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测量的意义
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为使服装更适合人体,必须将人体各部位的体型特征数字化,对人体的体型特征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因此,人体尺寸的测量是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
二、人体测量的基本姿势与着装
通常,人体测量是在静态直立状态下进行的。静立时的姿势又称为“立位正常姿势”,是指头部保持水平,背部自然伸展,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向身体一侧,后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的自然立位姿势。除立位姿势外,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姿势进行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时,可根据测量目的选择不同的着装方式。如为获得人体本身的数据,通常选择裸体或近裸体的状态进行测量;如用于制作外衣的测量,可以在穿着内衣(T恤衫、文胸或紧身衣)的状态下进行测量。
三、测量基准点、基准线与测量项目
由于人体具有复杂的形态,为获得准确的测量数值,必须在人体上确定正确的测量基准点和基准线,这是获得正确量体尺寸的前提。基准点和基准线应选择在人体上明显、固定、易测,且不会因时间、生理变化而改变的部位,通常可选在骨骼的端点、突出点或肌肉的沟槽等部位。
1.测量基准点
常用测量基准点如图2-8所示。测量时,可以从中选择必要的点,也可根据需要设定新的计测点,对于新计测点需要给出明确的定义。
图2-8 测量基准点
①头顶点:头部保持水平时,头部中央最高点。是测量头高、身高的基准点。
②眉间点:头部正中矢状面上眉毛之间的中心点。是测量头围的基准点。
③后颈椎点(BNP):第七颈椎突点。颈部向前弯曲时,该骨骼点就突显出来,是测量背长的基准点。
④颈侧点(SNP):颈部斜方肌的前端与肩交点处。从侧面观察位于颈侧点稍微偏后的位置,是测量腰长、胸高的基准点。
⑤前颈窝点(FNP):连接左右锁骨的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是测量颈根围的基准点。
⑥肩点(SP):肩胛骨上缘最外的突出点,从侧面观察位于上臂正中央与肩交界处。是测量肩宽、臂长的基准点。
⑦前腋点:手臂自然下垂时,手臂与躯干部在腋前的交点。是测量胸宽的基准点。
⑧后腋点:手臂自然下垂时,手臂与躯干部在腋后的交点。是测量背宽的基准点。
⑨胸点(BP):乳房的最高点。是测量胸围的基准点,也是服装结构中最重要的基准点之一。
⑩肘点:尺骨上端外侧的突出点。前臂弯曲时,该骨骼点就突显出来,是测量上臂长的基准点。
⑪手腕点:尺骨下端外侧突出点。是测量臂长的基准点。
⑫肠棘点:骨盆髂嵴骨最外侧的突出点,即仰面躺下可触摸到骨盆最突出的点。
⑬臀突点:臀部最突出点。是测量臀围的基准点。
⑭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最高的点。是人体侧部最宽的部位。
⑮膝盖骨中点:膝盖骨的中点,是测量膝长的基准点。
⑯外踝点:腓骨外侧最下端的突出点。
⑰会阴点(CR):左、右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是测量股上长、股下长的基准点。
2.测量基准线
常用测量基准线如图2-9所示。测量基准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设定。
图2-9 测量基准线
①颈根围线:经过后颈椎点(BNP)、颈侧点(SNP)和前颈窝点(FNP)一周的圆顺曲线。
②臂根围线:经过肩点(SP)、前腋点和后腋点一周的圆顺曲线。
③小肩线:连接颈侧点(SNP)与肩点(SP)的线。
④胸围线(BL):经过胸点(BP)水平线围量一周的线。
⑤腰围线(WL):经过躯干最细部位水平围量一周的线。
⑥臀围线(HL):经过臀突点水平围量一周的线。
⑦膝围线:经过膝盖骨中点水平围量一周的线。
⑧脚踝围线:经过外踝点水平围量一周的线。
3.测量项目
常用测量项目如图2-10所示,可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适当的测量项目。
图2-10 测量项目
①身高:从头顶点至地面的高度(h)。
②乳高点:从胸点(BP)至地面的高度。
③腰高:从腰围线(WL)至地面的高度。
④股下长:从会阴点(CR)至地面的高度。
⑤股上长:从腰围线(WL)到会阴点(CR)的距离。
⑥臀高:从腰围线(WL)至臀围线(HL)的距离。
⑦膝长:从腰围线(WL)至膝盖骨中点的距离。
⑧前腰长:从颈侧点(SNP)经过胸点(BP)量至腰围线(WL)的长度。
⑨后腰长:从颈侧点(SNP)经过肩胛骨量至腰围线(WL)的长度。
⑩乳点长:从颈侧点(SNP)量至胸点(BP)的长度。
⑪背长:从后颈椎点(BNP)量至腰围线(WL)的长度。
