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折领结构详解及设计要素

翻折领结构详解及设计要素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折领是领座与翻领相连成一体的衣领。如图6-31所示,是翻折领基点在立体构成图中的位置。当使用角度时称翻领松度,是平面绘制翻折领结构图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亦是翻折领结构设计要素之一。图6-35 翻折线前端为圆弧的翻折领结构⑤将领外轮廓线画顺。

翻折领结构详解及设计要素

翻折领是领座与翻领相连成一体的衣领。

基本结构按其翻折线的形状可分为:翻折线前端为直线状,图6-28(a);翻折线前端为圆弧状,图6-28(b);翻折线前端部分为圆弧状、部分为直线状,图6-28(c)。

图6-28 翻折领结构

变化结构有连身翻折领、波浪领、垂褶领、折裥领等,虽然它们的具体制图步骤各有差异,但其制图方法和原理基本相同。

一、翻折领结构模型

如图6-29所示,是翻折领成形后的立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翻领、领座、领窝线三者的关系。如图6-30所示,是各种翻折领展平后的结构图。图中领下口线长与实际领窝的关系随领造型而定,领下口线的前部形状与翻折线的形状相关,外轮廓弧长应与立体结构图中相等。

图6-29 翻折领成形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30 翻折领展平后的结构图

(一)翻折基点的确定

翻折基点是翻折领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其位置首先决定翻折线的位置,并将作为翻折领制图的基础。如图6-31所示,是翻折领基点在立体构成图中的位置。此时的A~SNP~B可视为衣领在肩侧点SNP处的截面。为使讨论简化,可视翻领宽在SNP附近为mb,领座宽在SNP附近为nb,则A~SNP = nb,AB = mb。运用射影几何的第一运动变换,则可将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为此,翻领与领座在SNP处的立体图可转换为图6-31中的(a)、(b)、(c)图。

图6-31(a)是翻折领的领座与水平线成<90°状,呈不贴合颈部的形态。

图6-31(b)是翻折领的领座与水平线成90°,呈较贴合颈部的形态。

图6-31(c)是翻折领领座与水平线成>90°,呈很贴合颈部形态。

图6-31 翻领与领座在SNP处的平面图

无论哪种形态在平面图上都可通过SNP作A~SNP线,使其与水平线夹角为αb,使A ~SNP = nb,作AB = mb,AB在肩线的延长线上的投影为A'B,A'为翻折基点。

(二)翻领松量

翻领松量是翻折领外缘轮廓线为满足实际长度而增加的量。当使用角度时称翻领松度,是平面绘制翻折领结构图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亦是翻折领结构设计要素之一。

1.衣身展平时,材料厚度对翻领松量的影响

从图6-32中可以看到当衣身从穿着时的立体状态展平为平面状态时,若材料厚度很小时;在肩线附近区域几乎没有差异,而当材料厚度较大时(接线为厚料状态),在肩线附近区域就会出现缺失现象,即该区域在展平时产生被挤压从而减少的现象,这个减少的量一般为(0~0.3)×(mb - nb)即与材料厚度有关。

图6-32 衣身从立体状态到平面状态

2.翻领松量的精确求法

从图6-33中可看出,后领部安装在衣身上后,形成图中所示的立体形态外轮廓线长“*”与领座下口线长(即领窝线)之间有差值,这个差值即称为翻领松量。在绘制前领身结构图时,将前领身按翻折线对称翻折求得后,由于FB'作领外轮廓线长,FB' = * +材料厚度的影响值 = * +(0~0.3)×(mb - nb)。在实际制图时只需用软尺实地测得*与领座下口线长的大小,然后加入领外轮廓线中便可。

图6-33

3.翻领松量与材料厚度的关系

衣领材料厚度对衣领外轮廓有影响,经实验,得到材料厚度与外轮廓线的增加量呈下列关系:

