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具图案的设计特点与作用

皮具图案的设计特点与作用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装饰图案既属于造型艺术,又包含着科学、经济、环保等因素。皮具图案具有特定的从属性、审美性、装饰性和实用性,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的修饰和点缀,不仅能渲染皮具的艺术气氛,更能提高皮具的审美品格。调和与对比是造型表现形式之间相异性,即不同形式要素之间的不同性质的对照。

皮具图案的设计特点与作用

皮具面料上的各种图案表现精工细丽,色彩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传达或表现出真与美的“意”“善”的意境,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出设计者的审美韵味,借助静物画和动物画的写实,表现所有的材料、造型的形状与质地、光泽与色彩,表现出其凝重、稳定、精确的效果,展现、强调渲染皮具的高贵典雅、余味无穷。

一、内容美

(一)装饰性

图案的特性在于它是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既具有物质的作用,又具有精神的作用。装饰图案既属于造型艺术,又包含着科学经济环保等因素。皮具图案作为图案艺术整体的一个部分,有着自己特定的装饰形式、工艺材料、制作手段和表现方法,当然应该具有它自己的特殊属性。皮具图案具有特定的从属性、审美性、装饰性和实用性,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

皮具图案装饰性是一般被观赏图案所不具备的,高档的皮具因为有了图案装饰而更显华贵,低档皮具也会因为有恰到好处的装饰,显得漂亮而受人欢迎。鲜艳的花朵,美丽的动、植物表皮的斑纹,对称的、节奏的、渐变的、规整的形式都能引起人们感官的快感,设计师用这种能引起快感、愉悦的形象来装饰皮具,即达到求美的愿望。

图案的装饰作用是以装饰设计或图案纹样构成物体外表的美化形态,它须与被饰物相适应,并受被饰物约束。装饰图案是附属于皮具造型的,需要在整体设计中进行统筹安排,使装饰图案与造型融为一体、相互衬托,这是皮具图案设计的从属性表现。装饰图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实用和工艺的完美结合,它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多种工艺专业进行设计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形式。

皮具图案的一般作用就是对包体进行修饰、点缀,使原本单调的造型在视觉形式上产生层次、格局和色彩的变化,或使原本有个性的皮具更具风采。图案的修饰和点缀,不仅能渲染皮具的艺术气氛,更能提高皮具的审美品格。如图2-2-1为花卉面料图案。

图2-2-1 花卉面料图案

(二)图形的寓意

装饰图案在皮具上还能起到一种强化、提醒、引导视线的作用,特别强调某种特点,或刻意突出造型对比,对带有夸张意味的图案进行装饰。

在商品社会里,广告随处可见,在皮具上也不例外,和人形影不离的皮具,总是陪伴着人们出入各种场合,其方寸天地可谓“活动广告”的最佳载体,能产生出非常特殊的广告宣传效应。因此各大公司、集团、企业、单位,常把自己的徽标和名称、经营理念等组合成一个整体图案形式,装饰在手包、提袋上,在这里,图案并非针对携带者身份的标志,而只起宣传企业形象、产品品牌的作用,如图2-2-2为有寓意的图形。

图2-2-2 有寓意的图形

(a)面料印有LV图案 (b)面料印有双F的芬迪

(三)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1.皮具图案内容设计的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的两个基本条件。在皮具图案内容设计中同样要考虑到这一点,而且要特别注意。变化与统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舍去一方,另一方则不复存在。若是一味地追求变化,就会杂乱无章。片面强调统一,又会呆板单调,没有生气。统一与变化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统一的结合起来,才会真正地体现自然界的规律。在皮具图案内容设计过程中,要在统一中求变化,或在变化中求统一,使其完美结合,使作品既优美又生动。

2.皮具图案内容设计变化与统一的运用

变化的因素越多,动感越强;统一的因素越多,静感越强。

图2-2-3所示这款手袋基于变化与统一的基本原则,把大小不一的桃心状花纹有序地排列,形成一种韵律美。作为主体色的蓝色体现出沉静的感觉,统一了整体风格。统一的作用是为了使设计的主题突出,主次分明,风格一致,获得总体协调和完整的效果,是一件作品的最终统辖。

图2-2-3 变化与统一的运用

二、形式美

(一)对称与平衡

1.对称

对称,是传统造型的一种法则。它既古老而又普及,是有节奏的美。对称给人均等、平衡、稳定的感觉。在造型中,它属于强调统一性的一种手法。对称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垂直对称、水平对称、中心对称、对角对称等。在皮具图案内容设计中,应用对角对称或中心对称,整齐中又不失活泼,也是一种可借鉴的设计手法。

2.均衡

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变体发展,是以中心线或中心点保持力量的平衡。对称指造型的上下或左右的形象完全相同,所以也叫作完全对称。均衡则要求中心线两边大体相同,所以均衡也叫作近似对称。因为大体相同,所以均衡比对称富有变化,也比较自由,这是一种不变中有变化的形式美造型法则。正是因为如此,在皮具图案内容设计中也有颇多均衡的表现。

