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立领设计技巧详解

单立领设计技巧详解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领是衣领的重要种类之一,其防护、保暖功能及装饰功能是服装设计中常需考虑的。立领,特别是单立领,由于其结构简单、掩蔽部位少,故结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前领领窝线既是结构线也是构成立领的造型线。

单立领设计技巧详解

立领是衣领的重要种类之一,其防护、保暖功能及装饰功能是服装设计中常需考虑的。立领,特别是单立领,由于其结构简单、掩蔽部位少,故结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

一、立领结构种类

立领结构的种类有两种,即基本结构和变化结构。

(一)基本结构

1.单立领

只有领座部分,没有翻领部分。其分类依据领侧后水平倾斜角(简称领侧角)αb、领前前倾斜角(简称领前角)αf可分:

αb、αf<90°,外倾型单立领,如图6-10(a)所示。

αb、αf = 90°,垂直型单立领,如图6-10(b)所示。

αb、αf>90°,内倾型单立领,如图6-10(c)所示。

图6-10 单立领

2.翻立领

领座部分和翻领部分通过缝制连接成一体。由于翻领部分掩盖领座部分,故其领座部分一般作成αb≥90°形状,领上口线形状可有直线形、圆弧形和半圆弧半直线。

(二)变化结构

1.连身立领

领座部分与衣身整体或部分相连,可分为:

(1)前领座与衣身整体相连,后领座与衣身整体相连。

(2)前领座与衣身部分相连,后领座与衣身整体相连。

(3)前领座与衣身部分相连,后领座与衣身部分相连。

2.波浪立领

翻领部分与波浪造型相组合,形成波浪领。

二、立领结构模型

立领结构模型图,如图6-11所示。图6-11展示了衣服穿着在人体上衣领的立体状态[图6-11(a)],到衣身展平为平面[图6-11(b)],到领身亦展平为平面[图6-11(c)]的立领作图思维过程。

其中图6-11(a)是立领的立体结构图,虚线为基础领窝线。当领侧倾角αb>95°(人体领侧倾角)时,基础领窝线需开大,基础领窝线前中线的开低量需按领款的实际造型位置而定。图6-11(b)是衣身展平,而立领结构仍为立体形态,此时实际领窝线应在基础领窝线侧开大,此量与人体颈侧角(95°)及领身侧倾角(αb)相关。图6-11(c)是立领结构的平面展开图,其中领下口长 = 实际领窝线弧长+ 0.3cm,领上口长 = 基础领窝弧长+ nb/3×0.5,前领身与实际领窝线的重合位置与前领身造型有关。前领身造型越贴身,则基础领窝开低量越大,前领身与实际领窝线越重合,反之则越分离。

图6-11 衣领领座的3D→2D转换过程

三、立领结构设计元素

立领的结构设计所涉及的重要元素,按造型决定结构本质的因素有下列诸方面。

1.领座侧倾斜角

领座是立领的基本部件,其侧部倾斜角αb决定立领轮廓造型和领座的侧后部立体形态。

领座侧倾斜角αb分三种形态:

(1)αb<90°,领座侧后部向外倾斜,与人体颈部分离。

(2)αb = 90°,领座侧后部与水平线垂直,与人体颈部稍分离。

(3)αb>90°,领座侧后部倾向人体颈部。

三种形态中第二、第三种使用频率较大,冬季服装及正规类服装常采用第三种角度。第一类形态多用于夏季服装或非常规造型服装中。

2.领座前部造型

领座的前部造型包括领座前部的轮廓线造型;领座前倾斜角;前领领窝线形状。

前领轮廓线造型可分两种形状。

(1)领上口线形状为圆弧形,如图6-12(a)所示。

(2)领上口线形状为直线形,如图6-12(b)所示。

图6-12 领轮廓线造型

前领实际领窝线的位置与领座前倾斜角存在紧密关联,一般以领座实际领窝线与基础领窝线之间的差值表示,如图6-13所示。

图6-13 前领实际领窝线位置

前领实际领窝线位置种类包括:

(1)当αf>90°时,前领实际领窝线低于基础领窝线。

(2)当αf≤90°时,前领实际领窝线位于基础领窝线。

前领领窝线既是结构线也是构成立领的造型线。

当立领高大于4cm时,可将基本领窝开深、开宽,然后将领窝线画顺。由于前领窝线与前领造型紧密相关,在设计立领结构时,必须认真观察前领窝形状,如图6-14所示为部分前领窝线形状。