外轮廓线增量 = a×(mb - nb

故对于不同厚度的材料,翻领松量还需加上(0~0.3)×(mb - nb)的材料厚影响值。

二、翻折领基本型结构制图

翻折领基本型结构制图方法分原身作图法和反射作图法两种。原身作图法是在衣身领窝上直接作图的方法。反射作图法是在衣身领窝上作出前领轮廓造型后,反射至另侧的作图方法。翻领松量取法可如前文所述,亦可按几何作图法,即分别取外轮廓弧长和后领下口线长画弧,再画两弧切线,使后领宽 = nb + mb,然后画顺弧线即可。

(一)翻折线前端为直线的翻折领结构

翻折线前端为直线的翻折领是翻折领的主体结构之一,其结构制图方法按反射作图法(图6-34)。

①以领围为N画出基础领窝线,在基础领窝的SNP点处作αb、nb、mb,并在肩缝延长线上取A'B = AB = mb得到翻折基点A'。

②根据效果图取翻折止点D,连接翻折基点A'和止点D画直线状翻折线及前领的外轮廓造型,如图6-34(a)所示。

图6-34 翻折线前端为直线的翻折领结构

③将左侧的外轮廓造型以翻折线为基准线,将造型反射至另一侧,如图6-34(b)所示。

④将串口线延长,与经SNP作翻折线的平行线(亦可不平行)相交于O点,形成实际领窝线。连接A'B'并延长nb至C,将C点与实际领窝O点相连。检查CO是否等于SNP~O -(0.5~1)cm,如若不符,则修正C点,使CO等于上述长度。

⑤以C点为圆心,以后领窝弧长◎为半径画弧;以B'为圆心,以后领外轮廓线长* +(0~0.3)×(mb - nb)为半径画弧,在两圆弧上作切线,切点分别为E、F,使EF = mb +nb。如图6-34(b)所示。

⑥将领下口线、翻折线及领外轮廓线画顺,如图6-34(c)所示。

(二)翻折线前端为圆弧的翻折领结构

翻折线前端为圆弧的翻折领结构是翻折领的主体结构之一,绘制结构图按原身作图法(图6-35)。

①以领围为N,画出基础领窝,按领座宽nb、翻领宽mb和领侧角αb在基础领窝外侧求得翻折基点A'。

②根据效果图取翻折止点D,过A'点和翻折止点D画圆弧形翻折线,并画出前领外轮廓造型,前领外轮廓造型不需要复描至另侧。

③连接BA'并延长nb至C,以相似于翻折线的圆弧形曲线连接C点与翻折止点D,检查前领下口线长度,当αb<90°时,CD是否等于SNP~D;当αb = 90°时,CD是否等于SNP~D - 1cm;当αb>90°时,CD是否等于SNP~D -(1~2)cm,如若不相等,则应将C点延长或缩短至C',使之符合上述数值。

④以C点为圆心,以后领窝弧长◎为半径画弧;以B为圆心,以后领外轮廓线长* +(0~0.3)×(mb - nb)为半径画弧,在两圆弧上画切线,切点分别为E、F,使EF = mb +nb。如图6-35(a)所示。

图6-35 翻折线前端为圆弧的翻折领结构

⑤将领外轮廓线画顺。

(三)翻折线前端部分为圆弧、部分为直线的翻折领

翻折线前端部分为圆弧、部分为直线的翻折领是结构较复杂的翻折领,在结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其翻折线形状与圆弧型、直线型的区别。审视其形状由圆弧向直线转折的转折点。制图方法按反射作图法(图6-36)。

