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对比的四种方式与互动效应

色彩对比的四种方式与互动效应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色彩对比可分为以明度差别为主的明度对比,以色相差别为主的色相对比,以纯度差别为主的纯度对比,以冷暖差别为主的冷暖对比等。在这种期望出现某种色彩而没有出现的地方,人眼因自身的调节所做出的搜寻会引起余像的自发产生,且当人眼产生某色彩的补色余像时,该色彩所展现的色相就会发生变化。当一种补色色相被十二种色相色轮中的左侧或右侧邻色所取代时,这种同时对比效果就发生在纯色度色彩之间。

色彩对比的四种方式与互动效应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色彩对比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对比的最大特征就是产生比较作用,甚至发生错觉。色彩间差别的大小,决定着对比的强弱,差别是对比的关键

色彩对比可分为以明度差别为主的明度对比,以色相差别为主的色相对比,以纯度差别为主的纯度对比,以冷暖差别为主的冷暖对比等。

每一个色彩的存在,都具有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等方式。所以对比的色彩之间也存在着相应的面积的比例关系、位置的远近关系、形状和肌理的异同关系。这四种存在方式及关系的变化,对不同性质与不同程度的色彩对比效果也是各异的。

二、色彩的几种知觉现象

色彩能够有力地表达情感,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并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人们的情绪、精神及行为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个过程就是色彩的视觉心理过程。在皮具设计中,人们对皮具产品色彩的各种情感表现、反应,就是随着色彩心理过程的产生而形成的。

(一)色彩的适应性

色彩的适应性广泛地被描述为人类视觉系统的动态机制,用来弥补不同观察光源下的白色变化。例如,站在有白色家具的室内,打开红色的灯光,会立刻感到家具变成了红色,一切都受光源影响。过了一会儿,这种感觉消失了,家具又恢复了印象中的白色,这就是色适应。

眼睛正确地认识、感觉色彩是在最初的几秒钟内,长时间注视,就会产生明暗适应。色适应用经验、印象代替感觉,使艳色变灰、深色变亮、亮色变浅等。视觉的这个特性,提醒我们在设计或写生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抓第一感觉,保持对事物最鲜明、正确的印象;二是整体观察比较,若死盯局部色彩,由于视觉的适应性,人们会不自觉地主观夸大某一局部的色彩,从而影响整体效果。着眼大局,部分服从整体,才能客观、准确地表现。如图3-3-1显示灯光的适应性。

图3-3-1 灯光的适应性

(二)色彩的恒常性

色彩的恒常性指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知觉特性。例如,当你站在阳光下的马路上时,一辆红色轿车从身边疾驰而过,最后停在前面立交桥的阴影下,这时车身的红色经历了从阳光到阴影下的色彩变化,但你却会固执地认为它仍是同一红色。另外,随着汽车的远离,它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也由大到小,但你仍把它看成同样大小的车。因此,人类的视觉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出这种变化,并能够判断出该变化是由光照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当光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人类的识别机制会在这一变化范围内认为该物体表面颜色是不变的。

物体的形、色在某种情况下产生了变化,而人在视觉上、心理上却始终想保持它的本来面目,习惯地将其还原成原有的形、色。例如,一个未见过红色皮包的人,在光亮中见到的是红色皮包,可能确定它是红色的。但是如果他在黑暗处见到红色皮包,就不一定能把它知觉为红色。这种现象我们称视觉恒常性。我们往往受视觉恒常性的左右,忽视形、色的变化,这也是写生或设计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如图3-3-2所示为色彩的恒常性。

图3-3-2 色彩的恒常性

(三)色彩的易见度

在白纸上书写黄字或黑字,哪个看起来清楚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然是白底黑字清楚。如前所述,这是因为人眼辨别色彩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色与色过分接近,由于色的同化作用眼睛无法辨别。色彩学上把容易看清楚的程度称为易见度。色彩的易见度和光的明度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光线太弱,人们易见度差;光线太强时,由于炫目感,易见度也差。色彩面积大易见度大,色彩面积小易见度则小。如果光源与形的条件相同时,形是否看得清楚,则取决于形色与背景色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尤以明度作用影响最大。对比强者清楚、弱者模糊。

色彩的易见度又称知觉度,即给人的强弱感觉。配色中常常运用色彩易见度原理来处理色彩的宾主和层次关系。如在绘画艺术中为了加强画面的色彩透视效果,主体和前景常常配以易见度高的醒目之色;装饰色彩构成时,为了突出装饰主体,引人注目,一般应采用易见度高的色彩配合。如图3-3-3所示为色彩的易见度。