图6-14 部分前领窝线形状

3.翻领外轮廓松量

翻领外轮廓松量是指翻领外轮廓线在领座结构图上应该展开的量。翻领和领座在立领结构模型中的关系如图6-15(a)所示。

DC = nb(领座侧后宽),DE = mb(翻领侧后宽),BF = mf(翻领前宽),BF' = mb,BA = nf(领座前宽)。考虑翻领的外轮廓松量时,首先将其理想化,使BF' = DE = mb。从图中可以看出改变BF为BF'对侧后领部松量没有影响,BF'和BF的差异只是体现在翻领前部造型差异。

如图6-15(b)所示中BNP'~E~F'的弧线是翻领理想结构中翻领的外轮廓线在衣身上的轨迹,由于基础领窝的领窝宽(深)每增大n,其周长增加2.4n。故BNP'~E~F'弧线的轨迹长度较BNP~SNP~FNP弧线要长2.4△(△为图中E~SNP的长度)。分配到整个轨迹中,侧后部分配1.5△,经过近似处理为1.5(mb - nb),即翻领的外轮廓线松量只要考虑在整个翻领外轮廓线上增加1.5(mb - nb)的松量,在翻领前领部只要按造型画准便可,如图6-15(c)、(d)所示。

图6-15

图6-15 翻领外轮廓松量

四、单立领结构设计

1.结构设计方法

单立领结构设计方法有:在领窝外作图的分开作图法、在领窝上直接作图法以及实验制图法等,但由于分开作图法在作图原理上不科学,故不作介绍。

直接作图法(图6-16):

(1)前领身作图:

①图6-16(a),修正基础领窝使后领窝宽为N/5 - 0.3cm =后领窝深为(N/5 - 0.3cm)/3 - 0.2cm,前领窝宽为- 0.5cm,前领窝深为+ 0.5cm。

②图6-16(b),作垂线A点至SNP点,根据领侧倾角αb和nb的实际值,在衣身上得到实际领窝线B点,使AB = nb,AB与水平线倾斜角为αb

③前领身的设计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6-16(c)所示,前领窝线在基础领窝线上开低≤1.5cm,然后在实际领窝线上画出前领身,此类前领身立体形态为耸立的。第二种情况如图6-16(d)所示,前领窝线在基础领窝线上开低1.5~nf,然后在实际领窝线上画出前领身,此类前领身立体形态为较平坦。第三种情况如图6-16(e)所示,前领窝线在基础领窝线上开低≥nf,然后在实际领窝线上画出前领身,此类前领身立体形态为平坦形。

(2)后领身作图:

当αb≤95°时,此时基础领窝侧面不开大,故如图6-16(f)所示,此时后领部应成向下口倒伏的形状。

当αb>95°时,此时基础领窝侧面开大,故如图6-16(g)所示,此时后领部应成向上口卷曲的形状。

图6-16 单立领结构设计

2.实例分析(www.xing528.com)

(1)领前型为圆弧形的单立领:

已知:单立领款式如图6-17所示,N(领围)= 40cm,nb = 4cm,αb = 100°,nf = 3.5cm。

图6-17 单立领款式图

制图方法:

①按αb = 100°、nb = 4cm,在基础领窝上画出实际领窝线的后、侧部。

②在前实际领窝处,按效果图显示的领前部实际领窝的具体位置,定出实际领窝的前部位置及领前部造型,如图6-18(a)所示。

③在前领窝重合点处画弧线,使弧线长 = 实际领窝弧长+ 0.3cm,如图6-18(a)所示。

④在前领身上口处画弧线,弧长 = 基础领窝弧线长+ 4/3×0.5[图6-18(b)]。

⑤画两弧线的切线,且使EF = 后领窝nb = 4cm,如图6-18(c)所示。

⑥将整体领身按款式图所示造型画顺,如图6-18(d)所示。

图6-18 单立领制图

(2)领前型为直线形的单立领:

已知:单立领款式如图6-19所示,N(领围)= 37cm,nb = 3.5cm,αb = 95°,nf = 3.5cm。

制图方法:

①按αb = 95°、nb = 3.5cm,在基础领窝上作实际领窝线的后、侧部,如图6-19(a)所示。

②在前基础领窝处,按效果图所示的领前部实际领窝的具体位置,定出实际领窝的前部位置及领前部造型,如图6-19(b)所示。

③在前领窝处作切线,切线长 = 前领窝长+后领窝长+ 0.3cm,作垂线nb = 3.5cm,如图6-19(b)所示。

图6-19

④拉展领上口线,使之等于N/2 = 37cm/2 = 18.5cm,注意前部造型不能变动,如图6-19(c)所示。

图6-19 领前型为直线形的单立领

(3)前领身稍平坦、上领口为弧线的单立领:见图6-20,领围N = 40cm,nb = 4cm,nf = 6cm,αb = 105°,在肩线处的基础领窝线上开大105°- 95°/5°×0.2 = 0.4cm,按款式前领造型在基础领窝前部开低4cm,画出前领身,再按下口长 = 实际后领窝弧长+ 0.3cm画弧线,上口长 = 基础后领窝弧长+ 4/3×0.5cm,后领座高 = 4cm,画出后领身。

