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测量爪的位置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将固定量脚4 的位置调整到模数标尺的相应刻线上,然后用量脚4的紧固螺钉6 紧固,如图4.8 所示。
(2)调整定位杆的相对位置
将被测齿轮放在平板上,将量仪以其底面上的3 个圆销放置在平板上,使两个定位支脚2与被测齿轮的齿顶圆接触,然后调整它们的位置,以使活动量脚3 和固定量脚4 能够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尽量与被测齿轮基准轴线同心的圆上,分别与任选的相邻两个同侧齿面接触,拧紧4 个支脚2 的紧固螺钉5,使两个定位支脚2 的位置固定。
(3)调节指示表灵位
将指示表的指针压缩(正转)约半圈,旋转指示表的表盘,使零刻线对准指针,确保指示表的示值为零。将量仪的量爪和定位支脚稍微移开齿轮,再重新使它们接触,以检查指示表示值的稳定性。这样重复3 次,待指示表示值稳定后,再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这时,以所测齿距作为测量其余齿距的基准齿距。
(4)测量
用调整好示值零位的齿距仪依次逐齿地测量其余各个齿距相对于基准齿距的偏差,每个齿距重复测量两次,取两次示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列表记录指示表的示值。测量时,量爪要注意轻进轻出,不得碰击。测完所有的齿距后,应复查指示表示值零位。
(5)处理测量数据
处理所测数据,求解齿轮的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数值。周节累积误差可以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解,下面以实例说明:
1)用计算法处理测量数据
相对测量法齿距偏差计算公式如下:
各齿齿距的相对值pi:
各相对齿距偏差的平均值pm:
计算齿距偏差时因为第一个周节是任意选定的,假设它对公称周节的偏差为K,以后每测一个齿都引入了该偏差K,K 值为各周节相对偏差的平均值,即
(www.xing528.com)
第i 齿的齿距偏差fpi:
齿距累积偏差Fpi:
单个齿距偏差fpt为第i 齿fpi的最大值,即
齿距累积总偏差Fp即为齿距累积偏差的最大幅值,即
其中,ξ1表示测头1 在第i 个齿位置的读数,ξ2表示测头2 在第i 个齿位置的读数,z 表示齿轮的齿数。
实际计算过程见表4.9。
表4.9 计算法处理测量数据
续表
2)用作图法处理测量数据
以横坐标代表齿序、纵坐标代表上表第三列的相对齿距累积偏差,绘出如图4.9 所示的折线,连接直线首末两点,过折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作两条与该线平行的直线,这两条平行线沿纵坐标方向的距离即为周节累积误差(Δfp=11.5 μm)。
图4.9 作图法处理测量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