图3-3-3 色彩的易见度

(四)色彩的错觉

色彩的错觉是由于人的视觉受到周围环境色彩的影响,使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造成的。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在起作用。例如,同一种蓝色,看上去深浅不一;同一色相的颜色,看上去鲜艳程度不一,这些都是错觉的现象。因此,只要色彩对比因素存在,错觉现象必然产生。如图3-3-4所示为色彩的错觉。

图3-3-4 色彩的错觉

三、色彩的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一)同时对比

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的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在这种情况下,色彩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黄色纸张上涂一小块灰色,这种对比感觉很强,出现所谓的补色错视。再如在黑纸上涂一灰色小方块,在白纸上涂一同样面积及深浅的灰色小方块,同时对比的视觉感受是黑纸上的灰色更显明亮,形成所谓的明度错视。

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而对于极端明度时的色彩反应则是以与其相反的明度的形式来寻求和谐。在这种期望出现某种色彩而没有出现的地方,人眼因自身的调节所做出的搜寻会引起余像的自发产生,且当人眼产生某色彩的补色余像时,该色彩所展现的色相就会发生变化。当眼睛从一种浓烈色彩移到另一种浓烈色彩的时候,依照相邻色彩的浓度的大小,我们的色彩感受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对比补色的产生是作为一种感觉发生在观者的眼睛中的,并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对比效果不仅发生在一种灰色和一种强烈的有彩色之间,也发生在任何两种并非准确的互补色彩之间。两种色彩分别倾向于使对方向自己的补色转变,因而通常这两种色彩都会失掉它们的某些内在特点,而变成具有新效果的色调。歌德说过:同时对比决定色彩的美学效用。

当一种补色色相被十二种色相色轮中的左侧或右侧邻色所取代时,这种同时对比效果就发生在纯色度色彩之间。举例来说,由于紫色是在黄色的对面,我们就用红紫或蓝紫来代替,同时对比效果可以借助于面积对比而加强。如图3-3-5所示为色彩的同时对比效果。

图3-3-5 色彩的同时对比效果

(二)连续对比

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在连续对比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比的双方色彩具有色彩的不稳定性。视觉残像中的幻想便是连续对比的视觉作用。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时,第二色会发生错视。第一色看的时间越长,影响越大,第二色的错视倾向于前色的补色。这种现象是视觉残像及视觉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医院中手术室环境及开刀医生、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显然是为了“中和”血液红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连续对比,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不但可减少、恢复视觉的疲劳,同时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手术进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如图3-3-6所示为色彩的连续对比。

图3-3-6 色彩的连续对比

四、色彩三属性的对比

(一)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二)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利用各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相环上的度数来表示。

色相距离在色环中15°以内的对比,一般看作同色相即不同明度与不同纯度的对比,因为距离15°的色相属于较难区分的色相。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同类色相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色相间在15°~45°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或近似色相对比,这是较弱的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130°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相对比,这是色相中等对比。色相距离在180°左右的对比,称为互补色相对比,是色相最强的对比。

(三)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而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它们的对比是不一样的。在孟氏色立体中,纵向与中心轴平行的同一行色,表示着不同明度同纯度系列;横向的与中心轴垂直的同一行色,表示着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系列。色立体最表层的色是纯色,从表面层向内渐转灰直至无彩色系。目前我们现有染料颜料和印刷油墨等色料纯度是很低的,因此纯度对比的范围实际上缩小了。

可以用以下四种办法降低色彩纯度。

1.加白

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性偏冷。曙红+白=紫青味的粉红,黄+白=冷色浅黄。各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

2.加黑

纯色混合黑色,降低了纯度,也降低了明度。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

3.加灰

纯色加入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相同明度而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

4.加互补色

加互补色等于加深灰色(相当于5号灰),因为三原色相混合得深灰色,而一种色如果加它的补色,其补色正是其他两种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所以也就等于三原色相加。如果不是原色,在色轮上看,任何一种色具有两个对比色,而它的补色正是这两个对比色的间色,也就等于三个对比色相加,也就等于深灰色。所以,加补色也就等于加深灰,再加适量的白色可得出微妙的灰色。

我们可将一个纯色与同亮度无彩色灰等比例混合,建立一个9级纯度色标并据此划分三个纯度基调(但在孟氏色立体中不一定是9级,如红色14级,青绿6级)。低纯度基调,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等弊病。

中纯度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高纯度基调具有强烈、鲜明、色相感强的特点。纯色相组成的基调为全纯度基调,是极强烈的配色。如果是对比色相的全纯度基调,则易产生炫目、杂乱和生硬的弊病。