⑫臂长:从肩点(SP)量至手腕点的长度。(www.xing528.com)
⑬上臂长:从肩点(SP)量至肘点的长度。
⑭胸围:经过胸点(BP)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⑮下胸围:经过乳房下缘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⑯腰围:经过躯干最细部位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⑰臀围:经过臀突点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⑱腹围:腰围与臀围中间位置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⑲颈根围:经过颈侧点(SNP)、后颈椎点(BNP)、前颈窝点(FNP)围量一周的长度。
⑳臂根围:经过肩点(SP)、前腋点、后腋点围量一周的长度。
㉑臂围:上臂最粗部位围量一周的长度。
㉒腕围:经过手腕点围量一周的长度。
㉓大腿根围:大腿根部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㉔上裆总弧长:从前腰围线经会阴点(CR)量至后腰围线的长度。
㉕膝围:经过膝盖骨中点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㉖小肩宽(颈幅):从颈侧点(SNP)量至肩点(SP)的长度。
㉗肩宽:从左肩点(SP)经过后颈椎点(BNP)量至右肩点(SP)的长度。
㉘胸宽:左右前腋点之间的距离。
㉙乳间距:左右乳点(BP)之间的距离。
㉚背宽:左右后腋点之间的距离。
四、测量工具
1.卷尺(皮尺)(图2-11)
图2-11 卷尺
质地柔软、伸缩性小的带状尺,长度为150mm。用于测量体表长度、宽度及围度。
2.马丁测量仪(图2-12)
图2-12 马丁测量仪
根据人类学家卢道夫·马丁的名字命名的测量工具。由多个计测器组成,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在国际上广泛使用。包括有:
(1)身高计:由标有刻度垂直放置的插杆和一根可活动的横向标尺组成,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高度。用于测量身高等高度尺寸。
(2)杆状计:由标有刻度的插杆和两根可活动的横向标尺组成。用于测量人体尺寸较大部位的厚度、宽度和长度。
(3)触角计:由标有刻度的插杆和两根可活动的触角状尺臂组成。用于测量人体曲面部位的宽度和厚度,如胸厚等。
(4)滑动计:与杆状计的构成相同。用于测量人体尺寸较小部位的宽度、厚度等。
3.角度计(图2-13)
图2-13 角度计
刻度为角度的半圆或圆形测量工具。用于测量人体部位角度,如肩斜度等。
4.皮脂厚度计(图2-14)
图2-14 皮脂厚度计
通过在设定的压力作用下,夹住皮脂后停留2秒,获得测量数据。用于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如上臂后部脂肪厚度。
5.人体截面测量仪(图2-15)
图2-15 人体截面测量仪
通过前后水平移动并排的细小测定棒与人体表面接触,可得到测定棒所形成的横截面形状。可用于测量人体胸围、腰围等部位的横截面形态。
6. 人体外轮廓线摄影机(图2-16)
图2-16 人体外轮廓线摄影机
被测者站在仪器里面,摄影机从人体的前面、侧面拍摄1∶10缩放比例的人体轮廓线的图片,可获得人体各个侧面的轮廓线图片,用于观察分析人体体型。
7.三维人体扫描仪(图2-17)
图2-17 TC2三维人体扫描仪
以非接触的光学测量为基础,使用视觉设备来捕获人体外形,然后通过系统软件提取人体尺寸数据,获得三维人体形态,了解人体围度、厚度、宽度以及高度等信息。主要方法有激光法、白光相位法等。
五、人体测量方法
人体测量时,被测者应采用正确立姿或坐姿以正确反映被测者的体型特征。
正确立姿要求:被测者挺胸直立,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并轻贴躯干,左、右足跟并拢而前脚端分开,呈45°夹角。
正确坐姿要求: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适合高度的座椅平面上,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基本与地面平行,膝盖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测量数据使用目的不同,被测量者的着装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测量人体的尺寸时,被测量者最好保持上体裸体状态,也可穿着紧身内衣。如果是设计较宽松式的外衣,可以穿单衣、裤进行测量。
在测量时,要注意观察被测量者的体型特征,对特殊部位要记录下来,并加测这些部位的尺寸,使服装对人体有很高的适合度,在进行测量时,要掌握好松紧程度,不宜太紧或太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