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的讨论需要放置到人与技术的关系框架中进行。首先要做的是对人与技术的关系框架需要加以反思。传统的观点是“工具论”,即把技术当作一种工具或者对象,用来解决问题或者处理一些其他的事情,这种人与工具形成非常固定的模式,成为人们分析人与技术关系的主导模式。“工具论”模式背后是一个主体、客体分离的理论基础。这种传统模式后来受到了很多哲学家的严厉批判,如海德格尔、芬伯格他们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很深入的批判,尤其是海德格尔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现象学的模式,而芬伯格把政治维度和社会因素加进去了。他们的批判导致了另外一种关系模式“居中说”(人在世界之中、人在技术之中)。这为本书“旋涡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前提。旋涡论,即人在技术的漩涡之中。
从词源学角度看,旋涡的英文是volution,依此词根会出现三个变形词:convolution、evolution和revolution。这三个词恰好可以用来描述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过程或状态。convolution是卷积或卷绕,可以用来描述人工智能内部的算法机制,比如卷积神经网络算法(CNN)用来图像识别。evolution是进化,可以用来描述智能本身是进化的过程。revolution则是革命或旋转,可以用来描述智能本身是革命的过程,如技术奇点。所以“旋涡论”能够很好地描述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又能够描述智能的内在机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在人与智能技术的漩涡当中反思如何在进化与革命之间保持自身并构建其自由关系。
从记忆哲学入手看待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是一个新的角度。人类记忆不是宏大的生存层面的东西,而是人类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定性的东西。在哲学人类学当中,康德提出了五感,实际上就隐含着一种记忆的概念,只不过在他的哲学人类学当中多谈到了五感知觉[1],对记忆也谈到了“将过去有意地视觉化的能力是记忆能力,把某物作为将来视觉化的能力是预见能力”。[2]但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那么何为记忆?从传统哲学角度看,存在着四种理解路径,第一种构成路径,即把记忆当作灵魂实体的构成部分,讨论记忆是在人理性的层面当中还是感性层面当中。第二种是能力路径,即把人类记忆的解释当作一种精神性的或者灵魂性的能力,比如说人类具有一种回想能力。第三种是状态路径,即把记忆看作是意识或者心理状态之一。这种观点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一直持续到20世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记忆是心理状态,和感知、情绪是相并列的状态。对这种心理学的理解后来胡塞尔、伽达默尔都提出批判。第四种是行为路径,即把记忆看作是意识行为。比如说构造过去对象的一种行为,或者说使得过去当下化的这样一种行为。
但是随着神经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哲学观点受到了自然科学观点的反驳。有一些哲学家提出一种新的理解叫“精神性的旅行”,用这种方式来解释人类的记忆。整个心理学的理解可以纳入哲学的第二层理解当中,它属于精神的一种能力。神经科学则提出了记忆作为信息过程(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三阶段理论。与记忆的维度相对的是“遗忘”,它实际上被看作是记忆的对立面,这是个通常的观点。比如说灵魂构成的丧失或者记忆能力的丧失、状态的失控,这时候就把遗忘看作是自然能力的丧失。(www.xing528.com)
要审视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仅仅是传统哲学中的记忆理论是不够的,需要新的理解。本书倾向记忆作为条件的理论。这一理论源头在于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等人。在笔者看来,记忆作为三种条件形式存在:认知与情感的基础条件、理解人类自身的历史条件和实现自我和他者认同的条件。第一,记忆是认知和情感产生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了记忆这样的基础维度,实际上情感和认知是不可能的。第二,记忆是理解人类自身的历史条件。这是关于一种人类历史的构建,比如说怎么去面对历史,这时候就需要回忆把它构建出来。第三,记忆是实现自我及其他人认同的必要条件。这具体到个体来说实际上是对自我的认同。我们能够知道我是谁,又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去知道我是谁。在这个过程当中,传统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学者认为认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记忆与回忆的作用不容忽视,回忆包括记忆实际上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但在通常的哲学史当中把记忆放在了认知底下,其作用完全被忽略掉。
当采取记忆哲学维度去看,人工智能是进化的过程还是革命的过程的问题就可以获得解答的可能性。从前面所提到的三个条件来看对这问题就可以做一个有效回答。如果把记忆理解成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这样一个过程,那么人工智能是无法从进化突变到革命的,就没有革命,只有一种进化。但如果进一步把记忆理解为认知和情感产生的前提条件的话,实际上就具备了一种可能性,就说它能够突破技术基点。
更重要的是,记忆和回忆的关系问题没有受到重视,因为太多的理解强调记忆作为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了,以至于把回忆的维度给忽略掉了。回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动物和人可以拥有记忆,但是唯独人才能拥有回忆。从他的观点看,人工智能是不可能拥有回忆的,因为它与动物一样,缺乏足够强大的意向性。所以人们这时候就不用担心它有一天会超越人。但是在笔者看来,如果把回忆维度考虑进去,这个问题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了。具有回忆能力意味着机器具有了重构过去经历的能力,具有了重构过去经历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对人工智能机器而言,它具有经历,意味着它具有了过去的时间概念。这远远不同于只是信息保存和提取的记忆过程,而是能够将过去当下化的过程。最近人工智能学者阿尔伯特·艾如斯勒姆(Albert Ierusalem)也指出了人工智能可能会具有自身的经历。“基于经历(experience),如果系统能够在每一个环境中选择正确的行动,这使得计划变得不必要”。[3]人工智能能够感知世界这已经成为常态,只是人工智能回忆自身的经历却是一个具有挑战的事情,不仅仅是关系到技术怎么去实现,比如说让机器去回忆世界,更重要的是会涉及人工智能的革命性突破。如果能够实现这点的话那么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会成为一个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