纯度对比强弱决定于纯度差,如纯度弱对比是纯度相差比较小,大约在3级以内,纯度中对比是纯度差间隔在4~6级的对比,纯度强对比是纯度差最大的对比,如高纯度色与接近无彩色系的对比,是大于6级的对比。色彩的模糊与生动的纯色对比,也就是用灰色去对比纯色,使纯色更加生动,但要注意色阶。

为了加强色彩的感染力,不一定依赖色相对比,有时一堆鲜艳的纯色堆在一起倒显得吵闹杂乱,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削弱,只有跳跃、喧闹的效果,而无突出某一主色的效果。若想突出某一主色,自然要用降低辅色的纯度去衬托主色,这样主次分明,主题突出。

五、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www.xing528.com)

(一)面积与色彩

面积与色彩是指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这是数量的多与少、面积的大与小的对比。色彩感觉与面积对比关系很大,同一组色,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如在空间混合中,面积小的红绿色点或色线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的感觉接近金黄;而面积大的红绿色块的并置,给人以强烈的刺激感觉。同一种色彩,面积小则易见度低,因其色彩被底色同化,难以发现;面积大易见度高,刺激性也大,大片红色会使人难以忍受,大片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闷、恐怖,大片白色会使人感到空虚。

在用色彩构图时,有时会感到色彩太跳,有时则显得力量不足,为了调整这种关系,除改变各种色彩的色相、纯度外,合理安排各种色彩占据的面积是必要的。规律是:面积相当,对比效果好,调和效果差;面积对比悬殊,对比效果差,调和效果好。

歌德认为,色彩的力量决定于明度与面积。他把太阳纯色的6色相(青、蓝合并为一色)定为:黄3、橙4、红6、紫9、青8、绿6,并将一个圆分成36个扇形等分,以表示色彩的力量比,其中黄占3分,橙占4分,红、绿各占6分,紫占9分,蓝占8分。这就是说,只有这种比例的色光混合后才能是白光,如果6种色光都是均等的6分,混合出的光不是白光,而是橙黄色。灯光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从太阳光色散中看出,它的七色并非等量分解,的确是与歌德所说的比例相当。如图3-3-7所示为面积与色彩的效果图。

图3-3-7 面积与色彩

(二)形状与色彩

形与色的紧密关系。形,色之所依;色,形之体现。缺其一不可视之。它们各有其属性,不同的属性带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设计物中的形、色来源于人们肉眼可见的宇宙之源,也有许多来自于一些人为的图形和各种色彩、几何形,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线条。

在对形与色的审美及审美表露上,人们常常会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凭借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去寻找与自己理解上最相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形与色关系的再认识。德国魏玛时期包豪斯学院的教员约翰·伊顿深信:色彩向人们传达着普遍化的情绪状态,图形也传达着类似的信息——这种类似性指的是情绪和精神上类似,必须注重这些自然而然地富有亲和力的组合,正方形与红色、三角形与黄色、圆形与蓝色。因此,形与色关联所产生的美感是在人们各自意识因素的渗透和依附下产生的,而外在灌输形与色的规律只是对某种意识因素的推动,形与色的关系需遵循相互联系为一体的原则。如图3-3-8所示为形状与色彩的效果图。

图3-3-8 形状与色彩

(三)位置与色彩

作为非概念的、客观存在的色彩,不仅具有一定的明度、色相、纯度、面积和形状的对比,还有距离、位置的对比关系。

例如,一个白色热气球在淡蓝色的天空飘游,在远处是一片墨绿色的山林,白色气球与淡蓝色十分调和,整个画面对比并不强烈。当热气球飘到山谷边沿,白色气球与墨绿色山林的对比关系产生了,但还不十分强烈。当热气球飘到山谷之中,大片墨绿色包围着这白色的气球,对比关系达到了最大限度,调和感相应地大为减弱。如图3-3-9所示为位置与色彩的效果图。

图3-3-9 位置与色彩

(四)肌理与色彩

肌理是指客观物象的材料性质及其表层物质组合。我们所见到的各种自然色彩,是从各种不同肌理的物象光辐射而来的。由此,在感知色彩的同时,也就感觉到该物体材料的性质与表层特征。

油画使用的厚色层笔触,水彩稀薄透出纸面纹理,水粉色层的匀润,色粉笔画表面的不平滑有颗粒感,这些不同的肌理,都是通过色彩感觉的差别而被视觉分辨出来的,色彩依附在肌理之中,没有肌理的色彩是不存在的。