①以领围N画出基础领窝,按nb、mb、αb求出翻折基点位置A'点。按效果图造型画出部分圆、部分直的翻折线,如图6-36(a)所示。

②在翻折线的左侧作翻折领外轮廓线造型,将翻折线中直线部分延长作为左侧造型的反射基准线,将其反射至右侧,A'点反射至A''点[图6-36(c)]。

③连接B′A′′并延长至C,使A''C = nb,将C点与翻折止点D相连,检查CD长,在αb<90°时,CD是否等于SNP至D;当αb = 90°时,CD是否等于SNP至D - 0.75cm;当αb>90°时,CD是否等于SNP至D -(0.75~1.5)cm,若不相等则延长或缩短到C点的距离,使之符合上述数值,如图6-36(c)所示。

④以C为圆心,后领窝弧长◎为半径画弧,以B'为圆心,外轮廓弧长* +(0~0.3)cm×(mb - nb)为半径画弧,画两弧的切线,切点分别为E、F,使EF = nb + mb(尽可能取切点,若不能,则领下口处切点可取割点),如图6-36(d)所示。

图6-36 翻折线前端部分为圆弧、部分为直线的翻折领结构

⑤将领外轮廓线画顺,如图6-36(e)所示,注意此时的结构图中在翻折线为直线的部分所对应的领下口应与领窝线相一致。

三、翻折领变化型结构制图(www.xing528.com)

翻折领的基本型加上垂褶、波浪等造型会形成一系列结构变化。其变化方法一般是在基本型的纸样上针对具体造型变化,在某些部位进行剪切、拉展、折叠变形,以构成变化造型的纸样。

(一)翻折领基本型与衣身组合形成连身翻折领结构

翻折领基本型与衣身相连,组合成连身型翻折领结构,其结构种类可分整体相连或部分相连的形式。一般整体相连的翻折领,领身与衣身重叠部分应少于1.5cm,即αb应≤90°,nb与mb的差数也不能过大。而部分相连的结构则不受此限制。

1.整体相连的连身翻折领结构

设αb = 90°,领身与衣身整体相连,如图6-37所示的翻折线为直线的连身翻折领。

图6-37 翻折线为直线的连身翻折领

①按翻折领线为直线的基本型作法画出连身翻折领。

②画辅助分割线,将前衣身的浮余量与前领窝连接,剪开分割线,将前衣身浮余量折叠,使前衣身倾倒,这样衣身与领身可拉开距,但衣身与领身在肩缝处尚连接,重叠量< 1.5cm。

③将前衣身、领身和肩线画顺,将后衣身的领窝横向开大,尺寸为前领与实际领窝的重叠量。

④画顺前衣身与连身翻折领的外轮廓线。

2.部分相连的连身翻折领结构(省道不对准BP的造型)

设αb>90°,领身与衣身部分相连,以图6-38所示的翻折线为圆弧形的翻折领为例。

①按翻折领基本型的方法画翻折线为圆弧形的翻折领结构图,如图6-38(a)所示。

②画辅助分割线将前浮余量与领窝相连,剪开分割线,将前浮余量折叠,使前衣身倾倒,衣身与领身之间拉开距离,此空隙应大于或等于两个最小缝份量(1.5cm),如图6-38(c)所示。

图6-38 部分相连的连身翻折领结构(省道不对准BP的造型)

③若衣身与领身之间空隙距离不足两个最小缝份量,可将领身向外侧移动,直至此空隙距离达到这个数量。

3.部分相连的连身翻折领结构(省道对准BP的造型)

设αb>90°,翻折线为直线的翻折领(图6-39)。

图6-39 部分相连的连身翻折领结构(省道对准BP的造型)

①按翻折领基本型的方法作翻折线为直线的翻折领结构图,如图6-39(a)所示。

②画辅助分割线至BP,使前衣身的浮余量与领窝相连,剪开分割线,将前浮余量折叠,使前衣身倾倒,前浮余量转化成领口省量,则使收省后胸部隆起。衣身与领身拉开距离亦应大于或等于两个最小缝份量(1.5cm),如图6-39(d)所示。

