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精度的概念
精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偏差的绝对值,是指测量值的重复性偏差。而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它来表征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值或似真值的程度,其含义等价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仪器的精度就是指用该仪器测量所得到结果的精度。
根据误差理论可知,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多的情况下,可以使随机误差趋于零,而获得的测量结果与真值偏离程度——测量准确度,将从根本上取决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因而,系统误差大小反映了测量可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2.中误差
为了统一测量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观测结果的精度,取标准值作为依据,在统计理论上是合理的。但是,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不可能对某一量做无穷多次观测,因此,定义按有限次数观测的偶然误差用标准差计算公式求得的值称为“中误差”,即
式中 [ΔΔ]——真误差的平方和,[ΔΔ]=Δ21+Δ22+…+Δ2n。
式中显示出中误差与真误差之间的关系。中误差不等于真误差,它只是一组真误差的代表值。中误差m 值的大小反映了这组观测值精度的高低,因此,对于有限次数的观测,用中误差评定其精度,实践证明是比较合适的。
测量上一般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观测质量的标准。
提 示
在一组观测值中,虽然其真误差各不相等,但由于其中误差m 值相等,所以该组观测为等精度观测。
【例1-1】 设有1、2两组观测值,各组均为等精度观测,它们的真误差分别为
1组:+3″,-2″,-4″,+2″,0″,-4″,+3″,+2″,-3″,-1″;
2组:0″,-1″,-7″,+2″,+1″,+1″,-8″,0″,+3″,-1″。
试计算1、2两组各自的观测精度。
【解】 根据式(1-16)计算1、2两组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比较m1 和m2 可知,1组的观测精度比2组高。中误差所代表的是某一组观测值的精度,而不是这组观测中某一次的观测精度。
3.真值未知时的中误差
由式(1-14)可知,计算Δi 需要知道观测量的真值X,在实际测量工作中,观测量的真值一般是未知的,因此就计算不出Δi,这时应使用算术平均值来推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设观测量的改正数为
则观测量的中误差为
式(1-18)也称白塞尔公式。
对同一组等精度独立观测量,理论上只有当n→∞时,式(1-16)和式(1-18)的计算结果才相同。当n有限时,两个计算公式的结果将存在差异。(www.xing528.com)
【例1-2】 某段距离未知,使用50m 钢尺丈量该距离6次,观测值列于表1-4中,试计算钢尺每次丈量的中误差。
【解】 计算结果见表1-4。
表1-4 例1-2 计算结果
4.相对中误差
在某些测量工作中,对观测值的精度仅用中误差来测量还不能正确反映出观测的质量。如距离测量,用钢卷尺丈量200m 和40m 两段距离,量距的中误差都是±2cm,但不能认为二者的精度是相同的,因为量距误差的大小与其长度有关。为此,用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的形式描述观测的质量,称为“相对中误差”。在上述例子中,前者的相对中误差为0.02/200=1/10000,而后者则为0.02/40=1/2000,显然前者的量距精度高于后者。
5.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的限值,称为极限误差,也称限差或容许误差、允许误差。
通常将2倍或3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即
当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一般以2倍中误差作为容许误差,即Δ容=2m。
如果某个观测值的偶然误差超过了容许误差,就可以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应舍去不用或返工重测。
提 示
仪器精度的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差大精度低,误差小精度高。仪器精度是客观存在的,它表现在误差之中。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按被测参数的时间特性可分为静态参数误差和动态参数误差。因此,精度也要相应地加以区分。
仪器正确度是指仪器实际测量对理想测量的符合程度。其是仪器测量范围位置误差的函数,表示仪器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精密度表示在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分散的程度,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测量结果彼此之间的符合程度。其反映了给定仪器的随机误差。
准确度是在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
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并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课后讨论
1.什么是测量误差?
2.测量误差有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简述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尽量消除误差的措施。
4.什么是中误差?其与真误差的关系是什么?
5.什么是相对中误差?
6.简述容许误差的一般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