图3-3-10 肌理与色彩

物体表层肌理不太光滑且较平润的,色彩就比较稳定统一,固有色也明显。如果肌理是表面粗糙不平有高低起伏,或表面非常光滑,反映出来的色彩富有变化,有闪动感。同一颜色,涂在不同肌理表面,它们的色彩纯度与明度就会有区别。如观察比较同一色彩的纸、布、呢绒、绸缎,由于肌理不同,给人的色彩感觉也不会相同。纸和绸缎表面肌理光滑,受周围物体色彩的影响明显,色彩的明度、纯度及冷暖变化较大。表面比较粗糙的呢绒,固有色明显,色彩统一单纯,明度比布要暗。

现代绘画与装饰,十分重视肌理与色彩的综合艺术效果。肌理的艺术手段与审美价值,是现代美术探讨与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如图3-3-10所示为肌理与色彩的效果图。

六、流行色原理——色彩配色

(一)统一性调和

色彩调和主要是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需要,色彩调和与否,通常是我们所说的放在一起“舒服不舒服”。因此过分强调对比关系,空间预留太多或加上太多造型要素时,容易使画面产生混乱。要调和这种现象,最好加上一些共同的造型要素,使画面产生共同的格调,具有整体统一与调和的感觉。若把同形的事物配置在一起,便能产生连续的感觉。两者相互配合运用能创造出统一调和的效果。

1.调和的定义

字面意思:两种或多种颜色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产生愉悦、舒适感的搭配。

对比——寻求差别;调和——寻求关联。

2.理论含义

明显差异或者明显含糊的色彩,在构图中进行调整,使之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如明度与纯度(调和)将有显著区别的色彩合理地分布在构图当中,以实现其完美的统一;如色相与面积的调和,即大面积冷对小面积暖。

(二)对比性调和

对比是两个并列在一起的极不相同的东西的相互比较。可以形成对比的因素是很多的,诸如曲直、黑白、动静、隐现、厚薄、高低、大小、方圆、粗细、亮暗、虚实、红绿、刚柔、浓淡、轻重、远近、冷暖、横竖、正斜等。对比,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对比中相辅相成,互相衬托,使图案活泼生动,而又不失完整;使造型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形象生动。但是过分地对比,会产生刺眼、杂乱等感受。

调和是对造型各种对比因素所作的协调处理,使产品造型中的对比因素互相接近或有中间的逐步过渡,从而能给人以协调、柔和的美感。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的。对比使产品造型生动、个性鲜明,避免平淡无奇;调和则使造型柔和亲切,避免生硬或杂乱。自然界就是一个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大世界,而人造的具有鲜明对比又有恰当的调和的环境,往往更富有动人的美感。

对比与调和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调和就没有对比,它们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也是取得图案设计统一变化的重要手段。

(三)配色原则

颜色绝不会单独存在。事实上,一个颜色的效果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反射的光,周边搭配的色彩,或是观看者的欣赏角度。

有10种基本的配色设计:

①无色设计:不用彩色,只用黑、白、灰色。

②冲突设计:把一个颜色和它补色左边或右边的色彩配合起来。

③单色设计:把一个颜色和任一个或它所有的明、暗色配合起来。

④分裂补色设计:把一个颜色和它补色任一边的颜色组合起来。

⑤二次色设计:把二次色绿、紫、橙色结合起来。

⑥类比设计:在色相环上任选三个连续的色彩或其任一明色和暗色。

⑦互补设计:使用色相环上全然相反的颜色。

⑧中性设计:加入一个颜色的补色或黑色使它的色彩消失或中性化。

⑨原色设计:把纯原色红、黄、蓝色结合起来。

⑩三次色三色设计:三次色三色设计是下面两个组合中的一个:红橙、黄绿、蓝紫色或是蓝绿、黄橙、红紫色,并且在色相环上每个颜色彼此都有相等的距离。

(四)流行色以及流行时尚

1.流行色

流行色与社会上流行的事物一样,是一种社会心理产物,它是某个时期人们对某几种色彩产生共同美感的心理反映。流行色是相对常用色而言的,常用色有时上升为流行色,流行色经人们使用后也会成为常用色。比如,今年是常用色,到明年又有可能成为流行色,它有一个循环的周期,但又不是同时发生变化。因此流行色有两类:经常流行的常用色及基本色,流行的时髦色。

2.流行时尚

流行时尚是对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崇尚方式。其特征是新奇性、相互追随仿效及流行的短暂性,如年年有其崇尚的流行色,社会成员对所崇尚事物的追求,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课后练习

1.色彩纯度对比关系练习。

2.色彩调和技巧练习。

3.合理的运用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和肌理的关系进行皮具构图练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