3.平衡

平衡,为异形同量,呈等量不同状态,即分量相同、形体不同的图形。平衡的构图以不失重心为原则。它的特点倾向于变化,容易产生活泼生动的感觉。(www.xing528.com)

对称与平衡的运用,如图2-2-4所示。这几种图案都是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的格式,图案显得稳重大方,条理性强,有统一感,各项功能也因左右或上下对称而达到较好的平衡和相互协调。

图2-2-4 对称与平衡

(a)对称 (b)均衡 (c)平衡

(二)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社会生活和自然界普遍存在是一种调节规律,是一种有秩序、有规律的连续变化和运动。凡是有秩序、有规律反复出现的大小、多少、长短、强弱,以及结构上的疏密、色彩上的浓淡与深浅,都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在皮具图案内容设计中也有所体现。诸如,点、线、面有秩序、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就形成点、或者是线、或者是面的节奏,使鞋底花纹表现出运动和力的美。

图2-2-5 节奏与韵律

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给予节奏强弱起伏的变化,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运用,节奏形式的深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节奏在情调上的表现,也就是说,韵律是一种富有感情的节奏的表现。一件作品,运用不同的线、形、色等进行复杂的配置,使之如悦耳的音律般唤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如图2-2-5所示为节奏与韵律形式的运用。

(三)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反映造型中矛盾的两种状态,是产品造型中相当重要的美学法则。调和与对比是造型表现形式之间相异性,即不同形式要素之间的不同性质的对照。

调和是异中趋同,对比则是在差异中相比较,前者是两者求同(一致),后者是在相异中求“异”(对立),它们对产品造型能够产生生动的效果,使产品具有活力。具体到皮具图案设计上,较常见的是几何图形之间的渐变及应用。如在手袋设计花纹中同时应用了正方形和圆形,它们形状上的巨大差异,给视觉带来强大的冲击,一种方与圆的对比赫然眼前;正方形到圆形的变化过程,既有韵律,又将方与圆的强烈对比进行了巧妙的调和。

再如,呈四方连续的“回”字形,给人的感觉是方正、平实、安稳等,有阳刚美。中心部位的圆圈,给人柔韧、充实、富有弹性的感觉,两者形成对比。

对比与调和的法则,在自然界中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地存在着。有对比,才有不同事物个别的形象;有调和,才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类别。在花纹设计中,对比可使得形体活泼、生动、个性鲜明,它是取得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对比弱时,调和支配着对比,它对对比的双方起着约束的作用,使双方彼此接近,产生协调。如图2-2-6所示为对比与调和形式的应用。

图2-2-6 对比与调和

(四)条理与反复

条理与反复是装饰图案组织的重要原则。在造型中,条理与反复是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美法则,是构成秩序美感的重要因素。条理,是将构成元素依据形式美法则进行归纳、整合、求同,加强秩序感,获取色彩、形态、风格趋同的处理方法,使图案纹样秩序性的特征增强。反复,是指在设计中使某个元素反复出现,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一般来说,这种单位元素的反复出现注重形式感,力求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反复可以使平淡的元素由于多次出现而加深观者的印象。反复时可以将单一元素不加改变地简单重复,也可以将基本元素在形态上略做变化加以重复。同时,重复的应用又是装饰图案艺术所特有的一种美的形式(图2-2-7)。

图2-2-7 条理与反复

(五)动感与静感

动感与静感是相对而存在的。有时尽管画面是静止的,但画面的内容与真实的感受联系起来,就产生了动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互衬托,画面才生动起来。动感与静感也来自人们的视觉经验,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一般来讲,变化的因素倾向于动感,统一的因素倾向于静感。如图2-2-8所示为动感与静感的效果。

图2-2-8 动感与静感

动感与静感在现代皮具图案设计中应用比较普遍,不论是在线条造型、构图还是色彩等方面,在皮具设计中运用很普遍,是皮具图案设计一个很好的手法。

一些手袋在构成上比较简单,但由于运用了动感与静感的对比,它并不因为简单而显得呆板乏味。一束直线条连接于前扇面和后扇面,给人向前运动的感觉;而其他部位是密集的小点,相对趋于静止;动静的对比使得整个手袋生动起来。

(六)比例

比例是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运用在皮革手袋设计中,就是指皮革手袋的各个单位元素与整体皮革手袋、单位元素之间的配比关系,也包括色彩、材料、装饰部分的分配面积比例等。每一种款式的形体、配件和部件规格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尺寸范围,显示出不同的比例关系。当然,不排除在某一流行阶段为突出夸张的效果而对比例的特意破坏。如图2-2-9所示为比例的应用。

图2-2-9 比例的应用

课后练习

1.运用图案的节奏与韵律,结合皮具本身的特性进行皮具图案设计。

2.结合变化与统一规律在皮具图案设计上的运用,进行图案比例的关系练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