(二)翻折领基本型加垂褶的垂褶型翻折领结构

如图6-40所示,首先按N、mb、nb的大小及翻折线的形状,用基本型制图方法画出翻折领基本型,在基本型结构上将垂褶所在部位剪切、拉展画出垂褶量,最后在保证翻折领轮廓线长度、装领线长度、翻领前宽的条件下,将图形整理成所需的垂褶型翻折领结构。

图6-40 垂褶型翻折领结构

(三)翻折领基本型加波浪的波浪型翻折领结构

1.纵向加波浪的造型

如图6-41所示,首先按N、mb、nb的大小及翻折线造型画出翻折领的基本型,在基本型结构图上按波浪造型在领下部剪切、拉展,拉展的方向应向领窝线方向为好,这样可保证波浪造型的稳定性,然后将外轮廓线画顺。

图6-41 纵向加波浪的翻折领结构

2.横向加波浪的造型

如图6-42所示,首先按N、mb、nb的大小及翻折线造型画出翻折领的基本型,在基本型结构图上横向画多条剪切线,将其拉展,每个部分的拉展量宜控制在4~5cm,然后将外轮廓线画顺。

图6-42 横向加波浪的翻折领结构

(四)翻折领基本型加帽身成为风帽结构

风帽的结构构造实质上是帽身与翻折领的组合,其结构种类大体分为三种:宽松型(帽身作成两片型)、较宽松型(帽身作成收省型)和较贴体型(帽身作成分割型)。

1.风帽设计要素

风帽的结构设计中有三个要素,按标准体计,三要素的数值如下:

①人体头长约为33cm左右,由于测体时是测量头部动态倾斜时的数值,故此量已包括动态运动松量。

②人体头围长约为56cm左右,由于风帽不必包覆人的脸部,但考虑到风帽后部应有松量,故帽宽基本可取此量的1/2数值。

③帽座应视款式造型而定,一般帽座量控制在0~3cm之间。

2.宽松型风帽结构制图

其制图方法如图6-43所示。

图6-43 宽松型风帽结构

①将后衣身在前衣身肩线的延长线上拼合。

②在BNP下部取2nb定为帽座,画顺帽下口线,使A~BNP = A'~B' N' P'。

③帽下口线向外延长3cm画垂线,在垂线上取长为33cm作为帽长,画帽长线的垂线,在垂线上取帽宽为28cm左右。

④在帽后顶部各取边长13cm画圆弧形帽顶,并将帽前部下落2~3cm,画顺造型。注意帽下口线可画在基础领窝上,亦可修改领窝线画在其部位上。

3.较宽松型风帽结构制图(图6-44)

图6-44 较宽松型风帽结构

可在宽松型风帽的基础上制图。画出宽松型风帽的结构图,在风帽的下口线和风帽顶部分别设计2.5cm的省道,这样做成的帽身形成球体状,更能符合人体的头部形态。

4.较贴体型风帽结构制图

在宽松型风帽的基础上制图。将宽松型风帽在图6-45所示的部位画分割线,分割出的小片画成左右相连的帽条,且用直料裁制,剩下的帽身在下口线处去除一定的省道量,使帽身符合人体头部形态,并与领窝等长。

图6-45 较贴体型风帽结构

四、翻折领翻折线的处理

由于领侧倾斜角αb不同,所以对领翻折线的长短也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才能保证成型的衣领贴颈的程度与设计意图相符。在领结构制图过程中通过采用减少领下口线长度的方法达到缩短翻折线的目的,但为使领下口线长度与实际领窝线长度吻合一致,需对翻折领进行分割折叠处理。

(1)当αb<90°时,衣领翻折线不必进行分割折叠处理。

(2)当αb = 90°时,衣领翻折线处需进行分割线,如图6-46所示,需对领座下口线进行剪开、拉展,使实际领下口线 = 实际领窝+ 0.3cm。这样翻折线便形成较贴近及贴近人体颈部的形态,而领下口线与领窝线吻合一致。

图6-46 翻折线的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