图6-20 前领身稍平坦、上领口为弧线的单立领

(4)前领身耸立、上领口为弧线的单立领:见图6-21,领围N = 40cm,nb = 5cm,nf = 7cm,αb = 95°,按款式前领造型在基础领窝前部开低2cm,画出前领身,再按下口长 = 后实际领窝弧长+ 0.3cm画弧,上口长 = 基础后领窝弧长+ 5/3×0.5画弧,后领座高 = 5cm,画出后领身。

图6-21 前领身耸立、上领口为弧线的单立领

(5)前领身平坦、上领口为直线的单立领:见图6-22,领围N = 41cm,nb = 4cm,nf = 8cm,αb分别为110°、100°、90°,按款式前领造型在基础领窝前部开低8cm,画出前领身。如图6-22(a)按αb = 110°开大基础领窝(110°- 95°)/5°×0.2 = 0.6cm,按下口长 = 实际后领窝弧长+ 0.3cm画弧,上口长 = 基础后领窝弧长+ 4/3×0.5cm画弧,后领座高 = 4cm画出向内弯曲的后领身。如图6-22(b)按αb = 100°开大基础领高(100°- 90°)/5°×0.2 = 0.2cm,再按作图方法画出基本成直线状的后领身。如图6-22(c)按αb = 90°不开大基础领高,按作图方法作成向外弯曲的后领身。

图6-22

图6-22 前领身耸立、上领口为直线的单立领

五、连身立领结构

连身立领是立领领身与衣身整体或部分相连而成的领型,既有立领的造型特征,又有与衣身相连后形成的独特风格。按照结构分类,可分领身与衣身整体相连,领身与衣身部分相连两种,这两种类型在作图方法上有相同和相异部分。

(一)领身与衣身整体相连

1.前领与衣身整体相连的连身立领

其制图方法如图6-23所示。

①按领围N画基础领窝。

②在基础领窝的SNP点处,按领侧水平倾斜角αb、领座宽nb,画出实际领窝线的后侧部。

③在前领窝处,按效果图定出的实际领窝及领前部造型。

④在实际领窝线上画切线,领座高nb,领前部应除去叠门宽量,使领上口 = 基础领窝弧长 + nb/3×0.5,如图6-23(a)所示。

⑤将后领窝开大,尺寸为前领与实际领窝的重叠量,此量不宜>1.5cm,否则领侧部造型不圆顺,如图6-23(b)所示。

图6-23 前领与衣身整体相连的连身立领

2.部分领身分别与对应的衣身相连的连身衣领

如图6-24所示,根据αb大小,将基础领窝开大(αb - 95°)/5°×0.2,根据领前型将基础领高开低与造型相符的量。在后领高上如图画连身领后领身,注意领上口夹角都必须≥90°(约为92°),然后分别将前后领身分割,将前后浮余量转入分割线内,注意在后领身分割线上加≤0.5cm(一般为0.5cm),前领身分割线上加≤1cm(一般为1cm),这样做成型的领身皆呈耸立的状态。

图6-24

图6-24 领身分别与衣身相连的连身衣领

(二)领身分别与衣身相连的连身立领

(1)造型一:其制图方法如图6-25所示。

图6-25 立领与衣身部分相连型(一)

①按立领制图步骤,在前衣身上画出立领结构图。

②将前衣身浮余量转移至指向BP的领口省,使立领的后部领身与领窝分离,空隙量应≥1.5cm。最后将领口省修正,省尖距BP点≥4cm的距离。

(2)造型二:这类领型在领身上作分割线,使后部领身单独成一体,其制图方法如图6-26所示。

图6-26 立领与衣身部分相连型(二)

①按立领制图步骤,在前衣身上画出立领结构图。

②过领身与实际领窝线的切点处画分割线,将前、后领身分割开,留下前部分领身与衣身相连。

(3)造型三:其制图方法如图6-27所示。

图6-27

图6-27 立领与衣身部分相连型(三)

①按立领的制图方法画出基础领窝,并按αb及领前部造型画出实际领窝线及领前部造型。

②将前衣身浮余量和后衣身浮余量分别转移至前领口省及后领口省处,使拉开的省道量最小要≥1.5cm。

③分别将领上口线与领身的交角修改成略大于90°的角,一般为92°,或相邻两角画成略大于180°的角度。

④领上口可适当加入补足量,使领上口线 = 基础领窝弧长+ nb/3×0.5。将领上口线画光顺,特别是将各相关部分领身拼合后画光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