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为一个63A交流接触器的灭弧室,其结构如图7-10所示,图7-10a为传统结构,图7-10b为优化结构,两者栅片皆为4片,图7-10a栅片垂直放置,尺寸和形状都相同,图7-10b的栅片尺寸和形状都不同相,最前和最后两片还起引弧作用,试验电源用振荡回路,试验电流取400A,接近6倍额定电流,相当于工作类别AC-4电气寿命试验的分断条件,用上述的光纤测试系统观察两种结构的电弧运动,图7-11和图7-12分别给出传统灭弧室结构a和带双重引弧栅片灭弧室结构b的电弧运动过程。图中色条分为八个等级,从左到右由白到黑表示光强依次增大。竖线为同步测量电弧电流、电弧电压变化的时间标志。对比传统灭弧室结构和双重引弧栅片结构的电弧运动,传统结构a在电流第一次过零前电弧燃烧区域主要集中在触头和栅片周边区域,电弧没有有效的利用灭弧栅片,过零后发生重燃;双重引弧栅片结构b在电流第一次过零前电弧燃烧区域主要集中在灭弧系统的灭弧栅片内,灭弧系统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过零后未发生重燃。电弧运动的规律表明带双重引弧栅片结构的灭弧室中电弧更充分的进入灭弧栅片,栅片的冷却去游离作用将大大降低过零后触头区域的游离态微粒的浓度,有利介质强度的恢复。
图7-10 63A交流接触器的两种灭弧室
a)传统结构 b)具有引弧功能的新型灭弧室
对两种结构灭弧室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开断25次,研究灭弧室采用引弧栅片后对电弧重燃几率的影响。本次实验中若电弧在第一个半波结束后就熄灭,表明未发生重燃;若出现电弧燃烧了多个半波后才熄灭的情况,无论燃烧半波数是几个,只要第一个半波结束后电弧没有熄灭,在统计重燃几率时均认为发生重燃。试验得出结构a的重燃几率为64%,而结构b的重燃几率仅为6.8%,可见采用结构b的优化设计可大幅度提高接触器的开断能力和电气寿命。
(www.xing528.com)
图7-11 灭弧室结构a内电弧运动
a)t=3.3ms b)t=8.0ms c)t=11.93.3ms d)t=17.3ms
图7-12 灭弧室结构b内电弧运动
a)t=2.0ms b)t=6.0ms c)t=9.3ms d)t=9.8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