电压,邻近的电子就会移过去填入空穴,新产生的空穴由其他电子填充,在此连锁反应之下形成稳定的电流。(www.xing528.com)
简而言之,这就是所谓的空穴传输。纯粹的硅晶体内部由于所有的空穴都被电子占满,如同一群人手里都拿着东西,相互之间无法传递物品。加入硼相当于这一群人加了几个空着手的人,就可以迅速将手里的物品(电子)转交给下一个人。这种半导体本身缺乏负电荷,也就是说全体处于正电荷的状态,被称为P型半导体(p是单词positive的首字母)。
与此相反,假如在硅晶体内加入多带了一个电子的磷元素,依然可以具备导电能力。不过,由于这种半导体携带的是负电荷,因此被命名为N型半导体(n是单词negative的首字母)。
综上所述,在硅晶体内加入不同种类和比率的杂质,就会形成不同特性的半导体。再将这些半导体进行合理组合,就可以制造出诸如单向导电的二极管、记录信息的存储媒介等多种电子元件。用象棋的棋子打个比方,假如金属元素是只能前行的兵卒,而半导体就相当于棋盘上多了车、马、炮等功能强大的棋子。将这些棋子进行合理布局,就可以像走出精妙的棋局一般生产出复杂而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